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道路的第一張門票 龍部長邀金穗獎入圍者茶敘
文化部長龍應台29日下午,邀請第卅五屆金穗獎入圍者前來部內茶敘,當面向這批影壇年輕輩的生力軍表達祝賀、肯定之意。龍應台表示,金穗獎向來是電影人步上專業道路的第一張門票,「從李安、蔡明亮、曾壯祥,一直到張榮吉」,有一長串得獎名單,在前頭打開了電影這條路,她希望有了入圍的肯定,讓過程中曾經給予協助的家長、朋友們,了解這樣的幫助是值得的,也鼓勵年輕朋友繼續帶著熱情,追尋心中電影的夢想。
這場溫馨的入圍茶敘,共有19部影片、43位導演、演員、劇組人員到場參加,龍應台到場後,逐一和入圍者握手打招呼,她發現電影新人「年輕到一個程度」,令人十分驚訝。現場先是播放電影界前輩瞿友寧、九把刀導演等人的祝福,影片中王小棣講得一針見血:「你們一定花了家裡很多錢!拍電影,經費永遠是最大的挑戰」,入圍者們聽得心有戚戚,也更突出金穗獎從參賽到得獎的不凡意義。
龍應台表示,金穗獎是台灣培育電影人才的重要搖籃,在文化創意的累積傳承、茁壯煥發意義上,有些地方甚至還高於金馬獎,許多電影人都以曾經榮獲金穗獎的肯定為榮。「通過了金穗獎的第一道門檻,以後可以走向金馬獎、奧斯卡金像獎,還有倫敦、巴黎、威尼斯很多電影獎項等著你」,龍應台說,年輕入圍者正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開始思考是否有足夠的自信繼續堅持電影創作的夢想,「而這其實也關係著國家電影未來長遠的發展」。
本屆評審團召集人胡幼鳳致詞時,勉勵入圍者「找到自己的風格,維持創作初衷的精神」。導演吳米森以過來人身分幽默的提醒,「得獎往往就是人生負債的開始」。尚未得過金穗獎的演員高慧君,期勉大家一同逐夢「找出用影像說自己故事的的方法」。另一位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則說,要不是當年得到金穗獎,他很可能在家長壓力下,選擇教書或其他穩定的工作,他期勉入圍者放大說故事的本領,「不是只有面對台灣觀眾,現在開始學習向世界的觀眾說甚麼」。
交流時間,許多入圍者表達了對於金穗獎實質肯定的感謝,馬來西亞僑生廖克發,曾一度放棄電影,到新加坡拍電視劇,兩年前因為金穗獎最佳導演肯定,讓他毅然決定回台重拾電影夢。本屆他執導的《雨落誰家》談外勞議題,也同時入圍土耳其國際影展,沒有台灣就沒有他的電影生涯。導演劉維剛分享他在新北市三貂嶺廢棄小學,拍攝劇情片《慢吞吞小學》的啟發,「這些偏鄉的學校可能快被遺忘了,但是我們不該遺忘他們」。另一部劇情片《主桌》則一口氣來了七位劇組團隊,導演安邦很高興進入社會之後,還有機會可以拍電影,也謝謝所有選擇相信他的人,「可以健康快樂的把片子繼續拍下去」。
茶敘後龍應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舉辦入圍者茶敘就是表達恭喜,「入圍就是肯定」,她為國家擁有這些電影人才感到欣喜。文化部希望透過公開的肯定,讓每部片子拍攝過程中,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家長與朋友,知道這種付出是值得的。至於走過卅五屆的金穗獎,在功能定位角色上,如何強化成為國家電影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後續會再和電影界專業人士深入溝通。
更多活動照片請點閱:台灣電影網→影音特區→活動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