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馬拉瓦爾 Vincent MARAVAL:從開發到發行,電影製作的幕後舵手


文森馬拉瓦爾 Vincent MARAVAL:從開發到發行,電影製作的幕後舵手

時間:20201117() 20:30-21:30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

講者:文森馬拉瓦爾 Vincent MARAVAL

講題:發行發行/從開發到發行,電影製作的幕後舵手

與談人:李耀華

文字記錄:林子翔

攝影:蔡耀徵


李耀華:如果一部電影想要進入國際市場,你會建議發展到哪個階段開始跟國際銷售商聯繫呢?另外,在接觸國際銷售商時,新導演跟資深導演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

文森馬拉瓦爾:國際發行會因為導演不同,而有不同的階段,譬如像是侯孝賢導演,那是出於我們希望跟他合作,所以只需要他的一個概念,不一定需要劇本,我們就可以談好下一部片要合作。如果是新銳導演的話,我們通常就會要求看他的短片作品,與他進行討論、看劇本,尤其需要有當地的製片,提出符合在地可行性的財務計畫。我們也可能因為喜歡某部電影,而發行已經拍攝完成的影片,但我們就不介入這部片的財務,單純做國際市場的銷售代表。

李耀華:你的意思是說,越早跟國際銷售商開啟對話,對一個影片未來的旅程是有幫助的嗎?

文森馬拉瓦爾:要看情況,大部分的時候可能會是相反的。每一間公司的做法不一樣,在Wild Bunch多半是我們主動去找導演,例如我們會去看短片、劇本或製作工作坊,我們很早就會知道一些業界正在進行的計畫。我們多半是主動尋找,而非被動收件。若是要我來估算,我們的片子有90%是我們主動找來的,單純收到計畫而合作的算是真的很少。

李耀華:電影進入數位化時代,製作量變得非常大量,報名影展也變得容易,當我們去報名影展的時候,請問你有什麼建議可以讓自己的作品更為突出,不被淹沒在片海之中?

文森馬拉瓦爾:一部電影有不同的製作階段,到了參加國際影展的階段,就代表這部電影已經製作完成。我們介入電影作品的時間點可以是在劇本寫作期、可以是有二十分鐘或一小時試看片時期、也可以是作品完成時期,但是講到國際影展,就代表片子完成了。到了這個時候,選擇電影的準則非常簡單,就是要挑最好的作品。當電影完成了,在影展裡就沒有特權。的確有些影展非常具有實驗性,但是他們大致上還是會選擇最好的作品,很少會忽略掉品質好的電影,所以當影片完成了,唯一挑選標準就是品質。

李耀華:台灣現在新導演輩出,你對於新導演在選擇報名的影展上有沒有建議,譬如哪些影展可能對於亞洲電影或新導演的電影會比較有興趣?

文森馬拉瓦爾:國際影展有好幾個不同的類別,有世界性的A級國際影展,像是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日舞等,也有一些比較地區性的影展。當今產業的美好或進步的部分在於,即使在東京、鹿特丹或莫斯科這些知名度相對較低的影展中,如果放映了一部很棒的電影,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資訊傳播非常快速,所有人包括記者、內部人士、國際銷售都會知道。一部尚未發行的印尼片,某天在五十個人面前做內部放映,三天後我就會收到當地發行寫信給我,跟我說電影有多好看,要我趕快去瞭解,資訊很快就會傳開。A級國際影展當然曝光度最高,受眾群最大,但在今日,我覺得有必要去試試有國際媒體、國際發行參與的其他影展,因為接下來訊息會自己傳播。

 

李耀華:關於報名影展,直接上網投遞影片資料或找國際銷售商代理報名,相較之下會有差別嗎?

文森馬拉瓦爾:兩種方式都可以去嘗試。大部分規模比較大的影展,都在各個地區有協助選片的聯絡人,有國際發行商是很好的,因為他們可以幫忙後續包括線上註冊、寄DVD的工作。以坎城影展為例,國際影展的選片團隊大約會有十五人,一步一步篩選片子,最後進入選片委員會,所以擁有國際發行商的好處是他們通常知道要把片子給誰看,影展的問題從來不是選了不好的片,而是因為片子給了不對的人看,而錯過了一部好片。當然如果因為給不對的人看片,而錯失了坎城的機會,還是有威尼斯、多倫多、聖塞巴斯汀影展,如果是一部好電影,不太可能不被發現。有國際發行的好處是,當片子送出去之後,他可以主導這部電影的旅程。

 

 

※完整文字紀錄,請至金馬影展網

張貼日期:2020/12/23
更新日期:2022/07/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