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銘豐
2007年6月29日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楊德昌先生英年病逝,留給國內外影迷無限的追思與懷念,台灣電影網在此謹向楊導演致上最高的敬意。
楊德昌導演與
侯孝賢導演並列我國80年代新電影時期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他的電影作品擅長理性分析與批判,對戰後台灣經濟快速成長時期,都會人物的生存、掙扎與衝突,有深刻與冷冽的觀察與描述。楊導演的作品真實反映出現代社會的深層的結構與現象,其犀利的眼光和寬闊的視野,展現出一代大師的風采,也締造出跨越時代的成就。
楊德昌導演踏入電影圈18年,共完成8部電影劇情長片。他誠摰質樸的個性和絕不妥協的態度,使他的作品部部扣人心弦、發人深省。1982年,楊導演與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導演合拍《光陰的故事》時,即展露出不凡的才華;由於本片在各方面的創新嚐試,開啟「台灣新電影」的時代。1983年,楊導演創作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該片用十分細緻的手法,描述台灣中產階級的人際關係面貌,對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都有深刻的探討;該片中複雜的結構方法和開放式的結局,開創台灣電影的新語言,在當時引起諸多討論外,並獲得休士頓影展金牌獎。1985年的《青梅竹馬》,楊導演延續上一部作品,進一步探討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男女心理,層次更加豐潤而深刻,除再度引發話題外,並獲得盧卡諾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986年開始,楊導演以《恐怖份子》一片嶄露頭角、邁向事業高峰。該片以多線特殊的敘事風格,深刻的描述現代都市人物的迷惘與衝突。該片除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外,並獲義大利畢沙洛影展最佳導演獎、盧卡諾影展銀豹獎。1991年,楊導演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再度造成轟動,該片除引起國內外廣大的討論外,並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導演獎、及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1994年楊導演以一部浮生繪式的電影《獨立時代》入選為坎城影展競賽單元,受到評審的重視。1996年以《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2000年楊導演執導的《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條進行方法,以更成熟理性的思辨敘述風格,一舉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
楊德昌導演光耀台灣影壇之餘,也不忘提攜後進,激勵了無數懷著電影夢想前進的青年後輩。台灣多年來在歐美日強勢文化及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下,電影創作環境相當艱辛,楊導演除在困境中屢創奇蹟外,更為台灣電影帶來無限的希望。電影圈在楊導演過世悲痛之餘,應承續楊導演不懈的創作精神,讓楊導演藝術生命的火花,不斷的延續,也讓台灣電影再創輝煌時代。
楊導演簡歷暨電影作品年表
圖片引用自「獨立時代」宣傳小冊
張貼日期:2007/07/11
更新日期: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