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馬電影大師課 │ 李檣:匠心獨具的編劇任務


2018金馬電影大師課 │ 李檣:匠心獨具的編劇任務

時間:20181112日(一)13:00-15:00

地點:三創生活園區

講者:李檣

講題:【編劇】匠心獨具的編劇任務

文字記錄:徐卉



我認為編劇是個人的心得,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個人的寫作感受並不是金科玉律。安德烈巴贊在《電影是什麽?》書中提到:自相矛盾的是,作者電影的支持者都很崇仰美國,但是在那裡受到的限制卻是比任何地方都要沉重得多;同樣真實的是,正是這個國家給導演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技術可能性。不過,這兩者並不是相互抵消的,我認為只要懂得洞察好萊塢的表現形式,就會看到在其中的自由遠遠要比大家所說的要大得多,並且我還要進一步地說,類型傳統是創造性自由的運作基礎。美國電影是一種古典藝術,但是我們為何不崇敬它最值得崇敬的地方,不僅是這個或那個電影製作天才,而且還有這個體系的全面特質。

另一段話出自1932年《財富》雜誌:無論如何一部電影成為藝術作品時,毫無疑問地要歸因於人。但是,電影的誕生和成長並不是因為人,而是因為企業。企業支起畫架,買來顏料,安排場景並雇用有潛力的藝術家。在藝術家脫穎而出之前,企業至少是大於這些部分的總和。雖然詩人尚未以某種方式為我們把它闡述出來,但是一個企業卻要維持生機,並且找到當事人的生活和命運之外的命運。

《四百擊》法國導演楚浮說:當一部影片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它便變成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事件,它的品質問題便變成次要的了。一部影片的成功也許依賴它的藝術性,也許不,這是批評爭論的核心。

唸這些是要告訴大家,電影首先是工業的,法國大導演雷諾也說,他認同電影具有文學潛力,但不能看作一門真正的藝術,藝術的定義是人獨有的觀察,這在電影中根本做不到,他解釋一個人不可能把拍電影的所有事都做了。

 要瞭解遊戲規則,才能探討個人對它的反叛顛覆

電影是綜合的藝術,現在電影很流行,大家都想做電影,劇本是一劇之本,是一部電影的基礎,大家都想找到寫出好電影的公式,似乎有規律,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劇作法的書,讀完書就能學會寫電影嗎?大家都試圖通過劇作法的書,成為一個寫電影的人。很難去定義職業或非職業的電影編劇,首先這是一種態度,恰巧能靠寫電影劇本維生,那是再幸運不過了,但這條道路非常艱辛也不太有規律。每部戲完成後,再寫新劇本時,我又會陷入一片困頓,這種心態就像種植小麥作物,季節成熟收割,似乎是豐收了,下一個劇作又會面對一片荒涼的麥田,處在一片空白的狀態,上一部作品的經驗不足以使你完成下一部,再次經歷從無到有的輪迴。每年誕生這麼多電影,似乎仍有些規律,總結一番,必須瞭解劇作法,但並非金科玉律,最終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這是我的個人感受。

※完整文字紀錄,請至金馬影展網站

張貼日期:2019/01/02
更新日期: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