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做夢的能力──「國片影像扎根計畫」花東偏鄉行
文/放映週報 洪健倫
傍晚六點十分,記者跟著「國片影鄉扎根計畫」的負責人陳德齡、導讀老師高懿琴兩人,從松山機場登機,直到晚上十點四十分,我們才終於抵達位於台東縣長濱半山腰的過夜民宿,隔天一早,我便要隨著計劃執行團隊,到山腳下的長濱國小去「放電影」。
這一趟旅程,讓我對「偏鄉」兩字有了真正切身的體會。我們一路搭了國內線班機、自強號、計程車,一次次轉乘,用盡一切最快最便利的交通工具,扣掉等待的時間,仍需超過三小時的車程。而就算從花蓮市區出發,也還是要超過兩小時的車程。路上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好在三年前「玉長隧道」通車,大大縮短兩地車程,否則玉里鎮和長濱鄉雖在地圖上比鄰而居,以前來回兩地卻還得繞道瑞穗,車程還要多加一個多小時。如此的長途跋涉,若是旅行則還無妨,但若是來此地洽公,就有得受了。即便是花蓮市的單位,光是一來一往,就要花上將近五小時。如此偏遠地理位置,連西部一般的生活資源都還缺乏,遑論大都會的文化資源了。
而將都市的文化資源帶往偏鄉地區,讓該地學童也有機會體驗文化活動,見證國片佳作魅力,體驗在戲院中觀影的禮儀和經驗,學習電影賞析的方法,正是文化部推動的「國片影像扎根計畫」系列中,「離島及偏遠地區國中、小學電影體驗營」的活動宗旨。
長濱國小「類電影院」初體驗
至今已有 95 年歷史的長濱國小是此扎根計畫的第六站。該校也是該區域學生數目較多,設備也較新設備的小學。長濱國小每年級各有一班,全校 106 名學生中,其中 56% 是原住民,而多數學童都是隔代教養或是來自單親家庭。出發前,民宿老闆聽到這次放映團隊的任務,十分認同影像扎根的背後精神。他也熱切的說,長濱一帶的小朋友長大之後多半多以做工維生,對於人生沒有太多想像,十分需要有人帶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帶給他們做夢的機會。電影放映比起其他藝文下鄉活動,的確是一個更容易打開此地小朋友眼界的管道。今天要放映的影片是甫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的《志氣》。
影片放映在上午第一節課開始。鐘聲敲響,參加體驗活動的四、五、六年級全體學員依序進入視聽教室,小朋友見到校外來賓,都很有禮貌的大聲問好。視聽教室遮光效果還算良好,還有著內建電腦的數位化講桌,色彩鮮艷的電影海報圖片出現在教室前方的投影幕上。在電影放映前,導讀老師高懿琴先向台下學生簡介故事大綱以及正式拔河競賽的進行方式,並教小朋友看電影時「不討論、默默記下感想」的觀影禮儀。
《志氣》的片長約兩小時,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靜靜坐上這麼長的時間,是頗大的考驗。影片放到一半時,難免有學生在途中起身上廁所,或回教是拿東西。即便如此,學生們還是很投入故事情節,看到拔河隊勝出時,教室裡傳出小小聲的「Yes!」。黑暗中,有學生悄悄的在座位上為拔河隊的勝利拉弓慶祝,而每到片中感人的段落,不少在座學生也都濕了眼眶。
「為什麼拔河隊員要吃那麼多東西?」學童提問活潑 導演全力灌注志氣
放映結束後,《志氣》的導演張柏瑞現身教室,親自和學生面對面,回答他們所有的問題。他先問同學,在座是否有人覺得電影很好笑和有想哭的感覺?不少同學舉起手。開放小朋友提問時,他們的問題都十分可愛,同時觀察也十分細膩。例如「為什麼拔河隊員要吃那麼多東西?」「他們為什麼要青蛙跳?」「為什麼他們拉繩子的時候要抹白粉?」「為什麼拔河的時候下面要鋪一條布?」「為什麼拉繩子的時候要一直叫?」「為什麼他們被罰的時候還要說謝謝教練?」等等。此外也有同學問導演這次拍片花了多久時間、花了多少經費等令人驚訝的專業問題。
張柏瑞除了很熱誠地一一回答同學的問題,他也告訴大家,《志氣》之中有85%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所有隊員的生活都很辛苦,但是因為他們不肯放棄,最後就以這樣的志氣達成目標。這個拔河隊中除了郭書瑤(瑤瑤)和夏安兩位以外,其他的演員全都是歷屆景美女中拔河隊的畢業校友。同時他也勉勵同學,未來不論大家想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把書讀好,不要對困境妥協。「一個人要達成某種成就,全部取決於他的態度,這些同學來自環境不好的家庭,但是他們都不放棄自己,不被外在環境擊倒,」他非常認真的告訴台下稚氣未脫的同學們。
我不確定台下的小朋友到底聽懂了多少,但是張柏瑞導演知道他一生只會和這些小朋友見這一面,所以抓緊了機會,努力的將他的信念傳達給這些再過幾年即將進入青春期,開始意識到人生種種的孩子們。在放映課程的最後,導讀老師高懿琴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像夢想中自己未來的模樣,並邀張柏瑞導演帶領各年級小朋友,帶著夢想在圖紙上蓋下希望手印,當作是對自己的約定。最後再邀請各班導時在小朋友的作品上灑上金粉,象徵老師對學生的祝福。早上的放映就在祝福的正面能量中畫下句點。
玉里鎮三民國中 體保生和《志氣》相遇於逐夢起跑點
剛結束長濱國小的放映,放映團隊又風塵僕僕的搭車北行,往位於花蓮縣最南端,玉里鎮上的三民國中。這間在棒球、射箭、舞蹈、舉重個體育領域都有優異表現的偏鄉國中裡,有92% 的原住民學生,大家都來自附近山區,因此校方在為學生著想下,讓所有學生和老師一起住校,讓老師就近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為什麼要為學生做到這麼多,校長解釋,和學生一起住校除了省去他們通勤的麻煩,更重要的是也能督促他們學習。「有不少學生父母哥哥姊姊都在外地工作,家裡沒人照料,如果讓他們自己在家,可能就會一覺睡到中午,也不來學校上課,因為他們對於學習並不是在那麼在乎,也就不會想要來,」校長語重心長的向我們解釋。她也告訴我們,過去每一屆的畢業生中,平均只有一位學生會繼續念高中,其餘的學生則多半進入高職,或是直接開始工作。
下午的放映活動由全校三個年級約90位學生參與,放映場地也是在學校的視聽教室。比起早上長濱國小,這邊的場地顯得十分克難。視聽教室由一般教室改建而成,明顯可以看出平常這不是供全校共同參與活動使用的空間。投影機由負責學生架到課桌上,燈泡的瓦數不足,加上兩邊窗簾的遮光效果不佳,使得小銀幕上的影像像是蒙上一片灰暗的霧。
上課中敲響後,各年級的學生擠進這間小小的教室中,甚至有許多人不得不坐在地板上。節目依照著早上在長濱國小的流程開始進行,由導讀老師開場之後便開始電影放映。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張柏瑞導演一樣來到台前和同學見面,導演先和同學打過招呼,在座學生的回應尾音拉得渾厚且長。嗯,果然很有運動員的口氣。
國中生羞澀發言 導演鼓勵同學堅持夢想勇於展現才華
但相較於小學生,剛進入青春期的國中生們難免因為在意同儕眼光,便的怯於分享自己的看法或提問。張柏瑞導演也改變了互動方式,以有獎徵答要學生猜猜看《志氣》片中哪一部份的是虛構的。這一個方法十分聰明,學生猜了幾個答案都沒有猜中,而導演也可以趁機和他們分享那些曾真的發生在景美拔河隊員身上的辛酸故事。第一個回答的學生猜,片中夏安跌倒讓背受傷的事件是虛構的,但導演卻說這是真實事件,同時,在拔河隊上受傷的不只一人,她們的後衛更曾因為坐骨神經挫傷,休息了一年以上。講到這裡,原本騷動的教室突然安靜了下來,似乎同學們對於受傷對訓練和表現的影響也都十分心有戚戚。除此之外,導演也介其他的回答和學生分享景美拔河隊訓練、比賽的辛苦過程,也將當時籌拍時拍攝的景美女中練習實景撥放給同學看。
但導演也向在座學生澄清,片中體保生和一般生的摩擦也是因劇情所需做出的設計,其實景美女中一般生和體保生之間的相處其實是很融洽的。電影導讀的高老師也替同學問導演,若對表演有興趣可以怎麼努力,導演告訴大家,若有什麼夢想,都要勇於面對,勇於表達。他曾告訴徵選《志氣》演出的演員,「我挑選演員的基本條件就是:你們要不要。」人生到了每個十字路口要怎麼走,都是看自己的選擇,要自己爭取。導演回想自己當初為了拍出《志氣》,也是經過無數次的掙扎與堅持,他希望在座的同學「只要有夢想,就堅持去做,勇於表達自己。」不要連自己都不給自己機會,讓人家看到你的才華、信念。導演也用《志氣》片中阿嬤的人生哲學鼓勵大家「做雞就掅,做人就翻」,一定不要向環境低頭,努力追尋人生目標。
國片影像扎根計畫希望在台灣推動影像教育,讓學生透過欣賞電影,培養思辨能力,也讓年輕學子更能了解電影藝術的多元面貌,對電影的認知不再限於好萊塢或聲光娛樂。但是,對這些對於人生還懵懵懂懂的小朋友,閱讀電影的意義究竟為何呢?路上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執行計畫的中映電影公司執行長陳德齡解釋,「對於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我們的確沒有辦法真的帶他們認識電影的影像語言、導演風格,但是我們希望能讓他們看到一個值得思考的故事,帶著他們討論,至少讓他們在這場放映過後有所啟發埋在心中。」這也正呼應了張柏瑞導演此行不斷用力在做的事情:在這些小朋友的心裡,種下一顆敢作夢、追夢的種子。
本文轉載自《 放映週報 》第435期「電影特寫」,版權為 《 放映週報 》 所有,經同意後供非商業用途轉載使用,本文於《 放映週報 》官網連結為: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