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情假意》愛情糖衣包裹下的新移民觀點


《虛情假意》愛情糖衣包裹下的新移民觀點 文 / 辛大俠 (電影.如電游離的身影.Blog)

《Bad Faith;虛情假意》是坎城影帝Roschdy Zem ( 洛契迪森姆 )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不但入選該年度法國凱薩獎最佳首部電影,更找來了曾主演《Orchestra Seats;巴黎不打烊》、《Gone for a Dance;花漾漫舞》、《Hereafter;生死接觸》的女主角Cecile De France(西西迪‧法蘭絲),共譜一段由戀人通往家人的變幻戀曲。該片由一對情侶間的戀人絮語,因即將論及婚嫁,而延展出關乎種族、宗教、政治與國家的家庭革命。詼諧的敘事結構,探討著不艱深、不難懂,也可能是發生在你我之間的故事,但,卻也隱含著值得深省的議題。

和煦的陽光、早餐的香氣、戀人的香吻 和 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就像季節的遞嬗、氣候的變遷,無聲無息卻鏗鏘有力…

Clara (Cecile De France;西西迪‧法蘭絲 飾演)是一名物理治療師,個性活潑開朗中略帶一點傲氣;她的男友Ismael(Roschdy Zem; 洛契迪森姆 飾演)為樂團樂手兼鋼琴教師,平時沉默寡言,但腦子裡卻有著無邊無際的夢想。兩人相戀四年,一切彷彿就像時間凍結般的美麗;此時,Clara發現自己已懷有身孕,就在期待家庭與孩子的願景下,天真地編織著未來的鏡像。

但,愛情與婚姻卻像是一道深不見底又根深蒂固的城牆,在即將踏入婚姻的路上,他們面臨著許多未曾正視卻一直存在的問題,例如愛人的信任、家庭的枷鎖、種族的對立和那些我們未曾留心的改變。Calra出自於猶太家庭,而Ismael則是阿拉伯人,Calra積極地安排男友與家人面見,總覺得家人會試著接受自己心愛的男人,沒想到家人非常反對,更因為Ismael的阿拉伯血統而極度反彈。起初,Calra嘗試著各種方法與家人溝通,卻總是無濟於事,最終,連懷孕的事實也被家人發現。

Ismael的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保守又傳統的女性,生活裡圍繞的就是這對兒女和家庭瑣事。某日,Ismael特地安排了一場家庭聚餐,安排女友與家人見面,但這場聚餐卻成為兩人冷戰的開端。Calra因工作而延誤了,Ismael無法諒解,更將過去這段時間受到的冷落、不滿一次宣洩,此時,兩人才發現原來婚姻裡參雜了太多難以透析的現實因素,最後,這對戀人是順利地走到紅毯的那一端? 亦或是消失在彼此的未來? …..

原罪與順從的激盪,我們都有一顆包容的島嶼

當猶太人對上阿拉伯人那會是怎樣的一種風景? 從英國工業革命一直到歐洲殖民主義,從好幾世紀直到現今,兩者在政治、宗教上的對立態勢我們時有所聞,至今似乎仍存在著傲慢與偏見,始終沒有一個平衡點,時而一觸即發,時而表面的和平。

相較於亞洲世界的宗教之多神信仰,信奉耶和華的猶太人與視阿拉為真主的阿拉伯人,較偏向一神論的觀點。在過去,激進的教徒,甚至有著排斥”異己”觀點的思想,然而這樣的思想也延續到了現代的中東社會亦或是其他國家的新移民家庭。如果說國家、社會是由家庭所組成,那麼家庭是否也有著國家、社會的縮影之意味,《Bad Faith》裡的情侶、友誼、家庭就像是兩個對立的國家,隨時會引爆止不住的戰火。但,如果拋掉這些原罪、順從,單純回歸到討論如何去愛一個人,愛身邊的人呢?


回歸 『愛』『人』;去愛一個人 的本質

該片雖然是部輕鬆詼諧的愛情喜劇,但其實男女主角的家庭背景、友誼結構是嚴肅的,同時也一直呼應著一種『磨合』的概念,不論是男女主角本身的種族、家庭背景的對立、友誼關係的建構,其實都是在探討著這些具有衝突意味人事物的互動,然而這些互動,包括愉悅、開心、反彈也包括爭執,反覆之間存在著一種磨合下的系統運作。這是我看到本片非常有趣的部分,也是導演的一份巧思。回歸到情感互動,如果我們只探討”愛”人這個問題,(這裡的”愛”人:愛是動詞,人是名詞),我們從小到大是否真正學會了愛人? 是否真正的把愛人付諸真正的行動? 而不只是你爭我奪?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拋下傲慢的偏見,是一種尊重的美德

片中對於新移民、新移民後代的文化差異也作了一番詮釋,呈現的藝術並不完全的激烈,而是娓娓道來。首先,可以由片中男主角的家人、朋友圈觀察出他們擁有的自我與民族意識,而這些自我與民族意識往往奠基於過去長期累積而來的生活習慣、風土民情、社會教育甚至國家認同,我們其實可以統稱為一種『意識型態』。

片中男主角是新移民的後代,又生活在本位主義較重的法國,除了生活環境本就存在著歧視外(男主角的工作可窺出一二),甚至身為猶太人的女主角,家中的長輩也期望著她能找個純正的法國人,生活上面對的疑問越顯複雜且多重。前述提及民族意識往往來自於長期累積的意識形態,當我們涉及到所謂的意識形態時,一旦誤踩到那些臨界值,就像誤踩到地雷般地會莫名失控、脫序,對於增進彼此間的和諧,幾乎可以說是毫無幫助。回溯到問題的根源,人們常常會經常性、選擇性地去接受資訊,不想了解、不願了解造成了更多的誤會,就好比男主角希望孩子出生若是男性,可以以父親的名字來命名,但女主角完全無法接受,第一時間的表現是拒絕、面有難色,甚至覺得這非常詭異;而男主角貼心地將象徵猶太的圖騰貼在門外,只是換個位置,女主角對於此舉之解讀也大不相同。

缺少的,其實只是尊重而已,這些尊重,卻涉及到了許多我們以身俱來或後天教育所養成的觀念,很難在短期間改變。說到觀念,事實上就是一種偏見;一種我們自認為優越的偏見。不論片中的法國人、移居法國的各種族新移民,在各自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偏見。這在世界各地其實很常見,新移民及其後代,最常面臨的生活困境就是一種認同與尊重,不論是別人對自己的或者自己對自己的認同與尊重。其實新移民或新移民的後代,和任何自以為是的"在地人”沒有甚麼不同,殘酷的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本位主義之殘害和那些數也數不盡的歧視與無奈。更令人無力的是那些沉重的認同感與期望獲得他人尊重的基本人權,有時候不是努力、用功或用心可以換來的成果………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社會議題,更是值得我們反省的人生課題。

《虛情假意》將只在5/13~5/15於倉庫藝文空間所舉辦的「心歸屬˙新移民/移工影展」其間播映,絕不可錯過如此「特別」的愛情喜劇,詳細影片資訊與場次表請參考「心歸屬˙新移民/移工影展」官方網站:http://www.wmw.com.tw/news.php?It=103

張貼日期:2011/05/04
更新日期:2011/05/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