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入圍名單揭曉


第十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入圍名單揭曉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於今(14)日公布入圍名單,總計有16部作品將共同角逐110萬元總獎金。本屆報名劇本數量225件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有12件報名作品來自海外,參賽作品類型多元,包括科幻、犯罪、驚悚、喜劇、傳記、音樂劇及動作冒險等,與台北的場景和意象結合,展現出多樣的敘事風格與豐沛的創作能量。

 

報名劇本數量達225件創高 影視跨領域評審團陣容堅強

本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的評審團由導演、編劇、監製和影評人等跨領域的重量級人物組成。評審名單中有長年致⼒於台灣電影推廣不遺餘⼒的⿇吉砥加電影執⾏長盧維君、以紀錄片聞名並屢獲國際獎項的侯季然導演、著有《八尺門的辯護人》的金鐘編劇唐福睿、以《女兒的女兒》拿下第61屆金馬最佳原著劇本獎的黃熙導演、《花甲男孩轉大人》製作人安哲毅、身兼電影監製與影評人的塗翔文,以及《哈勇家》獲第59屆金馬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導演,七位評審將以各自專業的觀點,遴選出具潛力與創意的優秀劇本。

 

唐福睿耍「小心機」終獲父母支持 《童話.世界》拍台北影視化成功案例 

曾以《童話.世界》奪下第10屆「拍台北」銀劇本獎的金鐘編劇唐福睿,回想剛踏上創作路時,遭到父母反對,因此在得知劇本拿下銀獎後,使出了一點「小心機」,當時還在美國求學的他邀請父母代替自己參加「拍台北」頒獎典禮,期望父母在聽到眾人對兒子的稱讚後能支持他繼續創作,最後,《童話.世界》成功影視化,躍上大銀幕。唐福睿分享,定裝時看見筆下人物站在眼前,讓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能有機會讓演員穿上角色服裝說出自己想說的故事,令他相當感動。

 

侯季然曝真實情感重要 黃熙享受「被故事帶走」

侯季然導演曾以《南方小羊牧場》參與首屆「拍台北」並奪下金獎,他表示選擇入圍作品時會著重在自己是否被打動,以及能否感受到編劇對於一件事真切的關心,並從中看見真實的情感。金馬編劇黃熙表示,擔任評審最有趣的地方是可以「抽離」,將身份從電影工作者轉換為觀眾,有的時候會被很好的作品「帶走」,忘記自己是評審,跟著劇本走進不同的故事,「我覺得那個是很享受的」。

 

安哲毅、塗翔文、陳潔瑤齊喊「AI題材好多」 提醒「搶時事題材要小心」

編劇安哲毅、身兼監製與影評人的塗翔文、導演陳潔瑤發現本屆許多參賽劇本都以AI為題材。對此,塗翔文提醒,雖然AI是現今趨勢,不過許多作品仍處在一個過度想像的階段,加上過於複雜的世界觀,可能會影響觀眾的接受度。陳潔瑤認為,劇本議題不用很大,可以很簡單,「回頭看你真的想要講什麼故事,只要把那條線抓清楚就夠了」。安哲毅也強調「搶時事題材要小心」,因為劇本完成後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製作、拍攝、剪輯過程,上映時可能撰寫劇本當下所流行的東西已經過時了。

 

影委會攜手台灣大哥大 拍台北增設「MyVideo內容力量獎」 支持台北電影學院大師講座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對於推動編劇人才養成和影視產業發展不遺餘力,推出電信業第一個專為編劇人才打造的「商業編劇人才養成計畫」,以創新的「2+1年培育模式」,提供為期兩年,總額超過新台幣300萬元的經濟支持。此外,提供自由選擇劇本醫生、編劇工作坊等專業課程,幫助提升創作能力。第三年則透過產業媒合,接觸商業市場,由影視平台的戰略合作夥伴提供實習與指導,全方位扶植編劇人才並推動台灣影視內容與原創IP進軍全球市場,讓台灣故事被世界看見。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更攜手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在本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設立「MyVideo內容力量獎」,獲獎作品將從入圍名單中選出,頒發獎金新台幣10萬元,亦有機會被選入「商業編劇人才養成計畫」。此外,台灣大哥大作為「特別合作夥伴」支持影委會辦理的「台北電影學院」,將邀請來自韓國、美國好萊塢等地知名編劇舉行「大師講座」。

 

天使贊助人許瑋甯看見編劇的辛苦 感謝創作者願意挖掘分享好故事

金鐘視后許瑋甯特別捐助本屆「拍台北」佳作獎金新台幣10萬元,對於本屆報名參賽件數創新高感到很開心,「代表大家有很多故事想要說。劇本是蠻私密的創作模式,跟演員一樣,所以我很感謝他們把這麼私密的創作呈現給大家。」此外,她也看見編劇的不容易,「我覺得編劇是很辛苦的,因為他們要化身成為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同時在寫這些情緒的時候,又必須要很理智地跳脫出來,看看這些台詞會不會很自溺。」

 

身為實力派演員的許瑋甯閱本無數,被問及好的劇本需要具備哪些元素,她認為,創作者要有敏感的心及銳利的眼光,去挖掘好的故事,那是好劇本的起源;並補充:「真正要寫出的不是那些台詞,而是那些人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人背後這樣做的意義,我覺得這樣劇本才會更厚實,更有吸引力。」關於未來是否會想以創作者的身分來參賽,她表示若有機會寫下台北的故事,可能會是與傳統習俗相關的劇本,因為這些文化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蘊含著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非常值得描繪。

 

16部入圍作品角逐百萬獎金 頒獎典禮合作簽約儀式99日舉行

經歷兩個月的劇本審查期,評審們自225件報名作品中評選出的16部入圍作品包括:姜素秋《哀居粉》;鍾尚庭《不舉俠》;林正川《辛苦的阿惠》;周禮群《中年少女的祈禱》;信手拈火《好好先生的秘密》;陳俊融《辣手仁醫》;睡眠餅乾《鐵與棉花》;吳孟寰《天井下的那道光》;劉天涯、何應權《春日》;楊方瑜《熟蛋黃》;蔣希汶、施承佑《失眠計程車》;張基元《蛇毒》;王國光《盜功》;蔡與哲《告別的年代》;鄒維剛《瘋媽的十三個孩子》;包容任《那一天,我綁架了天使》,將一同角逐「金劇本獎」(獎金50萬元)、「銀劇本獎」(獎金20萬元)、「銅劇本獎」(獎金10萬元)、五名「佳作」(獎金各2萬元)、本屆首度新增的「台北意象獎」(獎金10萬元),以及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設獎「MyVideo內容力量獎」(獎金10萬元)。本屆頒獎典禮暨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台灣大哥大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於99日在台北寒舍艾美酒店登場,邀請曾寶儀擔任典禮主持人,當天將揭曉各獎項得主,並頒發獎金及入圍獎狀。

 

為了鼓勵劇本創作,並促進製作方與創作者共同開發得獎劇本,在頒獎典禮結束後將舉辦媒合交流會,邀請影視業製作公司與本屆入圍者進行交流,以利雙方洽談創作投資與製作籌劃,期待未來有更多「拍台北」劇本能夠影像化,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第十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入圍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

劇本名稱

作者

評審短評

《哀居粉》

姜素秋

超平凡的家庭通俗劇題材,描繪宅男網戀及與家人的相處,除了反映世代、階級,更難得的是寫出了鮮活生動且具共鳴的人物性格,不像其它寫實題材,常有不像活在真實世界的那種尷尬。文字技巧純熟並帶有幽默感,結局又能溫柔共鳴而不矯情,有時候簡單反而看得出功力。

評審 塗翔文

《不舉俠》

鍾尚庭

喜劇本來就很難寫,無厘頭又帶點瘋狂的路線更像走鋼索,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上全盤皆錯的悲劇,這個劇本是在台灣少見的類型,不僅真的有趣好笑,而且節奏明快、機鋒處處。表面上是警匪片,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質上其實是神經喜劇類型,在台灣很少有人把這個類型寫到絕妙好玩,這個劇本做到了。

評審 塗翔文

《辛苦的阿惠》

林正川

母女矛盾、長照困境、性別議題,種種台灣家庭內的痛苦掙扎,竟以幽默的鬼故事來呈現。劇本對傳統女性處境的刻劃深入,有很多動人的情感細節,也有群鬼尋親的盛大場面,兼具細膩、創意與議題性。

評審 侯季然

《中年少女的祈禱》

周禮群

作者以一位失婚的清潔隊員,透過翻找兒子回收物,拼湊其生活軌跡,彌補未能陪伴成長的遺憾,荒謬又動人的設定,更殘酷地確認了母親缺席的事實,是一部感情拿捏得宜的佳作。

評審 安哲毅

《好好先生的秘密》

信手拈火

丈夫變裝的秘密在意外死後被家人發現,衍生成動人的家庭故事。節奏流暢,角色和情節通俗感人,尤其最後妻子與兒子也變裝和陰陽兩隔的丈夫對話,更是讓人很有帶入感的神來之筆。情感誠摯,完成度高。

評審 侯季然

《辣手仁醫》

陳俊融

透過非法醫生的主角切入,給觀眾一個新的視角來看醫療制度,透過冷漠的台灣醫生,與神秘的非法女性移工的醫病關係,透過懸疑的緊湊推進,進而延伸到政商勾結與移工議題。一一解密主角各自的心理創傷與身後秘密,且場景轉換於城市明與暗的空間角落,豐富了電影的視覺。

評審 陳潔瑤

《鐵與棉花》

睡眠餅乾

透過魔幻寫實的角度,書寫老年長照被照顧者的幻想與願望,前半段年輕男女的曖昧不明關係與對談,原來都是鋪陳後段老靈魂,藉由年輕身體完成自己老死前的遺願。細膩的日常詩意與魔幻的情感交融,是一部不落俗套與極具電影感的劇本。

評審 陳潔瑤

《天井下的那道光》

吳孟寰

作者描繪了一個源於誤解的悲劇,兩個生命軌跡因此改變,被滿足的只有旁人的私刑正義。作者企圖拆解制度冷漠,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偏見,並期待在牢籠般的天井裡,仍有理解與包容的光會透下。

評審 安哲毅

《春日》

劉天涯、何應權

人物可信,氛圍神祕,劇情峰迴路轉。劇本結構完整,並掌握類型要素。謎團層層堆疊,現實與幻覺交錯,娛樂性高。

評審 唐福睿

《熟蛋黃》

楊方瑜

人物與情節設計小巧可愛,不講大道理,極具說服力。人物生動有活力,帶領觀眾在日常的苦澀與犧牲中,體悟幸福的意義。

評審 唐福睿

《失眠計程車》

蔣希汶、施承佑

劇本細膩刻畫張清浩在喪親之痛與撫養壓力下的掙扎。計程車上的睡眠救贖創意巧妙,林一心從復仇者轉為治癒者的角色轉變令人驚艷。劇本中親情線與愛情線交織,展現創傷修復的複雜性,結局反轉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

評審 黃熙

《蛇毒》

張基元

這是一個女性復仇者的故事,情感濃烈,在復仇本質上的煽情戲劇性之餘,亦混合著歷史、民族、階級與兩性等複雜的社會議題成為其豐富的次文本,考驗著寫作者的功力與技巧,也讓這個劇本並不淪為單純的「藍色蜘蛛網」層次。

評審 塗翔文

《盜功》

王國光

極有意思的現代武俠類型,情節有趣引人入勝,人物皆有型有款,尤其善用西門町地景裡既現代又有傳統神秘面紗的奇妙特質,讓想像中的古典武林與現代手機、跑酷等新舊事物產生碰撞,非常具說服力,文字寫作也很有電影感,是個很成熟、完成度很高的劇本。

評審 塗翔文

《告別的年代》

蔡與哲

情感深刻、描寫細膩,巧妙融合同志認同與台灣社會變遷,展現主角歷經壓抑、迷惘與真愛追尋的生命旅程。角色轉折真實動人,令人感同身受。劇本描述的禁忌與傷痛,展現對人性深刻的理解。

評審 黃熙

《瘋媽的十三個孩子》

鄒維剛

主角編劇李大鳴從妥協麻木到重拾創作熱情的蛻變歷程,巧妙將編劇行業的現實困境與人性掙扎交織,透過「瘋媽」隱喻的驚悚設定令人驚艷。女主飄飄虛實般的角色極富創意,既推動劇情又映照主角內心,虛實交錯的手法展現高超敘事技巧,做到了「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評審 黃熙

《那一天,我綁架了天使》

包容任

一個黑暗中又帶著可愛的愛情故事,觸及一般人不易理解的BDSM世界,卻沒有窺奇的感覺,反而融入非常生活化的角色與情境,把一段非典型的情感故事,表現得引人入勝。結局的安排尤其動人。

評審 侯季然

 

【活動詳情】

活動官網https://www.filmcommission.taipei/screenplay.aspx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lmcommission.org/

張貼日期:2025/08/14
更新日期:2025/08/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