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編劇申東益專訪:「要出自真⼼,要用心創作!」


【專訪】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編劇申東益專訪:「要出自真⼼,要用心創作!」

(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版權為《獨立評論》所有,經同意後供非商業用途轉載使用,未經《獨立評論》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本文於《獨立評論》官網連結 )

(文/吳老拍,照片/英雄旅程)


還記得20年前在台灣膾炙人口的韓劇《順風婦產科》嗎?曾經為本劇編劇的韓國名編劇申東益(Shin Dong-ik),日前受邀來台為「編劇深度解密:從國際對話看影視劇本創作」替台灣影視人才上課。

申東益老師在課堂上傳授他在韓國影視圈縱橫江湖近30年編劇的成功秘訣,分析知識產權IP改編影視劇本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以自己編劇的喜劇片《重返二十歲》(原片名《奇怪的她》)為例。這部片是2014年韓國票房季軍,創下865萬觀影人次,更打開國際市場,感動不同國家觀眾,改編成中國、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日本、美國、印度、德國、西班牙等10國版本。

他也透露全亞洲熱賣的韓片《與神同行》系列,製作公司原本從漫畫原著改編成劇本,洽詢他的意願,但當時他已接下其他劇本項目,只好婉拒。他分析《與神同行》系列票房賣座的幕後,也剖析韓國影視巨頭財閥壟斷造成大者恆大的現象。

獨立評論@天下特派吳老拍在課後專訪申東益老師,暢談創作情境喜劇《順風婦產科》的秘訣;與在20幾歲被電視台奉為上賓,被尊稱為編劇老師,卻毅然從電視編劇轉進電影編劇的心情故事;並分享在創作《重返二十歲》時,遇到親如母親的岳母去世,他把對岳母的思念寫進劇本,感動曾執導《熔爐》的名導黃東赫與被譽為「國民爸爸」的主要演員成東日,降一半片酬接演,眾人齊心拍出好電影的動人故事。以下是精彩的訪談內容:


《順風婦產科》成功兩大要訣:在生活中創造觀眾的共鳴點與笑點

問起入行的機緣,申東益老師說:「當時韓國大型電視台公開徵選,才大三的我寫了劇本就去投,一投就入選,我就進了電視台開始寫劇本。」他指出,在韓國電視台當編劇備受禮遇,被尊為編劇老師或編劇家。韓國電視劇內容大部分都是由編劇創作,電視劇導演對劇情有意見或希望更改,都得事先跟編劇討論,不能任意刪改。若是編劇覺得受到污辱,之後就不會想再跟這個導演繼續合作。

他以自己為例說:「26歲時,我寫了一齣50集的電視劇,這齣戲收視率很好,我在電視台排練空間的角落寫劇本,當時電視劇拍當集內容前,前一天晚上演員們會在排練空間練習排戲,演員休息閒坐時,討論這齣戲播出後觀眾反應很好,這次劇作家是誰啊?他們不知道躲在角落的我,就是這齣戲的編劇。後來是導演發現我,很尊敬地跑過來對我說,我們的編劇家怎麼這麼晚還沒走?當時在場的20幾個人,每個人都站起來對我行注目禮,那時我很年輕,但是年齡不重要,在導演心中,我就是這齣戲的靈魂人物,給予我非常大的尊重。」

問起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編劇的成功秘訣?申老師笑說:「這齣劇我負責寫主要劇情,那時候忙不過來,要4個人分著寫,其他人根據我寫的方向來發展。我在寫劇情時注重創造故事的共鳴點與笑點,就是在劇情中放入讓觀眾會在生活中有共鳴的喜感,這很重要,這樣才能創造出有喜感,帶給觀眾共鳴的有趣故事。」

《順風婦產科》是一部以婦產科生活為背景的長篇情境喜劇[1],共播出682集,由韓國SBS電視台於1998年3月2日開播,至2000年12月1日播畢。當時平均收視率為25%,這齣戲捧紅許多演員,例如宋慧喬、李泰蘭、金來沅、許英蘭等。

本劇播出20年後,近來有一集〈暑假作業〉在台灣社群瘋傳,故事是美月在暑假最後一天,發現自己作業都沒寫,全家人緊急動員幫她完成作業。9月剛好要開學了,這個有共鳴的笑點,才會有小孩的家長社群平台上再度引發爆笑分享,恰好呼應申老師說情境喜劇的兩大重點:「在生活中創造故事的共鳴點與笑點。」


電視編劇轉作電影編劇的三大關鍵:為自己創作,對電影有愛,要真心投入

為何會從在電視圈有身分地位的編劇,轉向從事電影編劇?申老師說:「我當電視台編劇時,寫了超過1,200集的電視劇本,但在這當中大概只有100個是我真正喜歡的故事,其他1,100個是因應電視台需要寫出來的。我就決定換跑道了。」

問及韓國電視編劇與電影編劇的差別,他指出,韓國電視編劇和電影編劇,是兩個世界的人。好萊塢是大片廠制,由製片人、導演去執行的龐大系統,韓國電影則是以導演為中心去開展的系統,電影編劇只是職員的角色。他說:「在韓國,作為電影編劇,是沒人稱呼我老師的,韓國導演大多會自己寫劇本,如果導演不是用自己編劇的劇本去執導,是會被看不起的。製作公司也喜歡用導演寫的劇本拍成電影。拍片現場很多都是導演手上拿腳本直接修改,電影編劇受邀去首映或獲邀去頒獎典禮,很多會發現自己的劇本跟最後呈現出來的電影不一樣。10位導演中,有5位是編劇被逼著去當導演的。一輩子寫電影劇本的作家是沒未來的,終究要踏上導演之路。像我是電影編劇,卻沒當導演,說來是有點悲哀的。

但是就像作家的快樂是寫作的快樂,編劇的快樂就是創作的快樂,不管電影成不成功,賣不賣座,我創作的電影劇本都是我的作品,我對電影的片段搭配什麼配樂,都了然於心。電影跟電視相比,電影對我來說還是更有魅力,電影必須要有愛,必須要真心投入,所以我到現在還是不放棄,一直寫電影劇本。」


分析《與神同行》票房賣座與韓國影視產業財閥壟斷、貧富懸殊的現象

全亞洲破紀錄狂賣的韓片《與神同行》系列,首集台灣票房破4.9億,續集《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全台突破4億票房,正熱映中。這部從網路漫畫爆紅引發熱議的改編電影,製作公司當初也有洽詢他改編的意願。他笑說:「《與神同行》原著本身是很龐大的IP,製作公司問我有沒有意願改編成劇本,當時我接了其他劇本工作婉拒了。如果接了,現在應該賺很多錢吧。」申老師也表示,《與神同行》導演金容華本身是很好的電影編劇,電影也改編得很好,票房也獲得成功。

據其他媒體報導,金容華導演原先認為原著架構龐大,應該先拍成電視劇。但製作公司花了兩年和不同的導演以及好幾個編劇談過,劇本總改了30稿,最後決定拍成電影版,並且由金容華導演花了6個月與藝術團隊開會後才動手改編,擬定「陰間三使者」的敘事觀點,順著原著的故事脈絡,完成整個電影劇本。

申老師進一步分析電影《與神同行》,製作公司投入350~400億韓元(約新台幣10.8億)資金,為了延續劇情完整度、一次保留演員檔期,也節省成本,第一集與第二集一起拍。這樣的製作成本,在韓國需要至少1,200萬觀影人次才能回本;結果《與神同行》首集在韓國已突破1,400萬觀影人次,製作公司已多賺200萬人次的票房,續集上映不管多少人進電影院看都穩賺不賠。這家公司因此大賺,未來的製作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他並提及現今韓國影視環境大者恆大的現象,如CJ、樂天等大型影視巨頭財閥,以龐大財力收購韓國頂尖製作公司、簽下有才華的導演及人氣演員的經紀約,再以大量資金投資,用自己簽約的導演、編劇、演員拍片,最後在自家連鎖電影院中發行,放映到賺回投資成本後才下片。這使得韓國電影產業貧富差距越發懸殊。


IP作品與影視改編劇本的三大成功關鍵:內容要去蕪存菁、視覺化、在地化

申老師傳授漫畫或小說IP(知識產權,又稱原生文化內容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改編成電影或電視的關鍵因素,他說:「不論漫畫或小說IP,原著作者寫的邏輯不同,但電視就是電視,電影就是電影,電視跟電影兩者是不同的內容。電視劇這麼長,濃縮成電影就不好看;一部電影最多2小時,把電影內容稀釋到20集,電視劇就會不好看。」

他以2007年韓國蟬聯三周票房冠軍、3,000萬總觀影人次的電影《食客》為例,他將漫畫IP改編,原著有30集,由150個故事構成,電影要在1小時40分內拍出150個故事是不可能的,要抓出一個主軸,以牛肉料理大賽對決來拍,就有了將漫畫視覺化的重點。

他說:「IP改編電影,重要的是去蕪存菁,還要符合電影的視覺語言。觀眾是以我知道這部原著、想看改編影視作品的心態來看待,但是如果完全跟原著一樣,沒有加入改編的電影視覺化元素,評價不會太好,觀眾就不會被吸引進戲院。」

IP改編要成功,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則是IP「內容在地化」。他說:「IP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要符合各國的民情,要符合在地文化,才能讓各地觀眾都有共感與同感。」他以自己編劇的《重返二十歲》為例,不只在韓國票房賣座,原創IP也成功改編成中國、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日本、美國、印度、德國、西班牙等十國版本,而感動各國觀眾的關鍵因素,就是讓親情的故事內容在地化。


《重返二十歲》IP成功關鍵:三行話法則、愛的普世價值、真心與用心

申老師舉《重返二十歲》為例,傳授他判斷是不是好故事的秘訣「三行話法則」:可以用簡單的三行話表達出有趣的故事主軸,就是能吸引觀眾注意的好故事。

第一行:為了兒女與孫子,為家犧牲自己青春一輩子的老奶奶

第二行:沒想到她為兒孫付出這麼多,兒孫卻要把她送去關在養老院!

第三行:奶奶就想如果能再次年輕,她不會再為兒孫犧牲,她就神奇重返20歲……

申東益老師最後分享自己為《重返二十歲》編劇的真實感人故事,他說:「這部片有我的感情存在,我和太太是同一個村莊長大的青梅竹馬,岳母看著我長大,就像是我的母親,寫劇本時岳母去世,我把對她的思念寫進劇本;沒想到黃東赫導演也是由奶奶養大的,他看了劇本很感動,便願意執導;主要演員成東日也是奶奶養大的,他看完劇本說就像是看到自己的故事,願意只拿一半酬勞接演;製片人看完劇本也對我說,這就是他想拍關於他媽媽的故事。所以從製片人、導演、到演員全部都有共鳴,不管是母親或是奶奶養大,我們都想透過電影表達我們對她們的愛與感謝,這都是我們的真心,有沒有用心去拍出好作品,剛開始是一個微小的差異,但是發展到後來就是巨大的差異。」

申老師也提到《重返二十歲》在韓國上映的有趣現象,上映前幾週是全家人一起去戲院看,但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或爺爺,在韓國傳統文化觀念下,沒辦法在家人面前掉眼淚,所以很多50歲以上的老男人,後來都默默一個人買票再進戲院看,在戲院感動落淚,以表達自己對媽媽或奶奶的思念。最後,他感性地說:「在製作群的我們,拍出了對媽媽跟奶奶的情感,這樣的親情故事,不一定要大資本與大製作,但一定是要出自真心,這就是我們用心創作的唯一態度。收到來自各國觀眾的感動共鳴,它改編成好萊塢電影,改編成十個國家的電影版,也改編成舞台劇,以符合當地民情的方式製作,這些都沒有事前的規劃跟算計。這部片在全世界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對母親與奶奶的情感,這樣的普世價值,讓世界各地觀眾都有共鳴。這就是我發展IP的真實故事。」

張貼日期:2018/11/01
更新日期:2020/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