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穎導演有約-座談會之紀實


與王穎導演有約-座談會之紀實

文/卓增盈

「與王穎導演有約」座談會之紀實

行政院新聞局於1月6日在新聞局二樓簡報室舉辦「與王穎導演有約」座談會,主辦單位邀請國內多家電影工作者一同參與。王穎導演的父母是中國北方人,雙親1949年移居香港後他才出生,17歲前往美國就讀於奧克蘭加州藝術學院,專攻電影影視課程,目前作品分別有1984年的《尋人-Chan is Missing》、1985年的《點心》、2002年的《女傭變鳳凰-Maid In Manhattan》與2008年的《雪花與祕扇-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等,其中最為知名的作品是《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與《管到大平洋-Anywhere But Here》。

王穎導演的出身背景。
王穎導演出生於思想保守的傳統式家庭,因當時時代背景,他必須接受香港西式殖民地教育,在東西兩大文化的洗禮下,對他往後的生涯與觀念造成莫大的影響。17歲時離鄉背景離開香港前往美國,身處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容易思鄉情怯,他覺得環境陌生而感到擔心害怕,為求融入當地生活,一度想歸化美國趕緊成為美國人。在大學畢業後,他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既不像中國人,也不像是美國人,經過審慎思考後,他決定回香港發展。當時香港正面臨一波新的浪潮,傳媒、電視與電影正蓬勃發展著,而他選擇在電視台工作,製作一齣平民家庭式的話劇「獅子山下」,王導演對於電視製作充滿著遠大的理想,希望能拍出完全符合自己味道的作品,然製作過程中充滿阻礙,當時他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話劇表演的呈現方式,時常懷疑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製作、拍攝,在他無法掌握自主權的情形下,三個月內他結束了電視台工作,二度前往美國。

李安導演與王穎同時在美國好萊塢發展,兩位也都是外地來的年輕小伙子,住在好萊塢附近的旅店,因而相識結緣。他們倆時常話家常,聊天內容貼近生活,像是李安導演告訴王導演如何煮飯給太太吃,而王導演則是笑說自己錢花光了要打電話回家之類的話,可見王導演與李安導演交情匪淺。王導演表示,自己與李安能進入好萊塢拍片,有點運氣也有點天才,他在好萊塢工作了好多年,內心一直期望自己一定要出來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但是好萊塢電影是充滿商業性質的「麥當勞式工業」,這段路程十分艱辛,只有少數導演能夠完成他們想要的東西。

後續幾年完成了幾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也發現中國與印度寶萊塢電影工業漸漸蓬勃發展起來,不再是好萊塢電影獨大的狀況下,王導演前往中國了解現況,代表作2008年《雪花與祕扇》就是在這段期間拍攝完成的。在中國,王導演的身份背景特殊,他形容自己「不完全中國,也不完全西方,簡單的來說就是不三不四」,就算被稱為「雜種狗」他也不以為意,他認為現代社會裡時下年輕人,也都是不完全中國,不完全西方,在兩個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衝撞下,才能擦出更燦爛的火花。

淺談獨立片製作與好萊塢電影工業。
電影是美國人、西方人製造出的言語,王導演稱之為「麥當勞式的言語」,這種言語是POWERFUL,不會給觀眾太多空間去想像,甚至能控制住觀眾的思想。王導演認為,拍攝獨立片應該是「越深一點的越好」,觀眾看不明白,且拍得越特別就越能說明擁有獨到想法的你,是與眾不同的,當然這與好萊塢電影常採商業性策略有所區別,他強調他一直拍自己覺得最要緊的東西,那就是「自己的語言」。他回想起他的第一部影片是與其他三位同學合作製作,四人集資入住偏遠地區的小旅館,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拍攝工作,有趣的是從完成作品直到現在,王導演還是不太明白第一部作品的內容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但是他卻非常喜愛這樣的風格,最主要的原因是製作決定權在於他,拍攝並不受任何限制。

王導演表示,好萊塢電影製作過程十分繁雜,拍攝難度遠遠高於拍攝獨立片,除非片商完全支持他的想法,否則像劇情的變更、演員的人選或是鏡頭的角度等,在電影拍攝過程裡都必須不斷重複地開會討論。不同職位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他必須傾聽不同的意見並參與討論,討論結果有時仍可維持他的初衷,有時卻會跳脫屬於他自己的電影語言。

幾乎好萊塢導演都必須參與導演剪輯公會三次的評測,導演剪輯公會會找來約400位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預先觀賞電影,然後做出科學分析,結果分別為EXCELLENT、GOOD、FAIR、POOR與FAIL五個等級,等級代表觀眾對於該影片的滿意程度,這項導演剪輯公會的評測,對導演而言就像考試一般,如果影片無法獲得EXCELLENT、GOOD的評價,就如同考試達不到85分的成績,同時執行製作考量觀眾的接受程度,進而開始擔心起票房成績,整個製作團隊就會加進不同意見使得整部影片必須重新剪輯。影片會因剪輯的差異帶來不小的影響,如《女傭變鳳凰》第一次試片成績不算好只得78分,經過修正即獲得88分的成績,最後經過第三次的剪輯成績高達91分,為迎合大眾口味,剪輯後的電影雖無法完全表現出導演自己的語言,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王導演表示,無論拍攝獨立片或是商業電影,態度上應該保持像中國所說的「中庸之道」,相互取得平衡。拍攝經驗豐富的他,還是堅持要拍出自己的感覺,且必須是能夠影響觀眾的電影。故事內容以人情為主幹,刻劃出人性的衝突點,這個衝突點是值得觀眾學習與省思的,如今每部成功的電影,就算是很商業化,主題還是圍繞著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樣的電影才有內涵。

動畫電影要如何發揮才能讓動畫既有娛樂性,又能表達出「自己的語言」。
王導演表示,PIXAR(皮克斯)動畫電影成功的原因,是他們永遠堅持一種態度,選擇一些性格特別、怪異的非英雄人物,皮克斯把這些角色呈現得很可愛,而容易失敗是他們的最大特徵,這樣概念的設定,非常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狀況。再者,他覺得主軸還是逃不掉講人的東西,要是沒有一個講人且可以被認同的故事,光有畫面,劇情仍顯空洞,電影還是沒人看。

製作動畫的創意不再侷限於動畫裡頭劇情與角色的呈現,為使動畫更具娛樂效果,就必須考慮到更廣的層面,與現實生活連結。王導演的友人在I-Phone手機上設計了一個名為隱約公園(The Hide Park)的軟體,以紐約著名景點中央公園為構想,只要在中央公園內指定的地點內,使用該軟體,系統將傳送一則5到10分鐘不等的動畫。有趣的是,處於不同的位置勢必產生不同的感覺,使用者也就會接受到符合當地情境的故事,有些是童話故事,還有些是恐怖故事。這種與現實生活做結合的創意,使能觀賞動畫者更有深入其境的感覺,因此深受當地遊客與小朋友的喜愛。

動畫仍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在拍攝《雪花與祕扇》時,他遇到一位非從事於電影工作的藝術家,他利用黑白墨筆畫了3分鐘的動畫,勾勒出一幅上海的歷史圖畫,圖畫裡添加了蝴蝶與天使等元素,看起來有如中國黑白畫一般,他覺得很有意思,就把這些感覺引用到他的作品裡。電影的藝術是可以與博物館的展覽相互合作,目前國際級的博物館也有相同構思,王導演認為陳凱歌與張藝謀合作的《黃土地》及《小城故事》就充滿濃厚的中國美術風,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刻劃出60年代上海一片混亂的味道,也令人印象深刻。他目前正思考如何於香港電影節舉辦與中國電影美術有關的展覽,展覽會除了融入上述的元素外,還會積極邀請一群電影藝術工作者,構思不同的東西來呈現對電影藝術的想法。

張貼日期:2012/02/14
更新日期:2012/06/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