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台灣社會寫實片影展:底層社會、江湖義氣、女性復仇(下)


輔大台灣社會寫實片影展:底層社會、江湖義氣、女性復仇(下) 這部電影的主軸是以男主角5年來每年來北投一家溫泉旅館的回憶組合的故事,從最初一位來溫泉治療腳疾的大學生、當兵後回原地重訪的年輕男人,到後來變成一名編輯回來找旅館的女服務生,最後再來時已經人事已非,最後在一場火災中看清楚他所依戀的北投已經轉變,失望之餘再次拿著皮箱坐上帶他來北投的那班列車離去。

導演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悲劇來說明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與超我的理論,女主角的際遇讓她墮落,男主角在社會上卻是扶搖直上。兩人在社會與經濟還有家庭背景的差異之下,使男主角無法真正坦然接受他心愛的北投女子,在萬般思念之下最後再來到北投找她,但在火災發生而一切無法挽回之情況下,只有乘坐最後一班列車,在蒙太奇的手法之下如火災一樣將他回憶中的北投照片在最後一一燒燬。

當年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江導演曾被迫要去拍另一部電影,同時拍兩部電影時間壓力的緊迫可想而知,但導演還是可以拍出這樣具有文學質感的電影實屬相當可貴。電影在推出之後沒有能在當年的金馬獎上獲得提名,導演的解釋是這個時期的金馬獎作業都是國家機器的主導,像他這樣非中影系統的獨立導演的作品是難以進入提名角逐的,但是當時的作家南方朔卻大力讚揚本片,認為這一片應該要被文建會做特別的收藏,但是作家的大聲疾呼並沒有真正實現,最後還是因為豪客電影公司的特別關係再度發行本片的DVD,才讓現在的年輕觀眾再有機會看到此片。

在與同學提問的過程中,導演也不免提出影評人對影視文化的影響與對他們的批判,當年由美國留學歸國的影評人跟中影這些電影公司合作在國內的媒體製造氛圍下,使國內的知識份子一面倒地擁護新電影的導演,並在他們的輿論助力下,讓侯孝賢等導演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但是一般的商業片卻沒有得到絲毫的幫助,最後即使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得了獎,但是國片卻並沒有因此得到迴光返照,時至今日來看,20年後我江浪們再拍攝《海角七號》、《艋舺》這些商業電影不又是重回到原本的類型電影路線來找台灣電影的希望嗎? 此時的影評人是否又會跟20年前一樣去藐視這些類型電影呢? 可見的學術界這種「跟風」的歪風才是真正混淆觀眾視聽的原兇,如果我們可以用更寬廣的心胸公平地去評價各式各樣的電影,我們才能讓國片越拍越好,並且可以持續吸引不同喜好的觀眾買票進戲院看台灣本土電影!

江浪導演近照

4. 5/26第四場 放映作品《大頭仔》1988
邀請貴賓: 蔡揚名 導演

在這一週的活動當中,週三的這場座談會在揚名影視與比較文學所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將本活動帶入高潮,這次活動能夠邀請到蔡揚名導演要歸功揚名影視的陳小姐的幫助,在她與導演的殷殷鼓動下,蔡揚名導演終於首肯出席這個由純粹由學術單位所指導的活動,同時也準備了精采的演講跟大家分享,對有心從事影視工作的同學來說是一場極有意義的講座,也是距導演20年前上次在坎城的公開演講後再次的力作。

《大頭仔》是由萬梓良、恬妞、蔡岳勳等演出的作品,在當年非常賣作,甚至在香港亦有很好的票房。萬梓良也因為本片而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並且後來也跟恬妞因本片而結合。從整個策劃面來說,《大頭仔》跟社會寫實片的開山之作《錯誤的第一步》同樣是以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男主角的設定是以當時的通緝犯吳進成的故事為藍本,由最初他到賭場為他哥哥的賭債與黑道交涉開始,到後來成為通緝犯為父親所不恥而離家,到後來與一名舞女相戀直至最後被抓一連串的過程所組成的電影;在蔡揚名導演的巧思設計下變成一部劇情節奏緊湊(社會寫實片的一項特色)、人物個性鮮明、演出自然動人的風格之作。也因為此片,我們真的可以定位蔡導演在台灣社會寫實片創作上的龍頭地位。

導演提及大約在1987年他在中南部拍片的時候聽到了吳進成這個「大頭仔」的人物而感到興趣,因為他的故事非常有戲劇性,所以勾起導演距當時10年前的作品《錯誤的第一步》的回憶,該片在上映後非常轟動,也因此掀起了一陣台灣電影搶拍社會寫實類型電影的風潮,所以導演特別去調查這個人的故事並且請名家吳念真來編劇(因為本片台語台詞較多,請本土性較高的編劇寫劇本對白才能逼真)。結果在男主角的決定找港星萬梓良來飾演,萬梓良當時是當紅的明星而且以當時的業界環境來說,當時台灣電影要請港星來演出並不容易,但是最後還是拍板由萬梓良擔綱演出。為了使男主角更有台灣兄弟的「質感」,蔡導演特別用關係讓萬梓良與10多位的台灣黑道大哥相處10多天,每天跟這些大哥一起吃檳榔生活,才讓男主角的那種台灣味散發出來,成功地讓萬梓良融入這個角色。

關於社會寫實片這個類型,蔡導演與其他幾位的導演一樣大嘆當時電檢單位的萬般刁難,常常使一部電影到最後改的面目全非,當時的《錯誤的第一步》本來已要遭到禁演,但在最後蔡導演的努力溝通下順利上片;幾年後的《小妞、大盜、我》由當時的玉女紅星彭雪芬主演,在送檢後被剪了40分鐘,試想若《亂世佳人》被剪了40分鐘這部電影還能看嗎? 甚至當時還有一部片子因為主題曲有「落葉飄飄飄滿地」的歌詞最後被冠上「有害環保意識」這種啼笑皆非的理由被禁演的例子。所以對當時拍電影的導演來說得到這樣的對待實在是相當不公平的,若一部電影到最後被剪的七零八落,不但之前拍攝的努力付諸流水,票房的損失跟一部片子的最後回本的狀況更是會讓這些導演與製片「有苦在心頭」。

蔡導演也提到了一些影壇的趣事,如因為拍他的電影而相戀的不止萬梓良與恬妞,《芳草碧連天》的齊秦與王祖賢也是另一組例子。另外,導演也回溯當年受的林福地導演的提攜才得以演員的身份進入影壇。在台語片《金色夜叉》的成功後,他如何以陽明這個藝名成為當時年輕女性的偶像明星,每天影迷信絡繹不絕;也談到從演員到變成導演的過程;拍電影《錯誤的第一步》在寶斗里的危險經驗,一切都好像昨日的往事,一頁頁地在短短1個多小時的演講中細數。 蔡揚名

蔡導演最後鼓勵同學可以多嚐試寫劇本,現在國家的輔導金制度很鼓勵年輕一輩進入這一行,蔡導演說明同學若有興趣應該從寫劇本與投稿開始,對於想當導演的人則應該多找拍攝簡單的題材的機會以獲得拍片經驗,這樣子的話獲得補助的機會比較大。蔡導演也謙虛地表示自己也很欣賞李安、侯孝賢、許鞍華這些導演,蔡導演已經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卻能如此虛懷若谷,真的是我們年輕一輩應該看齊的對象!

蔡揚名導演與同學們

5. 5/28第五場 放映作品:《黑市夫人》1982
邀請貴賓:徐玉龍 導演、姚慶康 老師

《黑市夫人》這部當年聲名大噪但又神秘的電影在我們這次的活動中重見光明。邀請到徐玉龍導演是仰賴呂繼尚前輩的幫助,我們才得以跟半引退的徐導演聯絡到並且邀請參加我們這個活動。在影片放映之前在會場跟10多年未見的本片編劇姚慶康老師再聚也是一樁佳話,兩位老師在映後座談中都侃侃而談他們對寫劇本、導戲的各方面經驗。徐導演早年參加當時郭南宏導演所成立的導演訓練班才開始他的導演生涯,70年代是台灣的武俠刀劍片的全盛時期,因此徐導演在當時累積了他導動作戲的豐富經驗,他運用了這些動作接場的技巧來加強社會寫實片的緊張感如在廝殺的時候如何凝聚觀眾的情緒高潮,這些橋段如何起承轉合,這些都不是文藝片導演可以做到的;姚老師也是在多年幫何宗道寫功夫片劇本的經驗後才轉入社會寫實片的浪潮,這些復仇電影由於非常有戲劇性,所以在男女主角的設定與正反兩道的對立確定後,編劇可以有很多發揮之處。除此之外,兩位都推薦他們當年合作的《西門町小子》為他們的傑作,可惜本片已經散佚,因此無法再與同學們分享,十分可惜。曾經經歷過當年的國片盛事的年代的兩位前輩都非常懷念在那個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國內各大院線前人山人海排隊觀賞陳麗雲、馬沙、張沖在銀幕上廝殺的的景況。

姚慶康老師說到,女性復仇片的興起源自於70年代香港邵氏所拍的《毒女》,當年這部片子非常賣座,但在台灣卻因為尺度的關係一直到約10年之後才開始拍這個片種,但是也因為電檢的因素台灣的《黑市夫人》裸露的程度跟 《毒女》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黑市夫人》在女性受害者的刻劃上與故事的設計上卻有著一種台灣本土的質感,這個是過於西化的港片《毒女》所不能及的。

當然在30年後的今天再看此片會嫌本片拍的過於粗糙,最後在復仇完成後打上「天網恢恢、天理難容」的結語也顯得太過俗套,但是在這些缺陷之外,這些社會寫實片中大肆批判社會中的不公義、黑吃黑與以大吃小等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與當時五光十色的社會急功近利、人心淪喪的狀況相仿,於是,我們不能論斷這些電影只有暴力與色情,因為這些影像的背後隱藏著中低階層的人們的嘶吼。

徐導演也表示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當年電檢的尺度(當時新聞局對他的片子特別注意),其實台灣社會寫實片是可以拍得更好的,像現在看到的《黑市夫人》這個版本也是經過刪減的版本,一些戲劇性的高潮都被剪掉了;而為了要讓電檢通過這些電影往往又要以道德勸說的結局做為戲劇的收尾,可是這樣子會讓觀眾覺得很荒謬,也因此才讓人對這些電影有「質差」的印象。像在影片一開始女主角在雨中奔跑並在廢棄的工廠遭歹徒強暴的那一幕也是被修改過的,但即便如此30年前的觀眾在電影院還是能感到那種震撼的效果!

徐導演擅長處理衝突性強烈的鏡頭,在多年拍刀劍片等的磨練下,當他開始轉往社會寫實片發展的時候,這些打鬥的元素就在徐導演的作品中轉換成為現實生活裡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的衝突性,所以當拍打鬥戲時徐導演總是致力於如何分鏡,讓畫面的刺激度提升並且在最後剪接的時候與剪接師討論,務必讓整部戲的節奏感呈現出來,因為觀眾來看這些電影就是要尋求刺激快感的。

姚慶康由徐導演與姚老師的分享中,同學們對於30年前台灣就拍出這樣的電影訝異不已,但同時也覺得非常有趣。並有同學在會後與導演詢問男性要如何掌握女性的仇恨等有關的問題,導演說明,其實電影是集體創作,編導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聽別人的故事,因此一部電影的靈感可以有很多的源頭穿針引線在其中。在導演與同學的互動中,一個週末夜晚放射出特別的「黑色光芒」。

左起 : 徐玉龍導演、姚慶康老師

後記
在本次的影展舉辦後,我更加認識了一個與台灣新電影差不多的年代但風格完全不同的類型電影。我們常常會以為台灣電影的主力就是台灣新電影,但是這是十分偏頗的,有了這個影展的出現,不但是對年輕一代的同學對我個人以後的研究都可能產生很大意義!在各導演座談會中都見證了即使是商業電影,編導們也投入他們的心力去構思與設計一部作品。另外,一直重視藝術電影的各界應該也要知道,雖然這些前輩已經不常在江湖上走動,可是我們還是需要不同的類型電影,因為藝術電影畢竟無法支撐一個地方的電影工業的運作,我們在兼顧電影的文藝價值的同時,還是需要類型電影來提振與豐富觀眾的官能感受!

張貼日期:2010/10/05
更新日期:2010/10/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