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畫|謝文明:第一眼建立感受,才進入故事核心


國際動畫|謝文明:第一眼建立感受,才進入故事核心

「我想讓大家感受到現在國際動畫界還有什麼好玩的、還有什麼怪東西。」

 

曾以動畫短片《夜車》獲得薩格勒布動畫影展首獎,並入圍動畫界最高榮譽安妮獎的謝文明,再度來到短片實驗室。這一回謝文明除了分享自身所設計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創作概念之外,更帶來多部世界級動畫短片,細數每部動畫的珍貴之處。

 

一開場謝文明便以 Martina Scarpelli 的義大利動畫短片《a little too much》作為指標,言明「造型是動畫電影相當關鍵之處」,因為造型就宛如真人電影找來大明星演出,能夠吸睛;以《a little too much》為例,角色從孔雀化為人,每一幅動作都是建立在造型上而成立的。

 

謝文明也由此展開,談到 2023 年為金馬奇幻影展設計的主視覺,便是以動畫分鏡的思維與想像來進行設計 —— 一名貪心的商人假裝與神獸白馬舌吻,為的是將白馬的舌頭剪下,因為剪下的舌頭可以變成一條名貴的毒蛇賣錢。而今年再度設計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這次謝文明建立了飛天馬與紅衣弓箭手兩個主要角色,一起守護白色城堡,避免被海妖攻擊;然而飛天馬為了變成人類,好與弓箭手相戀,卻陰錯陽差變成半人半馬,甚至被弓箭手誤認為妖怪,而弓箭手身旁的小黑狗也起了關鍵作用,讓故事有了轉折。謝文明透過角色造型,刻畫出充滿故事性的主視覺。

 

 

手繪動畫:由粗到細的線條

 

介紹完自身的作品後,謝文明帶著短片實驗室學員一覽國際影展的動畫大觀園。首先是手繪動畫(Hand-drawn Animation),以美國導演 Jeanette Bonds 的《Hallgrímur og Jeremy》、《DEPARTURES》為例,簡約線條乍看之下並不是吸睛路線,但在慢動作線條上掌握得相當奇妙,在節奏上有獨特風格的表現。本片更獲得美國動畫創作者最高榮譽安妮獎,可見其功力備受肯定。

 

導演 Brian Wood 的《Mr Jessop》同樣也是較為隨意的線條,卻能將角色的造型與個性生動地表達出來,加上故事設計,進而做出了現在看來仍不過時的動畫短片。

 

手繪動畫亦有走精緻畫法的作品,在繪圖上下了大量功夫的義大利導演 Simone Massi,就是謝文明的偶像之一。

 

「我真的太喜歡他了,他的東西真的很用心。看到這些像是刻出來的線條,是因為他先把一張紙鋪滿蠟筆的材料,再慢慢用刀筆畫出光影線條。」謝文明補充, Simone Massi 的作品一向以自己的家鄉為主題,鏡頭設計充滿感情,每一部都帶有深刻動人的故事。另一位導演 Marie Paccou 的筆法明顯比較粗曠,「但粗也有粗的美。」謝文明仍相當讚賞其短片《ONE DAY》當中所隱喻的愛情故事。手繪動畫的線條粗細跨度極大,重要的是如何藉由筆法創造出適合的故事。

 

 

停格/逐格動畫:對空間媒材的敏銳度

 

接著來到停格動畫(Stop Motion Animation),「這隻娃娃魚最近很紅!」提到動畫《Zoon》,謝文明形容導演 Jonatan Schwenk 對空間相當敏銳,擅長將觀眾領入他所建立的世界觀。謝文明曾與Jonatan Schwenk 同時入圍日舞影展,他們兩位也都非常喜歡另一位美國導演 Allison Schulnik 的作品,Allison Schulnik 的《Mound》運用黏土做出偶的角色,「她的偶應該是排行榜前幾名醜的,以醜著稱,但醜也醜得極美!」,導演在白色偶的基調上點綴許多色彩,這些顏色彼此溶合再展露的方式使得整部片的氣氛變得極美。

 

來自韓國的導演 Kangmin Kim 則以紙板作為材料,一面一面建造出立體的造型。謝文明說明,停格動畫除了對空間敏銳之外,對媒材也要保持敏感度,無論是用黏土或紙板,甚至是其他材料,都能發揮其敘事的質感。

 

 

沙動畫:黑白光影的技法

 

「我覺得沙動畫很美,利用沙跟光影表現出來,也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技法。」

 

謝文明談起沙動畫(Sand Animation),有許多讚嘆與感觸,甚至在講座當日還親自籌備呈現沙動畫的技法。在展示之前,他以導演 Caroline Leaf 的沙動畫《The Owl Who Married a Goose》為例,這部動畫的故事是貓頭鷹與鵝跨物種的戀愛,透過黑白光影,除了能夠刻劃出兩者關係的變化,謝文明也點出,本片並沒有畫出透視線的「空間」,全靠留白跟觀眾的想像腦補。

 

「我覺得畫得很簡單不一定不好,簡單反而很耐看,像這部動畫並沒有畫得很細,但是你能了解他所描述的這個感情是如何發生的。」

 

 

剪紙動畫:必須拆出關節

 

剪紙動畫(Cut-out Animation)可謂謝文明的守備範圍,獲得薩格勒布動畫影展首獎的《夜車》即是剪紙動畫的代表。一談到剪紙動畫,謝文明立刻宣揚大原則:必須將關節拆出來,例如手肘與手臂必須有明確的活動關節,角色的動作才會活起來。這也是與逐格手繪動畫最明顯的區別 —— 逐格手繪動畫的動作是透過一張張不同的手繪動態來達成,而剪紙動畫則是直接活動關節。

 

他舉捷克導演 Jan Švankmajer 的經典作品《Et Cetera》為例,這部片以馴獸師與野獸的變化,暗喻政治情勢,兩者不斷在鞭打與被鞭打的位置上交換,而鞭打的動作即需要靈活的關節來做推進。

 

剪紙動畫不只強調動作,加上光影技巧,還可以變幻出更多花樣。西班牙導演 Nicolai troshinsky 的《Astigmatismo》,便是透過「散光」帶來明顯的視覺感受,進而創造故事。「一般來說做動畫最怕最怕的就是畫面模糊、怕解析數不高,但這部片就是利用模糊玩出新味——由於主角的眼鏡被偷走了,而他的眼睛有散光,所以他看到世界就會變成模糊的世界。」謝文明提醒,《Astigmatismo》的音效設計、配樂很特別,加上視覺上模糊的空間感,是這部片的兩大成功要素。

 

斯洛維尼亞導演 Špela Čadež 則將剪紙動畫的精髓,展現在角色的「表情」上。其作品《Steakhouse》將人物的每一個表情都剪出來,製作出相當精緻的情緒轉換。

 

 

油墨與針幕動畫:煞費苦心的幕後

 

油墨動畫(Paint on Glass Animation)的繪製方式是層層疊加,藉此創造空間感。謝文明以法國油墨導演 Florence Miailhe 的《La traversée》,與由日本導演 Miyo SATO 執導的《Fox Fears》做為對照,前者用色大膽,透過顏色凸顯生動的動作軌跡;後者帶有東方意境,用色較為溫和、接近水墨畫的質感,但同樣帶出相當引人入勝的故事。

 

談到針幕動畫(Pinscreen Animation),謝文明直喊是非常辛苦的一種類型:「針幕動畫真的是無敵辛苦的一種動畫,不過做出來真的很美,一個屏幕就要用到兩萬四千多根針,要非常有耐心才辦得到。」

 

在導演 Michèle Lemieux 的針幕動畫作品《Here and the Great Elsewhere》中,光影的變化以及對藝術的追求,都在針幕動畫中得到完整的體現,謝文明更形容,導演將針幕動畫呈現得仿佛炭筆動畫的質感,非常傑出。除此之外,導演也在小道具及空間上投入心思,就連椅子上的花紋都十分仔細。

 

 

非敘事類動畫:不說故事時,要看什麼?

 

細數各種不同媒材的動畫類型,都是為了故事服務,然而還有一種動畫,是屬於「非敘事類動畫」。謝文明表示,一個創意的發想,不一定要透過說故事才能達成。非敘事類動畫即是展示動畫的藝術本身。

 

荷蘭導演 Philipp 擅長把動畫投影在建築上面,創造一種空間的藝術裝置作品,而他同時也常在動畫中嘗試空間探索,《Snail Trail》始於一顆特寫鏡頭,藉由線條開發出新的空間感,完全是一道視覺藝術。美國導演 Steven Subotnick 的《Two》同樣是玩線條動態的可能性,每一幀畫面都創造一種奇特的互動,卻沒有故事在其中。

 

藉此有學員問道,在形式與內容之中如果非要二選一,該如何選擇?謝文明回答,從這次觀摩的國際動畫短片中,會發現每一位導演,都是拿最適合這個題材的媒材來製作。而若真要選,謝文明偏向選擇「內容」,因為內容是最重要的,是讓所有觀眾坐下來享受一個沒看過的故事。

 

 

做動畫:我是享受過程的人

 

動畫短片的另一項關鍵要素,正是與視覺搭配的聽覺 —— 也就是配樂和音效。謝文明解釋,真人影片是拍攝時收音、拍攝完後製,而動畫短片的配樂及音效,謝文明會在動態腳本時就納入,才能看出整部片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我自己很重視音效,甚至很多時候在最前期,我可能就是因為音效給我的衝擊,讓我對這個畫面有興趣。」

 

另有學員提問 AI 對於動畫創作者的影響,謝文明則說,因為自己是很享受創作過程的人,因此如果 AI 輕易就將任務完成,反而讓他無法享受創作的過程,覺得這個樂趣會被 AI 剝奪。然而他並不摒棄 AI ,他認為 AI 仍可以為創作者服務,舉例來說,動畫上色相當費力,若 AI 能夠協助完成需要大量生產的工作,也許是可以帶來幫助的。

 

「就目前來說,我的動畫我會希望它百分之百是出自我的手,只要是謝文明的作品,都不可能用 AI 在裡面,這是我對我自己的要求,但我不覺得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創作方法。」

 

在這次短片實驗室中,謝文明現場演示沙動畫,瞬間就完成一部幾秒鐘的小短片。就如他所言,做動畫,是為了享受過程。

張貼日期:2025/04/07
更新日期:2025/04/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