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瓊、侯季然:短片是你的名片,也是對自己的提問


姜秀瓊、侯季然:短片是你的名片,也是對自己的提問

拍短片是拍長片前的暖身?長片注重調度,短片注重的是結構?長短片在創作方式上有何不同?本場短片實驗室講座,邀請到在長短片皆有斬獲的姜秀瓊導演與侯季然導演,來跟學員聊聊長片與短片在他們心中的定義、創作方式、資金籌措等經驗。兩位導演分別播放了各自的作品——侯季然導演的《我的747》、姜秀瓊導演的《跳格子》作為開場。



短片是去一個場所做一件事

2003年以首部實驗短片《星塵15749001》奪得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侯季然,隔年以紀錄短片《我的747》走上國際舞台,近年《書店裡的影像詩》則紀錄了全台數十家獨立書店的美麗風景。聊起長片與短片的差別,侯季然分享:「以劇情片來說,兩者在田調上需要下的準備功夫差不多,不過進到劇本創作的階段,在取捨及剪裁上就差別比較大。」


跟短片相比,長片因為體積比較大,需動用的資源比較多,因此長片會牽涉到更多後端的面向。侯季然認為這些後端的事,有時會反過來影響創作者在創作時的種種考量,使得長片往往不能只從純創作面來看,而是要回到執行面、甚至是市場面或發行面來看。


侯季然進一步提出自己對長短片的觀察,他說:「從體感上來說,長片是一個你要住進去的地方。」他建議在思考長片時,可以先假設自己要住進去,住在裡頭需要什麼東西,比如上廁所的地方、睡覺的地方等等。「因為是要住進去的地方,所以要構想得很完整。」侯季然說道。


相較於長片的「住進去」,侯季然認為:「可將短片想像成要去一個場所做一件事,比如說去書店買東西, 或是去電影院看個電影,只去一個場所、做一件事。」短片的創意和形式可以放得比較前面,要在很短的篇幅迅速讓觀眾知道「你要做什麼」;而長片則更需要去考慮架構,「要住進去、要呼吸、要睡覺。」侯季然補充。


曾於2008年橫掃金穗、金鐘、金馬的劇情短片《跳格子》,隔年以《乘著光影旅行》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的姜秀瓊導演,則認為自己的創作方式及發想跟侯季然截然不同。


姜秀瓊認為,她在拍攝短片時反而是最接近內心深處的階段,「拍短片時的我才是最純粹的。」拍長片的規模變大、預算變多,多少會干擾到創作者需要考量的事情。姜秀瓊補充:「拍短片比較不用設想觀眾,只需要討好自己。」因此相對於侯季然說的長片要「住進去」,姜秀瓊反而覺得她在拍短片時比較像是「待在家」,拍長片時則像是需要「外出」,跟外界有更多交流,跟其他部門協調事情。


姜秀瓊以開場時播放的代表作《跳格子》為例,她表示雖然是一部劇情短片,但卻花了她最長的時間修改。「27分鐘篇幅,我花了整整兩年琢磨,但那是我最幸福、最純粹的作品,當時我也當作是我最後一部片子在拍。」姜秀瓊導演補充。



拍攝動機需歷經無數次質問

長片與短片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差別:拍短片時大家不太會問導演拍攝動機,但長片在籌拍到完成,不同階段都需要面對來自不同人的質問。侯季然分享道:「你會不斷被問到這部片要幹嘛,因為長片牽涉到比較多資源,會從發行、市場推回來定位你的片,後端的人會不斷問你要表達什麼,這樣他們才知道要怎麼把你的片放到他們的架構上。」


侯季然認為面對投資方、在創投會議等,答案會因為不同場合而有所不同,不一定會滿足到所有人。「你要不斷不斷地要去重新說明你的故事,這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嚴苛的考驗,有時候問到最後你會開始懷疑自己。」侯季然補充:「然而就在這一次次闡述自己拍攝動機的過程中,你會不斷重新釐清自己的創作。」


因為短片沒有收益回收的管道,大多靠的是補助金;長片則需要一點一滴去拼揍資金,每個地方、每個環節都需要創作者重新去釐清自己的創作動機。侯季然說:「如果創作者比較不會分析自己,就會覺得這個過程很痛苦。也有的時候你都滿足了所有人,最後可能會吃掉自己的創意。」要如何說故事、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服大家,是拍攝長片時需要面對的過程,也是必要的功課。


短片是你的名片,是對自己的提問

相較於長片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姜秀瓊認為:「短片是你的風格的建立,是你的名片,是對自己的提問。」導演表示風格指的不是片型,而是創作態度,她後來的長片都是因為前面的短片而來的,並建議學員:「如果你有很多故事要說,短片可以盡量拍、盡量嘗試、盡量操練。」


對姜秀瓊來說,長短片的起心動念是差不多的,想訴說的情感和主題不會因片長而改變,但她現在會先考量有多少資源及籌碼。姜秀瓊建議新導演有了短片創作的經驗後,可以加入長片劇組工作,熟悉拍片的實際運作,也表示:「短片受到的干擾比較低,因為不用上院線,沒有票房壓力,把它當作最後一部電影為自己而拍。」


侯季然則補充,拍攝短片時要把自己想說的話盡量說,而且要用喜歡的方式說。「不要在剛開始拍片時就想太多,如果你拍的東西不是太像自己的時候,後果是別人會誤以為那就是你。」拍攝短片時需要更精確地表達自己,「牽扯到的資金不那麼多的時候,其實自由的幅度會是最大的,那是你最可以做自己的時候。」侯季然說道。


「你最大的本錢就是你的創意,要用你的創意、你的故事去克服資金的落差,不然會被資金牽著走。」進入長片前先拍攝短片,也可以測試自己有沒有辦法跟人合作,這是一位導演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有沒有找到適合的人,懂不懂得遠離不適合的人,在短片的階段就可以開始實驗,「畢竟拍片就是一個團體工作。」侯季然補充道。


在拍攝短片時,也可開始練習解決問題的心態和能力。解決問題是導演很重要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解決問題的「意願」。如果有能力將危機化為轉機,讓它成為對作品的加分,是最理想的狀態。



短片在台灣的可能性

兩位導演都表示短片是一個很特殊的載體,「以文學來舉例,我覺得每一種不同的文類,都有它自己的魅力,你不會說長篇小說就一定比短篇小說更好,或是認為長篇小說是一種更高級的文類。」侯季然說道。


姜秀瓊覺得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拍短片是拍長片的前身,「但即便是你拍過了長片,即便是像我現在拍過紀錄片、電影,也拍了劇集,但我還是覺得短片對我來說很迷人,想再回到拍短片的純粹。」


姜秀瓊接續談到短片在台灣的可能性,她說短片有可能在校園、或是在某個議題、某個場合上發揮最大的影響力。「不要小看短片,如果你有機會拍短片,先不要去想太多,而是很純粹問自己,安靜下來思考,要怎麼給這部片子一個最好的結果。」就像侯季然說的:「短片的開頭很重要,但結尾更重要」,短片可以走得多遠,或許是原先你難以想像的。


張貼日期:2024/02/29
更新日期: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