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媒體與電影行銷應用課程】:邱永龍談「臉書廣告投放」
投放廣告的方式百百種,從過去買電視時段,到現在的網路操作,Google 關鍵字、Youtube 廣告、臉書廣告等,都是能夠運用的方法。然而以台灣現階段來說,臉書廣告仍是最快觸及到最多人的方式。因此在第二天的最後一堂課,邀請到 ComHere 創辦人暨執行長邱永龍分享「FB 廣告投放概念」。
一開始邱永龍為大家拼湊台灣人使用臉書的樣貌:在 1800 萬上網的人裡面,有 1600 萬人每個月使用手機登入臉書;使用臉書的場合不外乎工作地點、休假、學校、咖啡館等。因為使用行動裝置的緣故,上網的時間是碎片化的。臉書在台灣是從「開心農場」開始火紅,因此在臉書上玩遊戲的人高達六成;另外台灣人也非常喜歡打卡,像是夜市、購物中心、影城都是打卡熱點,也因此臉書其實有提供實體地點 wifi 與打卡點結合的服務,讓民眾一打開就能連上店裡 wifi,省去輸入密碼的步驟,店家也能達到行銷目的。最後也發現,台灣人在臉書上找到資訊後,可能促使其購買的 10 大項目,前幾名便包含電影、音樂、電子產品等,可以知道影視的訊息在臉書上傳播後,左右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力非常大。
接著邱永龍舉了幾個實際操作過的行銷案例:像貳樓餐廳便是透過 CPA 臉書粉絲導入的方式,在 8 個月累積了 78000 名粉絲,其中多為 18-34 歲的女性居多,雖然行銷只在臉書平台上做,但仍對應到營業額 8 億元。後來決定在台中開分店時,不僅開店前在臉書上讓台中網友能參與,比方找地點或是放上正在裝潢的照片等,也從之前的數據鎖定 18-34 歲現在居住在台中的女性,可能與臺北有地緣關係,或是已經是粉絲團的粉絲去行銷。
另外在母親節檔期過後,隔天來客數將非常少,因此邱永龍及他的團隊必須在這個時間點以不同的行銷企劃吸引人潮。實體活動方面,當天來店消費的客人採「隨你付」的方式:用餐後給顧客空白信封,讓他們自由付款,當天消費額全數捐出給公益團體。這個公益性活動只在臉書上投放貼文廣告,24 小時後停掉廣告,共花費美金 256 元,超過 3 萬人按讚。當日營收達到 110 萬元,成效非常好。藉由這個案例,邱永龍解釋,在臉書上活動只有成功與不成功的差別,因此活動的設計方式不要太老派。只要活動設計的好,廣告效益就會非常高。
接著,邱永龍舉一風堂拉麵為例:一風堂從日本來台灣擴店,一開始在台灣的知名度不高,在開店前便開始使用臉書宣傳,客群設定為上班族,在開幕期間只要拍照打卡就送小菜。簡單的臉書行銷就讓一風堂在用餐時間大排長龍,打卡人數和用餐人數成正比,可謂十分成功。屈臣氏則只在週五到週日的客群尖峰時段打廣告,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廣告散播到目標客群裡難度雖然較高,但是能節省不必要的浪費,達到很好的效益。邱永龍更強調臉書的粉絲人數目前並不是重點,如果給大家想看的內容,自然可以達到效果。談到粉絲,他也建議大家不用為了一部新電影而開設一個新的粉絲頁。如此,電影下檔之後,粉絲將會被閒置,資源也因此而浪費;他建議可以統一在發行公司的粉絲專頁上宣傳,不僅能利用原本的粉絲資源,也能因為電影增加新粉絲並擴大效益。
根據過往的經驗,邱永龍給了幾點社群行銷的建議:民眾在手機上花最多時間看影片,每日影片觀看時數 1 億小時,成長率高達 40%。而使用手機觀看影片的專注度比電視高出 82%,注意力分散程度低 79%。因此行動裝置的廣告勢必將是一個趨勢。而回歸到臉書粉絲專頁的經營上,現在絕大多數的電影粉絲團都是為了某個近期上映的電影創立,但是在電影檔期過後就不再更新專頁,浪費了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粉絲量。所以應避免拋棄式的經營電影粉絲團,改以主題式的方式累積並推廣電影內容。
課程的下半場邱永龍分享了臉書廣告的後台該如何設定。第一個頁面是選擇廣告的目標設定,影視類較適合「粉絲專頁貼文互動」以及「取得影片觀看次數」,選擇「粉絲專頁貼文互動」通常點讚和互動的次數會增加許多,而「取得影片觀看次數」則會使影片讓較多人看見。接著是廣告受眾,在受眾的地方可以設定目標群眾的特徵,包含性別、地點、年齡、職業等。邱永龍提醒,在設定年齡時可以盡量將年齡切割的細一些,例如受眾為 18 到 24 歲,可以設定為 18-20、20-22、22-24,能在之後看見比較細微的變化。在下方也能設定較詳細的目標設定,例如 CEO、學生或是類似粉絲專頁的粉絲,讓目標更聚焦。
接著邱永龍談到適合用於影視類的廣告版位,通常可以直接選擇「行動版的動態訊息」和「桌面版的動態訊息」。在預算方面,他也提醒大家將單位從台幣改成美金,因為美金是從 0.01 元開始算起,小於台幣一塊錢,調幅的程度較小,較好控制,而影視類的預算美金 0.01 元至 0.03 元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效益了。廣告設定完成之後,必須不斷進行修正、調整受眾,讓廣告效益擴展至最大。
原文連結: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