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觀點|林仕肯、林煬凱:場景是沈默卻不可忽視的角色
一部作品的實現,除了演員、導演、攝影、編劇等大家所熟知的職位之外,還有許多「隱形」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場景組的工作是「找到對的場景」,但這樣簡單一句話,背後的工作是包山包海──不是開玩笑,真的是包山包海。
相較於好萊塢搭景居多,在臺灣多以實景拍攝,場景組經常被納在製片組中。而場景經理必須要協調確認包含導演、製片、美術及攝影等的需求,發想、尋找最符合劇情的場景,兼顧幕前與幕後的所有場地需求,並且負責與場地方洽談、協調與溝通。
「場景是沈默的角色。」林仕肯這麼說,「演員在場景中走來走去,氛圍、情境都要出來。對我來說,場景也是一個表演。」
本期短片實驗室邀請製片林仕肯、場景經理林煬凱,分享他們在場景的勘找與管理中,關於找場、溝通與安全的經驗。林仕肯曾製作《目擊者》、《紅衣小女孩2》、《血觀音》等片,在場景工作上有相當多的經驗,林煬凱則擔任過《返校》影集、《紅衣小女孩2》、《親愛的房客》的場景經理和場景執行。
「在主創之後,場景是第二個進劇組的工作。」
林煬凱提到,場景經理也稱為「外聯/外聯製片」。長期被納在製片組中,場景似乎被認為只是製片的一環,其實在日益專業化的分工下,場景經理逐漸能被視為一個專業的項目。林煬凱將場景組的工作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包含需求規劃、場地溝通與現場維護。
一開始當然就是「找景」這件事,林煬凱認為要從理解、拆解需求開始做起,事前可以做的工作就是「製作場景表」和「找參考」兩件事。透過讀本時製作場景表,把所需的東西抓出來,包含日景、夜景都會透過這樣的整理一一浮現。以《返校》影集版為例,總共八集,故事的時間軸溯及
1969 年,與校園、警察相關,就可以依據這樣的拆解,統整出場景的需求方向。
找參考則是因為需要對焦,不只是與主創對焦,找出想像中的實際模樣,還要與美術、攝影、燈光對焦。像是
1969 年的燈光打法,肯定與現代劇不同,就需要先對焦再去找景,才不會浪費時間。
分類除了從劇組需求出發,也建議將可用的場景資源做分類,場景單位就可以分為公家機關、私人單位和個體戶。臺灣各縣市都有影視協拍的單位,例如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新竹市文化局等,許多場地是能夠透過公家機關的協助來取得的。至於私人單位像是某些學校、住家或餐廳,就不需要藉由影委會,直接與對方聯繫。當面對個體戶,最重要的是要讓不熟悉拍片的對方理解,究竟拍片是在做什麼、會有多少人、會牽動多少事物,這就是下一個階段要與對方溝通的。而若是屬於灰色地帶、非法的場景如紅燈區,就得思考搭景,以避免意外或責任歸屬。
至於要怎麼樣建立自己的「場景資料庫」呢?林煬凱說可能跟個性有關,自己本身就喜歡外出,對場景是有好奇心的,平常就喜歡看一些關於出遊美食、秘境廢墟的
YouTube 影片,自然而然在腦中形成一些資料,還有他無聊時就會逛 Google 地圖。另外在找景時,他也會回顧一下過去拍的片,尋找是否有合適的場景可用,或是就避開曾經用過的景。
林仕肯笑說自己拍片多年,十年前的手機網路還沒有這麼好,所以他身上一定帶著相機,去到任何地方都拍下來,是無形中累積的東西。他也強調「往往好的景都不會在路邊,好景需要去探索」。
找場景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實地探勘,才能進行後續規劃。林煬凱提醒,實勘時除了思考劇本本身的需求之外,周邊也要放入考量。例如廁所只有一間的話,是不敷全劇組使用的,又或是拍攝只需要拍到客廳,那麼如果整個樓層都可以使用,其他地方就可以規劃為休息、梳化的空間。當然還有擺放器材、停車位等,都是不能忽略的周邊設施。
場景是會牽涉到創作的,因此在場勘時,就可以先去理解環境的日照方向,這樣就能幫助攝影師以及燈光師,以及在思考分鏡圖時,能夠更知道怎麼樣去處理。
實勘的任務也包含溝通,劇組溝通、和場地方溝通,林煬凱說自己在找景時會先去跟當地的里長說,或跟警察通報,他認為:「這是保護我們最直接的方法,也讓大家知道會有拍片的要來,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許多場景組或製片組的煩惱是,當要拍的是負面題材,要如何說服對方提供場地?
林煬凱回憶當初拍《紅衣小女孩2》時,因為第一集很紅,拿出企劃書對方就會怕。「取巧方式是不要講紅衣小女孩,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光是真的在拍時,煙霧瀰漫的樣子,人家就會問。」
所以,林煬凱建議說實話,跟場地方溝通:「去找出他在意的地方到底是什麼?例如殺人片,對方不是真的在意殺人,而是在意血,也就是場地恢復的問題,就可以溝通說會怎麼樣做防護,讓對方不要擔心。」
有時場景會在一些老社區,屋主通常會是阿公阿嬤,就只能持續溝通,讓對方不要緊張,解除他的疑慮。林煬凱就曾將合約一個字一個字唸給屋主長輩聽,並承諾會落實這些原則,有一次有桃園的屋主忽然表示不借,他還立刻衝到桃園找屋主阿伯聊天,聊了一個下午,對方又願意借了,「聊天到底會不會聊,我覺得是其次,重點是你的熱情你的信賴,要讓他們感受到。」
林煬凱也透露一個小撇步,會閩南語的話,幫助會很大。
安全評估則是第二階段要特別拿出來的談的,「找到景可以拍片,大家都會很開心,但有些問題會被忽視,像是最近的一家醫院在哪裡?」林煬凱點出迷思,「都是文戲,就不會用到醫院嗎?但工作人員可能在場外搬東西,如果因此受傷時,知道醫院在哪裡,也會比較安心。」
「若在山上或海上,安全評估就會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只是場景組,整個製片組跟都要負這個責任。第一線要去找景時,就會先去聯絡山友、林務局相關單位,跟他們說要來拍片,對方會提供知識,像是幾月會下雨、有沒有暗流,這都是當地人才會知道的。」
林仕肯舉例,為了《親愛的房客》到雪山圈谷勘景,上山前就跟專業嚮導開行前會,將每一個細節拆解清楚。但到了山上,同行的副導高山症發作,靠著專業嚮導協助處理。林仕肯因此體會到,上山這種事,是要在前幾天就開始調整身體狀況,因為「在平地不會感覺到的身體虛弱,到高山會突然呈現」。這次經驗也幫助他們在後來的拍攝上能夠事先預防,準備好相關藥物、急救設備,還有戒護人員,以備緊急所需。
有學員提問先前引發大眾關注的神仙谷意外,林仕肯表示曾經因為《行者》到神仙谷勘景,不過後來決定到萬年峽谷拍攝,不過仍遇到石上青苔過多和斷崖地形的問題。為了讓舞者是安全的,甚至拿菜瓜布去刷掉青苔。斷崖部分則是拉起封鎖線,工作人員和舞者都不能跨越,一旦有人越線就會立刻嗶嗶嗶阻止。林仕肯認為安全評估是勘景時第一件要考量的事,必須針對未來可能的危險性,做初判和處理。
安全評估不只是上山下海才會遇到,而是每一個場景都要有的判斷。像是交通管制,裝備和燈號都必須充足,交管人員的服裝也要足夠顯眼,降低所有可能的危險性。如果在廢墟、空屋拍攝,建築物的健康程度,是林仕肯會在乎的,以《返校》為例,在一些
20、30 年的老屋拍攝時,不確定能不能承受劇組人員及設備的重量,就有找結構技師來評估。
「一旦有危險的疑慮,要嘛找專業的公司來,不然一律不去。」林仕肯直言,「硬拍是最不好的。」
第三階段是林煬凱覺得最重要的階段,對場景經理而言,場景維護工作是這時的第一要務。照顧與維護場景,代表的是先前對於場地方的誠信,也會影響到未來的任何合作可能。
他也坦言,這時場景組會更偏向場地方,要幫場地方去約束劇組。要是拍攝超過預定的時間,要去請劇組調整,如果真的拍不完,就必須做取捨。這時場地平面圖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但也有遇過拍片時計劃改變,會違反當初講好的約定。像是原本跟屋主說好不能在室內抽菸,但主創忽然覺得這個演員、這個氛圍需要抽根菸,「我當下直接去找屋主跟社區管委會,能夠提前做到這個溝通最好,而不是先抽,被抓到再說。」
「如果你當下就要拍,你就要等我去溝通完,你再做這件事。如果是兩天後,我就去協調,可以就可以,不行就要做取捨,例如在家門口抽、在陽台抽可不可以?」林煬凱言談中透露出場景組有不能退讓的堅持。
這些堅持代表誠信,不要讓場地方覺得拍片有好多問題,未來再也不願意借,又或是因此造成劇組不好的名聲。若可以因良好的場景維護,而創造永續的合作,絕對是有益的事。另外,也可以建立回饋機制,比如片尾
roll card、社群合作等利益交換,對於合作永續也相當有幫助。
林煬凱更提到,「如果說拍片是成就自己的理想外,能幫助到他人,我覺得也是不錯的。」場景組包山包海,支撐現實也保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