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英雄 TRAN Anh Hung
【導演】陳英雄 TRAN Anh Hung
時間:2023年11月21日(二)19:00 - 21:30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14樓文創會所
講者:陳英雄 TRAN Anh Hung
文字記錄:彭湘
攝影:蔡耀徵
大家好!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我拍電影的個人經驗,期待我的經驗對於大家也受用。
關於電影,對我來說重點是什麼呢?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變成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接著到剪接室完成一部電影,這當中可能會有10個、20個人說「這是大師之作」,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作品是否蘊含電影語彙(language of cinema)。一部電影也許能奪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卻不具電影語彙,或者它的電影語彙非常糟糕,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運用特定的電影語彙來表達,這也是今天想跟大家說明的。
舉例來說,一部片拍一對熱戀中的年輕情侶,他們生了孩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有天孩子過世了,觀眾因此而感動,可能會跟著流淚。這樣的電影看起來有趣嗎?好的故事、有趣、感動人,可能有其意義,但它有所謂電影的質感嗎?它表現的是電影的語彙嗎?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談的。
藝術的三個層次 電影藝術的獨特語彙
我拍片拍了三十年,但直至今日我仍在探索與摸索。首先,所有講故事的藝術都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故事」。要講好故事,你需要有相關的經驗。經驗有很多意思:可以是你自己經歷過的事、可以是你在書裡讀到的東西,你透過書經歷了他人的生活,這也都是經驗。同時你也需要想像力,才能夠講好故事、發現好故事。
再來,第二個層次是「主題」,講故事一定要有主題。有了主題才有框架,有了框架就會有一個既定的長度,畢竟故事也可以一直講下去。但如果有個主題,它就會有方向限縮長度,讓故事不會永無止盡講下去。為了講好主題,必須要有知識,你得去學、去吸收,而知識可以透過教育來取得,比如哲學、心理學、政治、社會學、歷史等等。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層次「主題」。
第三個層次,對於藝術來說最重要的,那就是「風格」,也就是你如何表達這個故事,如何傳達你的主題。在這個情況下,有很重要的兩個詞需要釐清,那就是「經驗」跟「表達」。
我們看這張投影片,左邊是「經驗」(experience),經過轉化(transformation)到右邊是「表達」(expression);對應這裡左邊是「人生」(life),到右邊是「藝術」(art)。
要如何表達人生?根據你的經驗,當你在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是從人生邁向藝術。這個意思是:從經驗出發,經過轉變,化為表達。它是一個轉化的歷程。要能夠轉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或層次,假設絕大多數都來自經驗的話,轉化可能不夠多,我會說它是「描繪」(illustration),彷彿只是在描繪人生給大家看,呈現你對人生有什麼瞭解,純粹給大家看發生什麼事。這樣的轉化還不夠深,只停留於描繪的層次。然而你也可以發揮絕妙創意,非常誇張地呈現,那就會是「過度表達」(overexpressivity)。而介於描繪跟過度表達的中間,就是我們要創作藝術的地方。
一是故事,二是主題,這是劇本的層次,但這兩者要分開。當你有了劇本,有一個好的故事,主題則可以透過故事好好傳達,這就會成為你的資產。而這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架構」,你必須要找到架構,而且這個架構要有意思,從而帶來更深的意義、引發更深的情感,同樣的故事會因為有了架構,進到另外一個狀態。而在故事、主題之上的第三個層次,我們把它稱為「風格」,它其實就是所謂電影藝術的獨特語彙(specific language of cinema),也正是我們拍電影真正在拍的地方。
專注於從一顆鏡頭到下一顆鏡頭 對比與和諧的巧妙應用
這當中有個重點,就是「獨特的」(specific)這個詞。當透過電影來傳達一個故事的主題之中的情感與意義,這個電影是否偉大將取決於什麼呢?會取決於你能否創造出情感,而這個情感是透過電影獨有的語彙所創造的。這個情感不是泛泛的東西、不是平常有的東西。我認為當今大概九成的電影都只是描繪,並沒有電影的語彙。他們可能有電影的技巧,用很好的技術說故事,當然也有意義,但卻欠缺了某種特質,也就是電影的獨特語彙。比如,你看到電影的某一幕,你感覺得到的感受不是劇場、歌劇甚或其他藝術所能夠帶給你的,那是只有電影才帶給你的感覺,那它所使用的就是電影獨有的語彙。
今天,我並不是要談故事或主題,我想跟大家談的是風格,也就是電影的獨特語彙。每種藝術都有它獨特的素材或特質,藝術家要專注在這個領域的獨特之處進行創作。比如畫家,他們的特定素材是什麼呢?是「光線」。因為光線會讓我們看到顏色,以莫內的畫舉例,他畫相同的風景,在一天當中的不同的時刻一畫再畫,而不同時刻有不同光線,早上八點的藍跟晚上七點的藍不一樣,畫家處理光線,這就是繪畫最獨特的地方。
那電影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呢?對我來說,電影的素材就是「從一顆鏡頭到下一顆鏡頭」,這就是電影要聚焦之處。透過鏡頭銜接下一個鏡頭來說故事,90%的電影都是這樣,這也沒問題,但就是單純地透描繪。但若能讓鏡頭與鏡頭的銜接,產出不一樣的東西,那我們用的就是電影的語言。而當我們說一顆鏡頭到下一顆鏡頭,也就是「剪接」。剪接可以說是電影語彙的核心。但假如你到了剪接階段才開始尋找電影語彙,也就是說片子都拍攝好了,把素材集結到剪接室再將它變成一部電影,一般來講,這不會是優秀的作品。我們要從現場拍攝階段就先有鏡頭到鏡頭的概念,電影就是由非常多的鏡頭組成,從鏡頭到鏡頭,就是電影藝術的核心,很簡單吧!大家都可以拍片了,非常單純吧!總之,拍電影必須聚焦在這件事情之上。
而你要相信有了劇本,你就有了資產,這個資產它可以有好的故事、好的主題,故事與主題彼此間可以合在一起。在實際拍攝時,劇本經常是死的,開始拍攝時要去賦予它生命,才有辦法成就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劇本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刻,它永遠可以改變,即便在拍攝時也會改變。在我的電影中,總會有些場景是原本劇本沒有的,但在電影本身很清楚可以看出來。假如我在劇本裡寫下來,這個劇本可能就行不通;但實際在電影當中,那一幕又可能成為很重要的場景,這就是拍攝時的即興創作。
有時候我去拍某個場景,但後來又決定不拍了,原因是我可能已經拍了四週,對於這部電影更瞭解了。我能逐漸看到這部電影將會長成什麼樣,而原來在劇本裡也許覺得最重要的一幕,現在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反而是另外一個場景或畫面變得重要了,我會因此去做改變,有時候那可能就成了電影當中最重要的場景。有時候,我們也得跟製片討論。要去拍你想拍的,而不是因為劇本已經寫下來的場景就非拍不可。當你覺得它不再重要的時候,請把它刪掉,不要當成備案,或想著之後也許在剪輯室用得上。
※完整文字紀錄,請至台北金馬影展網站-電影學院-電影大師課 查詢
https://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lass/history/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