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講座】林妍嫻、聞天祥:片子拍完了,接下來呢?


【策展講座】林妍嫻、聞天祥:片子拍完了,接下來呢?
「簡單來說,都已經走到這個程度,就是要想辦法做一個最美好的演出。」

「以長片來說,你好不容易做完,就是要上映。短片在台灣沒有上院線、上映的可能,投影展就會是短片一個主要的出口。我不知道大家拍短片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要累積作品、想要獲得別的工作機會,或者是你有想要說的事情,你想要跟世界溝通。影展就是你現在可以想辦法去爭取的管道跟品牌。」

一部片匯聚了從導演、編劇、製片、攝影、演員、美術、剪接到配樂等眾人之力完成後,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讓大家的心血,以最好的方式被看到。以短片而言,影展就會是非常重要的亮相方式。本屆短片實驗室最後一場,邀請曾任金馬創投、現主責「高雄拍」的林妍嫻,以及自2009年起領軍金馬影展執委會的聞天祥,分享他們的影展報名攻略。


影展報名管道:平台、影展網站、人脈

林妍嫻將影展報名管道分為三類,分別是綜合平台、影展網站與人脈。

影展網站無須贅述,而人脈的重點是要準備好資料,一旦遇上任何可能帶來幫助的人,要能隨時拿出相關資料。林妍嫻把重點擺在綜合平台,有許多影展平台可以讓影人更便捷地獲得影展資訊,她特別介紹的是「SHORTFILMDEPOT」這個平台。

SHORTFILMDEPOT平台其實是由法國費克萊蒙費洪影展(Clermont-Ferrand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短片界的坎城影展——所創立的,林妍嫻強烈建議要投短片的創作者,一定要加入這個平台。SHORTFILMDEPOT提供許多制式的規格與報名表,並且會提醒各個影展的報名時間。一旦填好制式表格,一鍵summit就沒問題,若是要收費的影展會再告知金額,免費的就直接完成報名

林妍嫻也提供另外兩個平台:「reelport」以及「Withoutabox」是綜合性的影展平台,不侷限於短片,也會有長片和紀錄片。一旦透過平台去投影展,也會在平台紀錄創作者的創作database。


報名注意事項:短片長度、翻譯、故事簡介

而報名時有一些細節是必須注意的,包含片長、片名翻譯以及故事大綱。

在短片市場中,在25分鐘(25:00)以下是一個「可以吃遍大小影展」的片長,露出的機率是比較高的。不過,林妍嫻提醒,前三大或四大影展可能會要求片長要在15分鐘以下。而報名時短片不一定要轉成dcp檔,有許多影展只要mov檔即可。

而若要投國外的影展,就要考量到翻譯的問題。林妍嫻建議片名盡量不要用中文音譯的方式,因為對不同語言文化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要用更直接的方式來溝通。英文字幕也是同樣的邏輯,盡量簡化與直白,而非追求英文的優美。

另外,報名時需要填寫故事簡介,除了字數上盡量限縮在150到200字,還要注意「故事簡介不是故事大綱」。

林妍嫻強調, 故事簡介要帶出的是「故事的起始點」——因為什麼事情的發生,導致主角遭遇到什麼事件——這和申請補助時所寫的企劃完全不同。申請時要將故事的起承轉合寫得一清二楚,但是影展的故事簡介一定要「留下懸念」,才能吸引人去看影片。

「故事簡介建立一個世界觀,透過文字讓雪球越滾越大,大到觀眾覺得有趣而願意去看你的影片,並且所有的問題可以在看完影片後得到解答。」

林妍嫻認為「沒有一定要投的影展」,任何影展都是機會、都是交流,可以聽見不同區域的觀眾的想法,很多機會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林妍嫻還提供小技巧:如果你的作品和過去某一支短片風格類似,可以參考一下那支短片曾經報名過哪些影展。


報名策略:預算、時間安排

在真正要報名影展之前,還有一些策略上的考量。首要的是預算,短片影展通常是免費報名,但若想參加綜合性的大型影展,通常都要收費。林妍嫻舉例,報名坎城影展的正式單元和「導演雙週」是要各收一次錢的,又或者像鹿特丹影展,如果不是透過人脈去投,每次也都要收大約幾十歐元,累積下來也相當可觀。

確定預算後,同等重要的是時間安排,而時間安排牽涉到的是每個影展不同的規則,尤其是對於「首映」的要求。

林妍嫻以《跳下去,活下來》和《三仔》為例,這兩部都是在大約暑假到秋天左右的時期拍完,不同的是,《三仔》有拿到「高雄拍」的補助,合約的要求是台灣首映一定要在高雄電影節,因此《三仔》的影展旅程是從高雄電影節開始的。而《跳下去,活下來》則因時間關係,是以金馬影展為起點。

由於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以及高雄電影節,對於競賽的規定是一年內的影片,因此若要報名國內的影展,基本上會以這三組影展為首要,接著再報名條件相對寬鬆一點的金穗獎、女性影展或桃園電影節。

還有一個重要的提醒是,現在有許多短片影展是在網路、串流平台上進行,但林妍嫻表示盡量先不要報名在網路上播映的影展。因為影片在影展播放後,有時候會吸引頻道商來購買,萬一曾在網路上放映過,有些頻道商會因此放棄這筆買賣。林妍嫻強烈建議網路一定要放在最後。


影展怎麼選?綜合或主題,國際或亞洲?

究竟是要在短片影展當主角,還是要到國際影展賭一把,看是被昆丁塔倫提諾搶走所有目光,或是小兵立大功一舉成名天下知?

聞天祥從補助的角度切入:「我比較現實的來看的話,我比較建議先去綜合性的大型影展。因為如果你可以先進去的話,所獲得的補助可以達到第一級,相較之下短片影展的補助不可能在一級裡,一定是二級或三級。」

林妍嫻也補充,可以先看文化部的參展補助名單中有哪些影展,若有符合自己作品的影展,絕對不要放棄機會。雖然行政程序繁瑣,但入圍後一定要申請文化部的補助。

「國際級的前四大影展是可遇不可求的。」林妍嫻比較傾向將主力放在台灣周邊的影展。

「因為還是有文化上的差異,這是好處也是壞處。好處是他更容易理解你故事要講的東西,更容易發現你的影片的好,壞處就是會覺得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覺得不有趣。但建議還是從台灣的同心圓去發展,像是日本、韓國、香港的短片相關影展。」

並且,林妍嫻表示像是金馬、北影、雄影在策展做得很好,其實是會有其他的亞洲區策展人來看的。《跳下去,活下來》就是在金馬短打被看到,而被邀請去香港電影節參展,《三仔》則因為雄影有跟東京短片節合作,所以在雄影受影後就去了東京,甚至還去了奇幻電影學院。

「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機緣。」林妍嫻說。她的做法是,假設在大約10月、11月會完成影片,就可以去搜尋11月往後算一年,這一年中可以投的影展。如果想要有一個很好的展映機會,她建議做表格將每個影展的截止時間與首映條件列清楚,幫助會很大。


影展方到底怎麼想的?

創作者要計算影展的時間來作選擇,其實影展與影展之間也有時間上的相互聯繫或競爭,一切攸關「首映」。

搶「首映」是影展的必要之惡,聞天祥說,除了要讓最少被看見的影片能被看見,也是維持影展的特色。不過,首映還分成世界首映(World Premiere)和國際首映(International Premiere),世界首映是從來沒有播映過,而國際首映指的是在影展播放前,曾在所屬地區公映。目前三大影展——柏林、坎城、威尼斯——是要求世界首映,但其他影展通常是國際首映,甚至該地區首映即可。

也因此,聞天祥過去在台北電影節與現在在金馬影展,與其他影展的關係就非常不同。

「我以前在做台北電影節,我會算一下,我知道釜山在我後面辦,大概九月十月。所以要維持良好的關係的話,我們會邀請他們來釜山,我們就可以推薦台灣的作品。通常是在評審看完一輪影片後選出入圍者,但我認為可能有些遺珠,就會連同入圍者一起推薦給釜山影展。」

「後來我做金馬,我就要小心釜山了,因為它在我前面。」

聞天祥提到,去年金馬影展開幕片選了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當時他就知道其他影展對這部片的首映虎視眈眈,所以就用技巧去說服畢贛拒絕上海電影節、拒絕釜山影展,將亞洲首映留給金馬影展。

雖然有競爭關係,但也有與其他影展的合作關係。

「必須要在選片跟鞏固位置的時候,也要讓來參展的人相信,他以後會被看到。」

2011年金馬影展所籌劃的開幕片《10+10》,由20位台灣資深和新銳導演共同創作,但因為是大家組成的,只能作為觀摩性作品,難以參加競賽,而觀摩性的作品就會要求國際首映。因此要將《10+10》推出去,金馬的策略是鎖定柏林影展,但當香港電影節和釜山影展也來要這部片的時候,就必須思考時間問題:世界首映在金馬影展,大約是當年的十一月,而國際首映若在隔年二月的柏林,到底好不好?


對創作者的影響是什麼?

影展方的策略與合作,當然也影響到創作者。聞天祥舉例,連奕琦的《靜悄悄的幸福》當年沒有入圍台北電影節,但聞天祥覺得這是一部很有趣的片,詢問連奕琦:「如果你沒有入圍,但台北電影節想播放這部片,可不可以?」

連奕琦一口答應,並不因為沒入圍而有所芥蒂。後來聞天祥將這部片連同其他入圍短片一起推薦給釜山影展,釜山影展最後便選了《靜悄悄的幸福》,原先評審認為的演員口條問題,在語言不同的判斷下,卻不成問題。

聞天祥認為,在報名影展時,首先當然好好規劃參展順序,同時心胸也要開放,接受任何可能。以連奕琦導演的例子來說,他的「知音」或許不在台灣、不在台北電影節,而是在其他國家。

另外,也可以注意每個影展不同的屬性。黃惠偵的《日常對話》在金馬播映後,聞天祥也介紹給柏林影展及鹿特丹影展,此時就要先知道兩個影展的特性,像是鹿特丹偏好新導演,柏林影展則是對同志議題非常友善。於是在策略考量下,若能進到更高一級的柏林影展是更好的,因此就會技巧性地詢問柏林影展的意願,最後《日常對話》也順利進到柏林影展,此後更有雪片般飛來的片約。


原來短片這麼重要

聞天祥最後也呼籲創作者重視短片,因為短片是導演的試金石。如《日常對話》是從短版的《我和我的T媽媽》延伸而來,聞天祥當初看完短版後,知道有長版,雖然還沒看過,就立刻向黃惠偵邀片,因為短版就已經證明了這部片可以有的實力。

聞天祥表示短片拍得流暢好看是最基本的,再來是要展現作品的獨特性。以趙德胤為例,當別人在拍小情小愛,趙德胤的主題卻是家書,以打工族或是新移民作為主角,對評審來說就是非常有識別性的。像是鄒隆那的《阿尼》,描寫高雄港口的大量移工,同時也因鄒隆那本身的血統與身份,延伸出對於菲律賓移工的關注。曾威量的《禁止下錨》同樣鎖定移工,但在形式上相當大膽,幾乎沒有對白,反而讓聞天祥覺得他對語言及情緒的掌握是更精準的。

「如果你真的要在電影這個行業做下去,短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短片好的話,你想要申請長片輔導金,就有短片的credit。」

短片不但能累積作品、申請輔導金,也能成為各種機會,例如電影學院的入場券。而短片能發展成長片,例如《天黑》長成了《逆光飛翔》;短片也能發展成劇集,像是《神算》變成了《通靈少女》。把握自己的優勢,讓作品的特徵被看見,短片可以是帶領創作者登上台的第一支舞。

張貼日期:2019/10/04
更新日期:2020/03/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