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深度解密講座│徐譽庭:想當編劇,先從關心周遭的人事物開始」/ 徐譽庭


「編劇深度解密講座│徐譽庭:想當編劇,先從關心周遭的人事物開始」/ 徐譽庭

(本文轉載自《拍手Clappin》,版權為《拍手Clappin》所有,經同意後供非商業用途轉載使用,未經《拍手Clappin》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本文於《拍手Clappin》官網連結)

(文/ 黃羽萍,編輯/薰鮭魚,照片/英雄旅程)





如何創作一個劇本?從生活開始

靈感不會從天而降,它就像一顆種子,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你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意識到它的存在,仔細聆聽每一段對話、好好感受生活,並且放在心上,等待有一天發芽、成長、茁壯成一棵大樹。

知名編劇徐譽庭打趣說,她的題材大多來自於生活的觸動,之後漸漸累積成一個「想說的主題」,再等待一個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最重要的「預算」),便可以開始創作。最好的例子便是曾拿下金鐘戲劇節目編劇獎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其實是源自於徐譽庭與朋友的一段談話,後來又碰上初老症的題材,想著將兩者結合,擦出了火花。

但是,一開始大家並不看好這個劇本,沒想到播出後,創下新高收視率。深入探討引起討論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夠貼近生活。角色就像是我們的縮影,反應了真實的生活現況,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說「徐譽庭的作品裡沒有完人」,不論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荼蘼》裡的鄭如薇,她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而這正是造就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也是能夠賦予角色靈魂的關鍵。我們都非完人,所以可以貼近角色、理解角色,甚至我們就是角色。

當一個人的缺點撞上另一個人的缺點,衝突一發生,事件就有了。所以,當一個角色沒有缺點時,這個角色就死了。


另一種創作的練習,便是在既有的框架下訓練自己。怎麼說?曾寫過多部偶像劇劇本的徐譽庭分享,她也曾寫過半小時一集的閩南語連續劇,在各種時間、演員安排的壓力下,只能盡量讓劇情合理,避免寫出連自己都無法正視的荒謬劇情。無論是有人邀稿或自己創作發想,都要記得一件事:創作的過程中,務必愛自己的作品。作品有沒有愛,觀眾是感覺得到的。

劇集與電影敘事的邏輯轉換

很多時候,編劇很難去思考想說的主題究竟適合電視劇還是電影,因為大多時候,都是由製作方設定好題材,編劇在這個框架下再去發揮。但至少我們可以去理解這兩者之間的敘事差異,了解能夠發揮的方向及空間。

電視劇:是一個連續性的劇本,就像長篇小說。因為收視群很廣,可以共鳴的素材需要有一定的廣度,因此會產生較多的人物設定和事件,常常在主線之餘,也會安插很多支線故事。徐譽庭認為,電視比較像編劇的作品,因為它需要很長、很縝密的脈絡,任何一個修改,都可能造成 bug。

電影:比較像單元性劇本,需要「短篇大論」,談的是「深度」。很多題材都大同小異,但想做出差異,關鍵就在於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挖得更深,才能吸引觀眾的興趣。電影就更像是導演的作品,因為剪接可能讓原先的故事變成另一個全新的作品。


那麼編劇在寫電視跟電影的劇本時,又分別會遇到什麼樣的壓力呢?

電視劇:每一秒都決定生死,為了避免觀眾轉台,必須要一直丟出「懸念」,像一個勾子吊著觀眾胃口,再依照觀眾群去做適當的調整。以八點檔為例,主要觀眾會是家庭主婦,為了讓他們忙到一個段落、隔一陣子再來看時,劇情都還是接得起來,不能安排太過緊湊的劇情。偶像劇則是每集都要有一個「事件」,才能吸引觀眾眼球,讓觀眾有意願等下一集。

電影:由「主題」來決定生死。題材會決定受眾,但受眾有權決定是否要到電影院支持。電影的挑戰在於它的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下達到娛樂效果,或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既娛樂又深刻,是很難的課題。

不論是電視劇或電影,徐譽庭希望大家(尤其是有意從事編劇工作者)在觀影後,能夠至少寫下3個優點。每個人都會批評,卻很少會去稱讚,作為一名編劇,如果你看不到其他作品優秀的地方在哪裡,你就缺少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給編劇新手的建議


課程尾聲,徐譽庭也點出了編劇常犯的錯誤,就是會想把文辭修得很美,然而,書面寫作和口語傳達的方式非常不同,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用寫作的方式來寫對白,這在表演時就會產生問題,很容易導致觀眾出戲,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這樣說話,難以讓人貼近角色。徐譽庭建議大家,平常多訓練自己習慣性打開耳朵,聽一般人怎麼說話,包含措辭、語氣、習慣字眼等。

「如果你只關心自己,只想寫自己的故事、只有抱怨的話,你真的不適合當編劇。因為編劇是要關心各種人的狀態的。」

如果想成為一個編劇,徐譽庭認為,你必須從關心周邊的人開始,因為這些人事物和你最為密切,也最容易引發你的感觸。

有了素材後,就要開始「練筆」,用各種形式去試圖把感受寫下來。有了基礎,才有機會去選擇你想寫的題材,甚至直接去寫你想寫的故事。她建議所有人從「闡述你今天發現的一件美好的事」開始,保持每天練習的習慣。


但切記,寫出來的東西倘若只有自己有感觸,那叫「日記」;能引起他人共鳴,才是「作品」。

張貼日期:2018/11/01
更新日期:2020/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