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台灣影展放「黑電影」 駐德代表謝志偉:反映戒嚴時期苦悶
第三屆柏林台灣影展將於8月21日線上開跑,7日駐德國代表處大使謝志偉在展前對談時提及,此次選片的「台灣黑歷史」電影,在戒嚴時期票房長紅,反映出當時人們受壓迫的心情急需靠收看暴力、血腥等高感官的電影紓壓,儘管電影裡幾乎察覺不到政治因素卻反映出當時台灣受壓迫的社會氛圍。
今年「柏林台灣影展」不畏疫情如常舉行,影展期間至8月30日,全影展共精選9部台灣國片,採線上播映方式,觀眾不需親赴柏林電影院,在家即可輕鬆觀影。影展舉辦兩場展前對談,首場由駐德代表謝志偉與主辦單位「映像臺灣 Impression Taiwan」策展人林婕穎對談,以本屆影展焦點在戒嚴時期的「台灣黑電影」為主題,謝大使並分享自年少時期就喜歡看電影的往事,讓現場笑聲連連。
此次影展選片侯季然導演執導的紀錄片《台灣黑電影》,講述台灣70年代一波充滿血腥、暴力、性裸露的電影潮,例如影展片單中的《上海社會檔案》,與當時保守、封閉的台灣社會大相逕庭,卻掀起一波風潮。謝志偉回憶,戒嚴時期他仍在唸書,也曾看過幾部所謂的「黑電影」,但生活在其中並未察覺到戒嚴令對生活的管控,也不覺得害怕,反倒單純將看電影作為娛樂。一直到拿了獎學金來德國念書,自由無拘束的生活,讓他回頭看在台灣的生活才比較出所謂獨裁、一黨獨大、與民主社會的極大差別。
他分析,當時台灣人民生活在壓迫中,受到國家的處處管控,「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沒有察覺到自己受到壓迫。」他認為,當初人們去看這些暴力裸露的電影,帶給他們感官上的刺激、緊張的情緒獲得釋放,可能是帶動這波電影風潮的原因。特別的是,這些「黑電影」並未特別帶有政治或明顯的台灣元素,當時民眾沒有批評政府的言論自由,「要很小心、不能抒發不滿的情緒」,但時值台灣退出聯合國、隨後中美宣佈斷交,人們對於台灣未來的憂心,無法大聲說出來,得找另一種方法表現,謝志偉認為,這可能是這波電影興起的另一個原因。
提到自己對於電影的喜愛,謝志偉笑道,從小和爸媽、姊姊跟妹妹,一家五口坐著三輪車去電影院,如今想來仍很懷念;年少時期也邀約喜歡的女生一同看電影;前陣子女兒來德國打工度假,知道她喜歡看電影,他特地撥出時間,和女兒至少每個月進影院一次,「我很開心她還肯跟我一起去看電影,覺得特別甜蜜。」至於最喜歡的電影風格,他透露,自己從高中就是李小龍的鐵粉,「他每一部片我都看過了。」像香港武打演員王羽拍的武俠片、《龍門客棧》,和近期演員甄子丹拍的現代武打片等,都是他的最愛。他認為,台灣電影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風格,「柏林台灣影展」將國片推廣至全德,透過電影讓德國人更深刻了解台灣。
此次影展採「一票看到底」,在影展Vimeo 官網預購「Festival Pass」,可在一週內觀看所有選片,前150名購票者更加碼贈送一只限量影展手提袋。接下來影展還有兩場線上活動,8月14日下午兩點由旅德作家陳思宏將與此次選片《Taipeilove*》導演Lucie Liu 對談,全程透過柏林台灣影展Facebook粉絲頁直播。
影展開幕當天下午兩點,同樣將於粉絲頁直播「台灣頌」音樂會,由「映像臺灣 Impression Taiwan」和好海洋藝術共同製作,邀請兩位旅德台灣新生代音樂家紀岱伶與許家綸,分別演奏小提琴與鋼琴,曲目包括家喻戶曉的《天黑黑》、《白鷺鷥》等,特別感謝蕭泰然基金會、郭芝苑音樂協進會與作曲家石青如、張曉峰授權演出。
本影展是由文化部及駐德國代表處特別贊助並支持, 更多影展活動詳情請見影展官網festival2020.impressiontaiwan.org/ 或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mpressio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