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振興國片黃金密碼 國片輔導金節流開源引發熱烈討論


尋找振興國片黃金密碼 國片輔導金節流開源引發熱烈討論

文化部12日召開「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第四場次,邀請電影人郭台強、朱延平、李烈、陳鴻元、楊力州等,聚焦討論「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輔導金制度的設計」,與會者咸認輔導金10多年來確已發揮振興國片成效,制度面應思考如何節流開源,並研議回饋機制,把有限資源用在刀口上。部長龍應台表示,電影界長期以來單打獨鬥,文化部角色除了針對輔導金評審制度進行細緻檢討,未來會針對電影欣賞人口養成、人才培育、產業通路、國際行銷等四大面向,整合政府與民間企業力量,使電影成為文化國力的一部分。

文化部影視產業局於論壇簡報時表示,國片已走出低迷時的谷底,連續三年來持續蓬勃發展,去年投產國片達55部,平均每片投資金額約2000萬,台灣電影的創意與動畫技術實力,已逐漸受到國際肯定,顯見國片輔導金制度實施多年已具成效。

由於電影輔導金每年只有一億四千萬,僧多粥少,不符業界實際需求,如何節流開源引發了熱烈討論。製片人李烈即建議,票房獎勵金固然立意不錯,但是這只要國片賣作獎勵金一發,輔導金就沒有了,所以她主張如果政府預算縮減,文化部其實可以考慮取消票房獎勵金,而護住輔導金。她同時建議對於國片院線的補助,或許也可取消,因為那是從前國片沒有觀眾時階段性的措施,現在已經不需要了,這樣才能讓珍貴的輔導金,用在刀口上。

開源部分,發行商得藝國際媒體總監陳鴻元提到,英國透過樂透彩券盈餘的回饋,用於輔導電影產業與培養觀眾,也有現場聽眾提到法國做法,政府規定取得執照的電視業者,必須出資拍攝電影,或比照投資高科技的租稅減免,鼓勵民間投資電影產業。中影董事長郭台強即表示,許多企業人對電影有興趣,如何讓投資架構與流程變得更有效率,相信有助於電影業的發展。

面對大陸市場崛起的虹吸效應,電影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朱延平表示,電影是文化的輸出,台灣許多電影在國內賣座,但是在亞洲卻看不到,海外競爭輸給香港、大陸、韓國,朱導演提醒,大陸市場固然重要,但只是選項之一,如果能夠進入香港或者星馬市場帶動票房,重要性一點都不遜於國內票房。

關於輔導金制度過去少被重視的紀錄片與動畫,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表示,台灣國片能夠復甦,與過去二、三十年來的校園巡迴推廣有關,特別是求真的紀錄片,比起劇情片或商業片,反而更能觸動觀眾的心靈,紀錄片是台灣電影類型中的一支強項,可以在兩岸三地甚至亞洲地區建立特色,更貼近台灣文化特質。

龍應台結語時表示,國片輔導金每年只有一億四千萬,預算明顯不足,特別是遇到預算荒年,中央政府預算刪減10%,絕對需要引進開源的做法,投資抵稅,以及文創法的誘因,都是可以積極進行的方向。文化部也在思考如何把電影與文創、文學、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整合,例如把原本無法對話的文化創意者與創投者彼此進行媒合,也是文化部努力的重點。至於業者關心的海外通路、文化輸出,都涉及與陸委會、外交部、經濟部等橫向整合,文化部會以新的思維來振興國片,歡迎各界提供建言至影視及流行音樂司,以匯整做為政策研議參考。

更多活動照片請點閱:台灣電影網→影音特區→活動紀錄

張貼日期:2012/07/13
更新日期:2012/07/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