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類型電影」?


何謂「類型電影」?
文‧張世倫
 
「類型電影」指的是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特徵的電影。常見的電影類型,例如歌舞片、驚悚片、警匪片、恐怖片、美國西部片等,都有獨特的故事走向與風格特徵,並且受到特定觀眾的支持與擁戴。

類型,因此是創作者與觀眾間,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關係。喜歡看劍客飛簷走壁、刀光劍影的,自然會特別熱愛武俠片;著迷於太空探險或與外星人第三類接觸的影迷,肯定會格外留意科幻片。雖然輕功與外星人,都不存在於現實生活裡,但藉著各種類型電影的敘事魔力,觀眾不但可以獲得感官上的滿足,更能從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暫時逃逸,讓想像力隨著銀幕上的影像快意奔馳。

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在20世紀初興起,便與當時大片廠大量拍攝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等類型風潮息息相關。而放眼當今全球影壇,主要的賣座電影幾乎全屬類型電影的範疇。

台灣過去並不是沒有類型片的傳統。以1970年代為例,瓊瑤式的「三廳電影」,以及強調黑幫犯罪的「社會寫實電影」,都曾盛極一時。但在1980年代後,台灣電影工業逐漸萎縮,取而代之的是以侯孝賢楊德昌等導演為代表,反對商業電影的羶色腥傾向、主張回歸本土歷史經驗、重視人文價值的台灣「新電影」。

由於80年代崛起的「新電影」是對上一代的「三廳片」與「社會寫實片」的反彈,因此有著「反」類型電影的色彩。雖然侯孝賢的《尼羅河女兒》與《南國再見,南國》有著青春片及幫派片的色彩,蔡明亮更是不折不扣的歌舞片愛好者,但他們基本上反對類型片的商業取向,只把「類型」當作闡述個人創作意念的手段,而不重視影片類型的市場潛力。這類藝術電影大多只有曲高和寡的小眾市場,對台灣整體電影票房的助益有限。

但類型片也像個包袱,雖有無盡的商業潛力,卻也可能變成一套公式,窒礙導演的原創力。當年中國導演陳凱歌與張藝謀拍攝第一部電影《黃土地》時,兩人為了一個河水的畫面,可以毫無負擔地捲起褲子涉水拍攝。但當陳凱歌魔幻色彩強烈的新片《無極》問世時,卻讓不少影迷感嘆片中刻意模仿類型片的斧鑿過深,處處綁手綁腳,人物刻劃平板,不再像他早期作品那樣直接動人。

近3年來台灣的鬼片類型逐漸興起,問到何謂高明的靈異電影,柯孟融與陳正道兩位年輕的「搞鬼」專家異口同聲地說,有傳統恐怖元素,又能顛覆觀眾想像的電影。「但最重要的,」陳正道說,「還是人性的懸疑與轉折,以及那生命成長的試煉,只要你顧到它了,那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都必然精彩無比。」

轉載自臺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全球資訊網http://www.taiwan-panorama.com
張貼日期:2006/05/30
更新日期:2006/06/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