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功課|吳慷仁、陳雪甄、劉冠廷:演完負能量角色,該如何下戲?


表演功課|吳慷仁、陳雪甄、劉冠廷:演完負能量角色,該如何下戲?

「你簡直是問對人了。」吳慷仁說。

演出負能量角色要如何抽離?演員和導演之間如何抓到最好的互動關係?導演邀請演員「試戲」會不禮貌嗎?各種導演與演員、演員與演員之間如何培養默契與調和,都在本期表演功課的講座中,由吳慷仁、陳雪甄與劉冠廷分享他們多年累積的體悟。

 

在與短片實驗室學員對談前,先播放由陳雪甄主演、廖克發所執導的短片《妮雅的門》,以及由劉冠廷主演、于瑋珊執導的《致親愛的孤獨者-小薰》兩部短片,透過兩部短片各具特色的拍攝手法與表演方式,由小見大開啟表演的深談。

 

「短片是一個尋找跟演員工作的鍊金石」

《妮雅的門》是直接在陳雪甄的家拍攝的。在拍攝《妮雅的門》前,陳雪甄與導演廖克發已有十年的合作經驗。陳雪甄說,「那時候我剛生了一個小孩,廖克發有一天打(電話)來,說『我要拍一部片,要用你的家』」。

陳雪甄倒也就答應了,出借了自己的家當拍攝場景,甚至連老公都加入演出。

 

「所有東西都是我的,連芹菜都是我的。」

演員敞開自己的所有,包含最隱私的自宅空間。在拍攝《妮雅的門》之前,陳雪甄和廖克發其實有一段撞牆期,不確定在既定的工作方法下還有什麼樣的空間跟火花。而這一次的演出,事前陳雪甄也並不真的知道劇本是什麼,「大家都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麼要產生」。然而,在如此不確定的情況下,陳雪甄說自己對表演的門,因此開了——

 

「回歸核心,就是make believe。」

正因為投注所有,正因為無法預先得知結果,對於演員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導演。

出身劇場,陳雪甄說過去曾經一開拍就會很緊張,但是《妮雅的門》讓她發現,拍戲這件事,就是「跟所有的人一起去找,當下會發生什麼事」。

也是這次經驗,陳雪甄認為透過短片勇敢地去衝撞,是會影響到表演的內容與美學的:「短片是一個尋找跟演員工作的鍊金石,規模小、但空間大,你反而可以跟演員去找尋可能性。」

 

 

「因為只有那個框框,反而會去注意到更多細節」

電影《致親愛的孤獨者》中分為三段不同的故事,在〈小薰〉的段落,因為飾演一位受刑人,劉冠廷的所有表演都在電話會客室的場景,隔著透明窗,所有的故事、情緒與轉折,僅能在這個小小的景框中呈現。

 

「因為只有那個框框,反而會去注意到更多細節。就會想到侯導說過的那個,『有限制才有自由』。」劉冠廷說當初要選一部短片來跟學員分享,直覺就想到這部片,因為他的表演都在監獄中,是很特別的體驗。

 

至於要如何掌握細節?劉冠廷說他會很好奇小薰這個女生到底是誰,會去和導演討論故事發生前的故事。其實原先有一段劉冠廷跟其他獄友格格不入、打架的片段,最後沒有剪進去,而劉冠廷在建構這個角色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不太講話的人、把自己封閉起來的人。

 

「很多是現場你才有感覺去建構出來的東西,例如要跟小薰在會客室開口講出第一句話的時候,我會有很多身體上的反應,例如嘴巴比較乾、聲帶無法施力。」

「拍到第二顆第三顆鏡頭,就會去想我剛剛是什麼感覺,想辦法去複製那個感覺。」

這是所謂現場的魔力。劉冠廷回應到陳雪甄所提的,現場的燈光、氛圍,與對手演員的默契,讓某種戲劇的靈光在現場誕生。吳慷仁特別點出「演員間的火花」,他指出,獨角戲的時候還好,但演到對手戲時,有那麼一刻,你會很有感覺,是一種很化學、在表演當下發生的變化。

 

 「有辦法跳進跳出,這是我們的能力」

有學員特別問到,若演出的角色是一個負能量很重、被社會拋棄的人,下戲之後又該如何「退駕」?

 

吳慷仁笑說簡直問對人,因為今日分享的三位演員,都主演過殺人、中邪等神魔或類型劇。陳雪甄的撇步是看財經新聞,讓自己完全跳出情境,除此之外,劉冠廷還會透過伸展運動來回復,由於大學經常在伸展,身體的記憶讓他會有回到大學時、一種更中性、原初的感覺。

 

「身為專業演員,有辦法跳進跳出,這是我們的能力。」陳雪甄表示,當然也不是一喊卡,就可以立刻回來,因為演員是人,不是機器人,但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讓開關更快打開或關閉。

 

劉冠廷認同,「每個演員都會有一種自己習慣的事情,讓你回到一種比較平靜的狀態。跳進去跳出來都需要時間,也不是一秒就沒事。」

 

若要談如何跳出黑暗角色,或許可以回頭想,一開始要怎麼樣進入。陳雪甄認為負能量角色是一種人的面向:「我覺得每個人都有120種面向在你身上,表演就是把它拿出來玩,所以粽邪2就是我把最黑暗的面相拿出來玩,但我就是在玩。我真的殺人嗎?0.1的距離,很接近,但我們沒有在那裡。」

 

而若遇到新演員面臨抽離角色問題,陳雪甄認為導演可以藉由日常的提問,例如「早餐吃了什麼?」、「那豆漿好吃嗎?」,來幫助新演員。新演員可能會比較容易一拿到劇本,就將自己和劇本綁在一起,然而懂得「切分開來」,其實是表演者非常重要的課題。

 

「如果演員不知道導演要什麼,那我們是不會演戲的」

從陳雪甄對導演的全然信任,劉冠廷在景框限制下與導演的討論,到如何讓演員下戲,三位演員及學員的問答對談中,總會回到「導演與演員」關係的探討。

 

「我覺得,得到演員的信任是一件很特別的事,因為演員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堅強,演員是很敏銳的。」吳慷仁認為演員有其專業,但仍須釐清需求,「我們演員有時候需要一些線索、需要一些鉤子,去達到你們要的東西」。

「如果演員不知道導演要什麼,那我們是不會演戲的」吳慷仁直言。

 

信任這一道題,可以延伸到是否要排戲的兩難。有些人會擔心排戲讓演員的靈光瞬間被消耗,不排,可能會讓情況難以掌控,演員沒有方向。陳雪甄出身劇場,劇場的排練跟影視的排練,從她的角度看來,意義並不相同——

 

「在劇場,是要把情境排出來。但影視的排練,對我來講,是尋找跟導演工作方式的機會。我從來沒有想要透過排練直接定下什麼,而是透過排練去跟導演創造選擇。」

學員更進一步地問,選角時請演員來「試戲」,會不會讓演員感到不禮貌?

 

對此吳慷仁直接回應:「如果你們對自己的劇本足夠有信心,那何不讓大家來試戲?演員看到好的劇本,想爭取這個角色,何樂而不為?」吳慷仁也理解,新導演可能會害怕提出這個要求,但他認為「先在一開始達到共識,找到一個用心的演員,比找到一個很會演、卻沒有辦法溝通的演員好」。

 

劉冠廷指出重點在劇本,如果喜歡這個劇本,「要試鏡,我當然OK!」。但他也坦承這中間有個微妙的心態,因為喜歡劇本、想爭取角色而去試戲,最後要是沒有試上,他的確會很想問導演「為什麼?」。

 

「希望這些付出可以得到善用」

從演員的角度出發,陳雪甄說自己也會想知道導演的工作方式是什麼,雙邊的溝通是重要的。「不管是哪種溝通方式,只要你舒服、我舒服,那種創造力自然會上來。」

 

劉冠廷說其實當導演跟他說「笑一下」,他腦中就會出現很多種想法,各種不同的笑。 所以他會想知道導演的用意是什麼、為什麼角色會有這樣的行為,也曾跟導演爭論角色的行為,「爭論到後面,好像會變成一個誰贏誰輸的問題。當我意識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就會想說這好像是一個輸贏的問題,就不是針對劇本在溝通。」

 

對於導演和演員間的說服過程,吳慷仁的解讀則是,「我是演員,我在對我的權力做一個fight」。無論是傾囊投入,又或是針對角色和導演一步步去探索,都是演員的付出。「演員最怕當你願意付出,卻沒有遇到一個能給安全感的導演」,吳慷仁補充,「是希望這些付出可以得到善用,不一定是重用,但至少可以善用。」

 

「拜託來當演員,臺灣很需要新演員」

談完與導演的關係,三位演員也對新進演員或是期待成為演員的後輩,有一些呼籲。

吳慷仁強調持續曝光的重要性,加強觀眾的記憶,「拜託來當演員,臺灣很需要新演員。臺灣的觀眾跟市場是需要情感的,演員是要一直曝光的,有機會就去多演,也許酬勞很少,為了要養活自己,你可能要有一個打工的工作,或者像是劇場。如果你不願意等待,可能離這個行業會有點遠。」

等待也不是空等,而是在過程中培養自己。陳雪甄珍惜每一個創作的可能機會:「就算今天一個燈光設計師要找我談,我會想,可以試試看。」透過每一次嘗試,會越來越清楚表演是什麼,彈性越來越大。

 

「當有真正好的機會來的時候,你的能力才夠。」

也因此,耐心很重要。

「真的就是不要急,急的時候你好像會錯過一些事情。」劉冠廷不疾不徐地說。說來容易,又要如何不急?或許是要正視自己的內心,建立對自己的認同。「演員這件事,你覺得自己是,那就是。」劉冠廷覺得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煩惱,不會因為完成了什麼,煩惱就會變少。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要做什麼。」

 

張貼日期:2022/01/21
更新日期:2022/01/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