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南娜詠 NAM Na-young


【剪輯】南娜詠 NAM Na-young

剪輯南娜詠 NAM Na-young

時間:20241120日(三)17:00 -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2F多功能展演廳

講者:南娜詠 NAM Na-young

口譯林婉瑂

文字記錄:侯伯彥

攝影:羅柏麟

 

 

大家好,我是韓國的剪輯師南娜詠,很高興見到大家,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來。先請問在場的各位,有沒有剪輯師或業界人士?請問各位為什麼來呢?我們都在做一樣的事情,特地來聽我演講,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式開始之前,我想我跟各位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如果是剪輯領域的人士,您可以當作是參考,原來南娜詠是這樣進行剪輯的。導演的話,可以看一下我們在剪輯時有多麽辛苦(笑),之後跟其他剪輯師合作時請多多愛護他們。

 

我是1996年踏入業界,至今做了29年左右。我唸過蠻多導演相關課程,對台灣電影也學了不少。當時的潮流還是以好萊塢電影為主,所以當我看到侯孝賢等優秀導演的作品,帶來不少衝擊。這幾位名導的劇本非常紮實,也非常貼近現實,我看著電影時會想:這是紀錄片還是戲劇呢?把人的各個層面刻劃地非常細緻,像這樣的電影為我帶來了非常多的幫助。今天能在這麼優秀的導演的出生國家進行演講,真的非常感謝。

 

《雙面君王》尋找情感真摯及趣味點 角色蛻變的經典示範

今天要分享幾部之前參與製作的電影,應該也都在台灣上映過,我可以分享製作過程是怎樣進行的。首先分享的第一部電影是《雙面君王》,2012年上映,距今已超過十二年,現在重新看還是覺得蠻感動,真的是很棒的作品。電影的故事是根據史實為基礎,導演再發揮想像力打造而成,也有類似敘述乞丐跟王子的童話故事,大概的敘事脈絡有點相似。我就當作在座的各位都看過這部電影了,以此為前提分享幾個片段。

(播放《雙面君王》片段:真君王去見假君王)

 

這段是在後期用CG將一位演員的兩個角色的表演合成在一起,對齊那些位置跟落點,把影片剪輯起來。現在跪在地上這位是乞丐,他跟君王擁有一樣的臉,但個性完全不同,這個片段可以清楚感受到那個差異。他在這個角度轉過來之後加上CG,攝影機要跟著流暢的動線,努力找到對的時間點,把視線處理地更完整流暢。通常我在剪輯時,雖然CG部分是需要添加的元素,但如果對演員演技不滿意或發現細節不夠,我也會想盡辦法從手邊的素材去做到更流暢的呈現,過程中要持續跟導演和團隊進行討論、協調。在座的剪輯師們應該都很清楚,如果要很完整去呈現一個主角的模樣,慢慢成長到最後變成另一個模樣,這個過程要花費不少心力,現在分享的《雙面君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我經手過這麼多的作品當中,這部電影從賤民階級一路蛻變成君王,過程非常鮮明立體。

 

現在賤民必須好好地假扮君王,這個橋段的情感必須要非常真摯,主角李炳憲完全融入了角色,真情流露,詮釋地非常好。通常演員在一場戲的同樣片段可能會分成不同鏡頭,每個鏡頭表現的細節都不太一樣,尤其是李炳憲,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他完全融入了角色。這邊也有些幽默風趣的點:通常比較貪小便宜的人想跟別人討價還價,當一方提出把事情做好就給多少錢,他可能會索求更多,以這樣的思維去推進劇情發展;但李炳憲是先拒絕,直接走出門外,又折返問說:「你剛剛說這是為了國家大局著想才做的嗎?」這裡非常自然地放入了能讓大家會心一笑的笑點,我特別會去找這些小小的趣味點剪輯起來。

 

雖然一開始他是因為錢而決定假扮君王,但後來慢慢成長,身邊的人被他的真摯而感動,也跟著產生一些變化,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演技張力呈現地非常好。剛剛李炳憲邊講話、邊摳牙縫,都是他自己加進去的,導演並沒有要他加。身為剪輯師,並不只是去看那些OK的地方,其他可能可以參考、保留或不太確定的鏡頭也要多看幾次,一定能找到更適合的。像他的表情、反應都是即興。他一開始是為了錢開始假扮,後來發現問題存在,開始學習怎樣去做一位君王,慢慢有所成長。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李炳憲,可以從他的表情與細節呈現,看到角色立體的蛻變,也是作品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播放《雙面君王》片段:最後的送別)

 

這一段是接近尾聲的部分,他的心腹大臣要來送他離開,雖然明知他是假君王,但因為他做了很多為百姓著想的事情,覺得他是真正的君王。有個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劇中有一位王妃,雖然不是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但也有兩人的感情線。剛剛大家看到的版本是最終版本,原本製作過程中有另一個版本是心腹大臣旁邊站著王妃一起目送他離去,只是最後我們做了不一樣的思考跟選擇。我覺得心腹大臣跟李炳憲兩人的成長蛻變是最關鍵的部分,如果也放入王妃,會變成好像在強調浪漫愛情,所以特別跟導演討論,把沒有王妃的版本作為定剪版。當時很苦惱是否要這樣處理,現在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這個作品簡單來說,就是男主角如何從賤民蛻變成君王的成長記,我是以這樣的前提來剪輯的,可以說是把主角從最初的模樣蛻變成新的模樣,做到了經典的示範。

《雞不可失》喜劇的時間點、節奏與演員反應

另一部電影是喜劇片《雞不可失》,通常剪輯喜劇片有兩大重點──要選擇事件,還是要把重點擺在人物上。我當時考慮了一下,該如何選擇呢?比起用事件讓故事開展,以強調這五個主角的存在來推進是更好的。像這樣的作品都有個重點,通常會在片頭五到十分鐘內把所有主角的個性和情況都交代清楚,這部電影在片頭就把整個故事的情況交代完整、角色個性也已立體呈現,所以特別跟大家分享。

 

(播放《雞不可失》片段:開場追捕犯人)

 

李炳憲導演是很會透過台詞添加趣味、開展故事的導演,片頭每個角色的分場,完全可以掌握他們的個性,也可以透過動作來推測之後的劇情。喜劇片的時間點非常重要,這部作品把時間點抓得很剛好。這部片在藝術或美術上並沒有太驚艷之處,但正是因為這樣質樸的呈現,讓我們能更直接地感受到喜劇片應該要有的基本元素。

 

這個段落(犯人劫車失敗)我剛開始想用一鏡到底,因為太有趣了,但導演希望可以分解成幾個部分來剪輯,我本來希望可以在一個鏡頭完整呈現,那時導演很堅持,所以就照著做了。這一切(引發連環車禍)看起來非常荒謬,但因為是喜劇片,所以又很合理。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一個事件可以觸發出後面這麼多有趣的橋段。在本片的作業過程中,尤其因為是喜劇片,我在剪台詞和故事的時候,不會留下太多時間給觀眾思考,絕對不能讓他們有太多時間思考,所以每句台詞、動作切入的時間點,還有整個故事開展的節奏非常重要,各位可以觀察這部作品在這兩方面的呈現。尤其是喜劇片裡演員的反應特別重要,除了主角講的對白,對方的反應也很有趣、耐人尋味。

 

本來還有更具體的過程,但後來覺得不需要透過說明或補充,就直接省略接到後面的車禍。幾乎可以看到只要有人講台詞,對方就會有反應,找這些反應鏡頭是最不容易的部分。除了大家覺得OK的鏡頭以外,NG鏡頭我全都會看,從中找到最自然、最流暢的。

 

(播放《雞不可失》片段:炸雞店開張的第一組客人)

 

聽說現場的那些雞真的很難吃(眾人笑)。不曉得有沒有在Netflix上看到另一個跟糖醋炸雞相關的作品,裡面有一模一樣的情侶,連衣服都一樣,導演真是鬼才,能夠這樣安排。我們在不一樣的場景轉換時,為了維持一致和協調性,做了一些調整。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這對情侶。

 

(播放《雞不可失》片段:柳承龍跟太太相擁痛哭)

 

※完整文字紀錄,請至台北金馬影展網站-電影學院-電影大師課 查詢

https://www.goldenhorse.org.tw/academy/filmacademyplus/class/history/2232

張貼日期:2025/01/03
更新日期:2025/01/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