【專訪】王牌編劇徐譽庭:編劇是個服務業


【專訪】王牌編劇徐譽庭:編劇是個服務業

(本文轉載自《上報》,版權為《上報》所有,經同意後供非商業用途轉載使用,未經《上報》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本文於《上報》官網連結 )

(文/ 雀雀,照片/英雄旅程)






曾寫出《光陰的故事》、《戰神》、《我可能不會愛你》、《荼蘼》等劇為台灣觀眾所熟知的金鐘編劇徐譽庭,編而優則導,所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誰先愛上他的》一舉奪得年度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及多項獎座肯定,緊接著在今夏文化部所主辦的「編劇深度解密」講座中不藏私將她的武功秘笈分享給志於從事編劇工作的後輩。但徐老師強調:編劇是個服務業。


不關心別人的人不適合當編劇

常常有人會問徐譽庭,怎樣才能當成一個好編劇?我們問做編劇的事,徐老師卻回答做人的事,交友廣闊的她感性地說:「為人處世不好的人一定不是好編劇。」徐譽庭認為關心身邊週遭的人是作為一個好編劇的基本條件,因為這個條件存在與成立,才能開始去寫各種故事。而故事可以是別人叫你寫的題材、自己想寫的題材,甚至是任何可以練筆練功的題材,總之,「只要是任何讓你在生活中產生感觸的故事,都可以拿來寫,拿來練」。

徐譽庭覺得不關心別人的人,心中沒有愛。而當一個編劇「若創作出沒有愛的作品,觀眾是會感受到的」。所以說編劇是個服務觀眾觀感的職業,或許所言不假。


妥協於金錢是編劇停止成長的開始

相對於一個知名編劇的身份,徐譽庭在《誰先愛上他的》當起新導演,新身份。這樣的新身份轉變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極大。一方面起因於世上編劇都會認為導演無法百分之百把自己的故事如自己所願地拍出來,所以想著總有一天要當導演。但《誰先愛上他的》的案例卻又非全然如此,因為故事是呂蒔媛的,徐譽庭想拍,呂時媛就拱她出來變成導演,原因是徐譽庭自己拍最省錢:「但我又希望電影的眼界可以拓廣,所以就拉著許智彥一起當導演,拍了《誰先愛上他的》」。

拍片為了省錢,徐譽庭當了導演。但若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她卻不做。笑說自己很不愛錢的徐譽庭說自己最怕的事就是「變成不負責任,只想賺錢的編劇或導演」。還記得十年前中國大陸來邀稿,她拿了訂金後寫了,但後來總覺得寫得不夠好,「畢竟我沒在那邊生活過。怎麼寫都覺得不對。」最後,她還是拿了訂金去退。最近不愛錢的例子則是在《荼蘼》的後製期,徐譽庭與王小隸為了進剪接室把劇剪好,期間推掉大陸的一個案子,「接了我就能買一棟房子」。


再爛的戲,都有它的優點

《誰先愛上他的》原訂今年春末上映,卻因為多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重剪,將延宕到11月初上映。徐譽庭在剪製過程中,電影成本多了半年行政管銷製作費而自掏腰包賠錢,目前為了電影她多扛了約兩百萬的債。但這兩百萬的代價卻非常值得,所有看過初剪版覺得不喜歡的人,在後來再看到重剪過後的定剪版本,竟都覺得滿意了!「我的作品都要找很多人幫我看,我只准他們對我說實話,他們也真的都不客氣把缺點挑出來罵!罵完我就去想辦法把作品改好」不只是電影重剪,徐譽庭自己若發現寫出不滿意的劇本,也會砍掉重練全部重寫。

面對自己的作品是完美主義,但是徐譽庭對於別人的作品卻是很溫柔的:「我常常要學生做的編劇練功就是,規定他們去看一部電影或一齣劇的第一集,不論影片再怎麼爛,也要找出至少三個優點。因為只會看到別人缺點的人,是不會進步的。能看到優點的話,就有東西可以學,你就會進步。」面對時下動輒愛寫負評唱衰台片與台劇的網路文化,徐譽庭的這番話,似乎也不證自明了她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氣度與高度。


張貼日期:2018/11/01
更新日期:2020/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