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實驗】


【配樂實驗】

黃韻玲的上台之路:你想成為的他,和你的距離有多遠?

早在19歲那年,黃韻玲就寫出了《小畢的故事》主題曲,後來包含《囧男孩》、《聽說》、《相愛相親》、今年的《後來的我們》,都由她主掌配樂。

其實黃韻玲追求音樂的路,是從電影觸發的。黃韻玲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林青霞主演的《雲飄飄》。當時才小學的她,看完電影後,天天吵著爸媽說「我要電影裡的那個歌」,後來母親真的買了一張唱片給她,黃韻玲每天聽,每天發著白日夢,想要成為劇中的女主角。

要怎麼當女主角呢?黃韻玲在練琴時不斷想像劇中畫面,然後拿起白紙寫下自己所想像的劇本,在學校說服同學利用午休時間演出她的劇本。然而最後因為同學告密老師,這場「二次創作」被迫放棄。

「但我從來沒有放棄。」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是開始

講座一開場,黃韻玲先問所有學員一個問題:你有曾經想過說,我喜歡哪個配樂大師,也許是李欣芸、陳建騏,或是Ennio Morricone阪本龍一、久石讓或譚盾。

「成為他,和現在的你,中間的距離有多大、中間的距離是什麼?你有想過嗎?」

黃韻玲指出,如果想要成為阪本龍一,首先就要先將他的作品拿出來分析。剛開始聽不懂沒關係,聽兩次三次四次,不斷累積,「你有沒有發現他弦樂樂器的色彩跟拉威爾有點像?」。除了熟悉作品,更是要讓自己有成長的目標。

「聽到某些作品,你或許會想說『這我應該也能做到』。但當你真的去做,會發現期待值和實際情況,是有落差的。」,但黃韻玲鼓勵大家不能就此放棄,因為當努力去追尋目標時,就一定會累積與產生,只是進度快或慢。

「你任何時刻開始,那就是開始。」


技術改變,但萬全的準備是不變的

黃韻玲14歲就在金韻獎拿下優勝,22歲便發行首張專輯。看來是少年得志,但黃韻玲表示這樣的經歷,其實背後是下了非常大的苦工。自國中時期,黃韻玲就積極參加比賽,還到唱片公司每天守候,希望能獲得「被看見」的機會。但她也直言,並不是努力、做得多,就一定能紅。她認為一個人能紅,是因應天時地利人和,而這個環境每天都在變化的。

「以前我可能一曲就能走天下,現在是一首歌可能紅一個禮拜就沒有了。現代很快速,快到你根本來不及抓住它。就像大家現在很努力在因應網路平台的傳播方式,要怎麼在芸芸眾生中,第一個時刻被大家記住。」

現今觀眾的口味變化多端,黃韻玲認為雖然無法預測觀眾,但將作品做到最好,是絕對必要的。

像是黃韻玲為許多歌手、配樂進行編曲,但在平時,她就準備了自己的音樂資料庫,去蒐集並分析自己喜歡、想要做出的音樂的樣子。黃韻玲堅持這是每天都必須要給自己的訓練,不能只是有時候,「因為當你不用,他就會不見」。

「錄音技術在改變,我們用的樂器在改變,現在用的配器法都不一樣了。現在你能夠坐下來聽古典樂嗎?可能有問題,但你必須要知道有哪些古典樂。」

準備萬全,是因應世界轉變的最基本防線。


自己的問題,不會有人比你更清楚

即使有再多的努力與準備,追尋之路上一定會碰到重重挑戰。黃韻玲談到過去在製作電影《心動》的配樂時,由於是她第一次有機會做完整的配樂,便花了非常大把的力氣製作。沒想到這個嘔心瀝血的作品,導演聽完卻說:「很好聽,但你把所有劇中的情感都講完了。」

於是黃韻玲重新調整,花了一個禮拜在「找速度」。她說當時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整部片的速度,像是呼吸、對白,去想要如何把那樣的情感用音樂做出來。

「有一件事情是必要的,那就是你的耳朵一定要打開。打開你的耳朵,而且面對你自己的問題。你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不會有人比你更清楚了。」

在重新調整《心動》的配樂時,黃韻玲首先是找出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狀態」,再開始工作。她也表示除了音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是:靜心。

像是黃韻玲會在睡前將當日發行的新歌聽過一遍,有時難免會有「這首歌怎麼那麼棒,那我怎麼辦?」的自我質疑。不過通常睡一覺起來,靜心下來,那些質疑便會煙消雲散,轉而被「我也可以做到」的熱情取代。


投資自己,並隨時變換隊形

當有了熱情與努力,除了付出,更需要有所「收入」。黃韻玲覺得在藝術的路上,不能將熱血隨意豪擲,而是要有審慎的評估——

「當你對這個事情有興趣,那你要去評估,在多少時間內,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如果沒有,那我對我自己的投資是什麼。」

黃韻玲表示年輕時一心想踏上音樂路,當時並沒有設定要做電影配樂,可是所做的準備與投資,讓她的守備範圍越擴越大。

「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關的,一部電影的剪接需不需要節奏?需要,像是去想它的頻率要怎麼分佈、現場收音要如何找到最好的角度去收下來,這些很細微的事情,都是需要旋律、節奏和grooving的。」

不過黃韻玲是音樂科班出身,她舉了合作夥伴鍾興民的例子,非本科出身,在就業後努力存錢,為的就是到美國的伯克利音樂學院拜師學藝。學費極貴,卻也讓鍾興民脫胎換骨。另外,過去在台灣所練就的midi技能,反而讓鍾興民有能力協助老師打譜,最後把學費都賺了回來。黃韻玲笑說,不要去小看所學的每一個技術,不要去小看你所有走過的、投資過的,都有可能在未來幫助到自己。

能力的進度表是自己幫自己訂定的,同時還要去注意時事發展,隨時變換隊形。黃韻玲分享當年在寫《小畢的故事》主題曲時,其實完全沒有見到導演,而是跟製作人李宗盛溝通。去年製作《相愛相親》,則是與導演張艾嘉對談,初期只能討論影片哪些地方有聲音,直到影片拍完,才明確知道哪邊需要加入配樂。製作的方式隨著不同年代、不同對象,也有所改變。


當你要追求一個你喜歡的聲音,你會做什麼?

「當你對於你所熱愛的事物有企圖心、有熱情,用說的都沒用,你一定要做出來、要表現。尤其當你是做藝術,說不定連言語表達都還沒有辦法去講到你心中的東西,你必須自己表達出來。」

最後黃韻玲也提點,從事音樂、影像等藝術類相關的人,所做的事情經常是「沒有回報的」,完全無法用所得到的榮譽,去證明自己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然而,這些因為喜愛而從事的工作,最關鍵的是要整理自己,來回檢視有什麼樣的地方可以更好。

「你要怎麼走上這條追尋夢想的路,你一定要清楚,你一定要準備、要表現,你一定要投資自己。」

正如同當年站上比賽舞台,為了「不要下台」,那個事前努力準備,當下盡力表現的她。

「要當那個不想下台的人。」


張貼日期:2018/10/19
更新日期:2020/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