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姜相祐 Kevin KANG(主持與談l監製 馬君慈)


【後期】姜相祐 Kevin KANG(主持與談l監製 馬君慈)

【調光】姜相祐 Kevin KANG

時間:20231118日(六)10:30 - 12:30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14樓文創會所

講者:姜相祐 Kevin KANG

主持與談:馬君慈

文字記錄:彭湘

攝影:蔡耀徵

 

大家好,我是Kevin KANG,姜相祐是我的本名,非常謝謝金馬的邀請。我目前任職於Netflix,是亞太區製作技術及營運總監,我們做的事情是協助製作團隊,幫助大家透過科技跟工作流程,以各種不同工具實現大家的創意。進入Netflix之前,

 

我擔任調光師有十五年的時間,我參與過許多部電影,今天會聚焦在調光(Color Grading)這個主題。今天的分享中,一開始可能會談些有點無聊的東西,技術面及工作流程。接著我會和大家談一些新科技,我想那是最有趣的部分,也就是對創作者來說,應該考量哪些環節、如何和調光師溝通,我都會根據自身的經驗和大家分享。最後,我會給大家看一些HDRdemo

 

DI工作流程

我們先談談工作流程。大家聽到DIDigital Intermediate),可能會覺得DI就是調光,也不能說這是錯誤的,調光很重要,但它是整個DI流程的一環而已。針對DI工作流程,我創造了一個流程圖,依序是

- 影像擷取(Acquistion

- 檔案處理(Processing

- 檔案交付(Delivery)。

 

「影像擷取」涵蓋不同的電影攝影機,拍攝影像可能會使用到這些攝影機(ARRI ALEXA 35PANASONIC VARICAM 35RED V-Raptor XL S35SONY VENICE 2),這些四台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攝影機。

 

擷取影像後,就開始進行「檔案處理」。DIT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數位影像工程師)收到來自劇組的記憶卡,便開始儲存資料、整理毛片等等,這裡包含非常多不同層面的工作。這個環節經常被低估,我等下會分享更多細節。此外,還有一些問題也是由DI團隊解決的。

 

接下來我們把毛片寄給剪輯團隊,剪接師開始剪接,定剪後將EDLEdit Decision List剪輯清單)送到後期VFXVisual Effects視覺效果)部門,開始後續工作,等到視覺效果完成後,調光師就進入日日夜夜的工作。完成調光後,就會來到「檔案交付」的環節。取決於不同的作品,DI會產出不同成果,比如像串流平台NetflixDisney+會要求IMF格式,這和電影DCP非常類似,雖然有些不同元素,但基本上是類似的東西。DCP是供戲院發行放映使用,然後還會輸出素材(Assets)供資料庫(Archives)保存。

 

這張工作流程圖,我18年前就做好了,也就是說我已經用了18年。當然,那時這四台攝影機還不存在,只有膠卷攝影機。我們現在有這麼多不同的攝影機可以使用,對導演、調光師及攝影指導來說,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去瞭解每一台攝影機,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技術規格,那將會決定作品基本的「調色盤」(color palette)。因此,一個作品如何選擇攝影機,得先瞭解這些攝影機的不同特質。

 

檔案管理 3:2:1備份原則

過去四年半的時間,我在Netflix工作,需要和亞太區、日本、韓國、印度、東南亞、台灣的各個團隊進行溝通。有一個部分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那就是「檔案管理」Data Management)。大部分的製作都有做檔案管理,我常看到負責檔案管理的人員,通常是團隊裡最年輕的人,總是坐在角落試著搞清楚究竟自己要做些什麼事情。其實,我們必須把這些檔案視為非常珍貴的資產。很多人有點盲目相信科技,他們可能覺得只要把檔案儲存到硬碟中就結束了,並不是如此。很多時候,劇組拍到十分珍貴的素材,卻因為沒有做好檔案管理而遺失檔案。

 

我們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一定要記得「3:2:1備份原則」,這是全球常見做法,但我發現亞太區做得還不夠好。首先「3」是必須「至少有三份備份」,這我想大家非常熟悉;這個「2」指的是要把「備份存在至少兩種不同的媒介上」。有時候,即便我們有三個備份,但三個備份都放在同一種類型的媒介,比如說RAID(磁碟陣列)或硬碟,每種儲存媒介都有它的強項、也有其弱點,有些比較抗震,有些可能對濕度特別敏感。因此當存三個備份時,至少要用兩種不同媒介去儲存。那最後的「1」,則是要有「一個異地備份」,也就是說不能把三個備份都放在同樣的地方/國家,因為你永遠不曉得這個地方會發生什麼事。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有一份地理上的異地備份,如果一個地方出事,你至少還有其他備份存在。

 

此外,我們在處理備份時,也要確實做到確認,絕對不要只是拖曳這些檔案複製貼上。有一個方法叫「校驗碼」(checksum),確認你在移轉、儲存時檔案的完整性,以確保一切都是安全的,沒有在這過程中損失任何的資料。最後是記憶卡回收重複使用之前,在OCFOriginal Camera File原始相機素材)上做最終的視覺確認(visual verification)。這個觀念我想也適用於處理聲音檔案,當你要重複使用或刪除記憶卡裡的檔案時,要確保DI工作人員已經做好QCQuality Control品質管理)。當我們使用數位格式,刪除檔案時一定要確保沒有刪除不該刪的東西,因此一定要做視覺確認。

 

色彩管理 讓所有部門共享相同的創作意圖

接下來要和大家談「色彩管理」,這是非常重要的主題,但可能真的很無聊,我沒有遇過任何人,第一次聽到就能夠完全瞭解這個概念,但我盡可能把它講得有趣、宏觀一點。色彩管理的目標,是透過提供圖像再製和創意意圖的一致性,讓所有部門擁有一個共同的視覺呈現。

 

我做調光師時,看到最大的問題是,攝影指導或導演第一次進到調光工作室,可能立刻會說「這個顏色和我之前在剪接時看的不一樣」。大家可能都碰過這種情況,對吧?為什麼有這種情況發生呢?因為現代影像的成像科技當中,有各種不同的色彩空間(Color Space)存在,不同攝影機及顯示器的廠商各自發展技術,每個製造商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空間。如果你不曉得如何正確處理的話,就會有產生非常多不同的變因,會影響到你處理影像的工作過程。

 

此外,從拍攝到最後交付,每個部門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流程。有時大家會使用不同的色彩空間,拍攝階段DIT處理的可能是攝影機的RAW格式,剪接師則可能用了DIT產出毛片時的Rec. 709格式;後期特效也有不同的格式(linear space);調光的時候,可能使用的是原始攝影機的檔案,因此打造一個一致的色彩管理真的非常重要。導演及攝影指導可以聚焦在創作,不需要擔心看到的顏色到底對不對,這就是色彩管理的目標。細節會更複雜,但我覺得導演與攝影指導,其實不需要知道所有細節,重點是各部門必須和調光師討論這樣的工作流程。我覺得在做色彩管理時,最容易的做法是用電影學院所研發推廣的ACESAcademy Color Encoding System專業色彩編譯系統)。另外像DaVinci ResolveBaselight所研發的色彩管理流程也很有用,我們可以善加利用。

 

※完整文字紀錄,請至台北金馬影展網站-電影學院-電影大師課 查詢

https://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lass/history/2059

張貼日期:2024/01/05
更新日期:2024/01/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