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拍台北」頒獎典禮 蔡詩萍:以拍台北的力量推動台灣影視繼續往前走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頒獎典禮暨交流會於今(9)日下午1點30分在台北寒舍艾美酒店登場,影委會和台灣大哥大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也隆重舉行,影視經驗豐富、獲獎無數的曾寶儀擔任典禮主持人,她的好人緣和行雲流水的主持風格,讓原本緊張的頒獎典禮充滿溫馨歡樂氣氛。本屆評審與16組入圍者以及影視業各大製作公司貴賓齊聚一堂。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親自到場頒發評審感謝狀,並與影后楊貴媚頒發首獎「金劇本獎」。
楊貴媚認為劇本無論對導演、演員都是最重要的,就像大樓的地基,地基堅固,導演、演員才能有所依據,才能據此創新發揮。有得獎編劇直接喊話希望能邀請到楊貴媚出演自己的作品,讓楊貴媚聽了幽默地直呼「好開心找到工作了。」除此,局長也與台灣大哥大內容發展副總經理暨MOMO親子台總經理鄭偉柏簽署合作備忘錄。蔡詩萍局長致詞時表示:「自己也是一個寫作的人,清楚的知道content的重要性」,因此強調「我們應該讓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電影委會共同主辦的『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繼續往前走,推動台灣的電影產業繼續往前。」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上排右4)、文基會副執行長黃文彥(上排左2)、影委會總監饒紫娟(中排左1)與本屆評審、得獎者合影。(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台灣大設「MyVideo內容力量獎」 與影委會簽署MOU推動三大合作
台灣大哥大在本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設立「MyVideo內容力量獎」,獎項得主除可獲得獎金新台幣10萬元,亦有機會被選入「商業編劇人才養成計畫」,台灣大哥大以創新的「2+1年培育模式」,提供2位獲選編劇為期兩年,總額超過新台幣300萬元的經濟支持,第三年則透過產業媒合,協助編劇接觸商業市場。台灣大哥大內容發展副總經理暨MOMO親子台總經理鄭偉柏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能透過『拍台北』與影委會展開合作。未來雙方將從三大方向推進合作,包括將『拍台北』入圍及獲獎作品納入『商業編劇人才養成計畫』的收件來源,使計畫從金馬創投、文策院一路延伸至影委會,成為業界第一個跨單位、合作範圍最廣的編劇培育平台;在『台北電影學院』中增設商業編劇專題講座,導入產業觀點與國際趨勢;以及共同評估具潛力的影視項目,探索投資、播映與行銷合作。我們期待透過資源整合,為台灣影視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讓更多優秀故事能被實現並走向國際。」
▲蔡詩萍局長(左)與台灣大哥大內容發展副總經理鄭偉柏簽署合作備忘錄。(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報名件數225件創新高 鳳小岳談台北印象難忘兒時田裡奔跑吃橘子
本屆參賽報名劇本共計225件,為歷年最高紀錄!特別感謝金鐘視后許瑋甯暖心贊助新台幣10萬元作為佳作獎金成為「拍台北」的天使捐助者。評審團成員麻吉砥加電影執行長盧維君、金馬編劇黃熙、影評人塗翔文、資深導演侯季然、金鐘編劇唐福睿都到場親自頒獎。
為鼓勵創作者透過作品傳達台北精神、情感及文化印象,本屆新設立「台北意象獎」由特別來賓鳳小岳頒發,他談到對於台北的印象,表示自己從小在陽明山後山長大,很喜歡北投一帶,著名的溫泉區中有條泉源路,會經過龍鳳谷,可以看見濃厚的溫泉蒸氣從地裡冒出,彷彿「陽明山在呼吸」。鳳小岳難忘小時候在田中肆意奔跑、挖蚯蚓、與三五好友玩遊戲和吃橘子,他說當地的橘子因土中含有天然硫磺成分,表皮會較為斑駁,「有一些疤的感覺」,可是果肉卻非常甜,他認為這些象徵土地生命力的事物,是台北不可或缺的靈魂。此外,鳳小岳也喜歡士林夜市,雖然隨著時代更迭,今昔對比已截然不同,卻讓他看見「地」與「時」共進的生生不息。鳳小岳也幽默地向本屆入圍的編劇們喊話:「我看了好多劇本,發覺我能演的角色很多…我其實真的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只是戲太少了,給個機會吧!」引起全場叫好!!
▲楊貴媚委員(右)與頒獎嘉賓鳳小岳(左)於頒獎典禮前合照。(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而評審盧維君也分享,台北的靈魂藏在巷弄裡,許多小店很有「味道」,非常適合拍電影,她建議創作者,將台北的元素融入劇本時,要「自然的呈現」,比起以美景為出發點,應該更關注人文,因為台北是座可以同時看見現代、回望傳統的城市,別具特色。
眾所矚目的首獎「金劇本獎」(獎金新台幣50萬元)由蔣希汶、施承佑以《失眠計程車》拿下;「銀劇本獎」(獎金新台幣20萬元)頒發給信手拈火的《好好先生的秘密》;姜素秋作品《哀居粉》獲選「銅劇本獎」(獎金新台幣10萬元);五名佳作分別為:劉天涯、何應權《春日》、鄒維剛《瘋媽的十三個孩子》、鍾尚庭《不舉俠》、蔡與哲《告別的年代》、吳孟寰《天井下的那道光》。其中,《告別的年代》同時獲得「台北意象獎」;台灣大哥大設獎的「MyVideo內容力量獎」則頒予鄒維剛的《瘋媽的十三個孩子》。影委會饒紫娟總監也在頒獎時勉勵入圍者:「不要洩氣,是金子總會發光,會被看見。」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右起)為本屆評審侯季然、盧維君、唐福睿、黃熙、塗翔文頒發感謝狀。(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交流會促劇本躍上大銀幕 影視公司熱烈參與共襄盛舉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自辦理「拍台北」以來,持續培育編劇人才,致力於鼓勵劇本創作,打造公平且自由的平台;特別於頒獎典禮後舉辦媒合交流會,積極促成入圍、獲獎編劇與製作團隊面對面洽談合作,提升編劇與作品的曝光度,也加速優質劇本進入開發拍攝階段。今年參與交流會的影視業界各大公司包含三立集團都會台戲劇中心、瀚草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澤緯影藝股份有限公司、翔聲國際有限公司、華星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興揚電影有限公司、良人行影業、前景娛樂有限公司、網銀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彼此影業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四隅文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燭光慕影股份有限公司、好你家在影像有限公司等代表出席,期待透過交流會為雙方創造更多的合作契機,未來有更多拍台北的劇本能搬上大銀幕。
中文名稱 |
作者姓名 |
評審短評 |
|
金劇本獎 |
失眠計程車 |
蔣希汶、施承佑 |
這是一個溫柔又壓抑的療癒故事。編劇以極細膩的筆觸描寫男主角的崩潰與掙扎,也透過女主角的沉默與陪伴,描繪一種不以言語表達的深層共鳴。故事後面的轉折把悲傷和自責描繪到位。 —評審 盧維君 |
銀劇本獎 |
好好先生的秘密 |
信手拈火 |
透過一椿死亡,妻子誤打誤撞發現丈夫的秘密,更重要的是她藉此重新打開生命另一扇窗的笑淚起伏過程。從家庭通俗劇的傳統格局出發,寫作技巧嫻熟,角色生動可愛,一雙兒女不淪為刻板配角甚至亦不負面對立,尤其難得;最終的情感線也都有自然溫暖的依歸,是這次多部同類型作品中的佼佼者。 —評審 塗翔文 |
銅劇本獎 |
哀居粉 |
姜素秋 |
劇本描述真實的家庭矛盾,兄弟透過IG互加粉絲的荒誕設定,悲喜交織不落俗套,在幽默與溫情間達到平衡。人物鮮活立體貼近現實,社會議題自然融入,透過情節探討各種衝突,不刻意說教。結局不刻意美化現實,兄弟和解後仍需面對現實,不完美中見希望,符合真實世界的邏輯,兼具娛樂性和深度。 —評審 黃熙 |
佳作 |
春日 |
劉天涯、何應權 |
這是一個形式獨特的劇本,遊走於現實和想像之間,描寫著創作者的陷入瘋狂、真假不分,卻也回應著這個世界的真實殘酷。寫作不落俗套,在保有高度懸疑性之餘,亦能寫出角色的情感,不只被形式的設定所綁架,讓人讀來感同身受。 —評審 塗翔文 |
佳作 |
瘋媽的十三個孩子 |
鄒維剛 |
這是一場關於寫作與愛、幻覺與醒悟的暗黑寓言,獻給每一個曾想放棄、又不願徹底放手的創作者。如果你是一位故事創作者一定特別有感受。 —評審 盧維君 |
佳作 |
不舉俠 |
鍾尚庭 |
這個故事融合警匪、黑色幽默與愛情, 雖劇情荒誕但節奏與情感轉折很不錯,讓觀眾腦洞大開卻又富含情感的黑色喜劇,荒謬中藏真情,搞笑裡見人性。 —評審 盧維君 |
佳作 |
告別的年代 |
蔡與哲 |
一部橫跨數十年、深刻描繪同志生命歷程的動人故事,也是一位深櫃男子在愛與壓抑、自我與社會之間拉鋸的生命紀實。觀眾走完一遍故事後,
所有曾經在生命中經歷的事件再次在腦海中浮現,可以慢慢品味。 —評審 盧維君 |
佳作 |
天井下的那道光 |
吳孟寰 |
劇本描述精神疾病、家暴、童年創傷、娼妓等社會邊緣問題,通過各個角色的遭遇,揭露社會對弱勢群體的誤解,引發反思。人物真實動人。台北的市井場景、人物對白、民間信仰等細節,故事有著濃厚的地域真實感,讓社會議題更接地氣。雖然主題沉重,但結局通過角色間的互助與和解傳遞希望。 —評審 黃熙 |
台北意象獎 |
告別的年代 |
蔡與哲 |
像是一段娓娓道來的回憶、歷史、情路漫漫,也和台北城市的氣味緊密相連。透過細膩編織的書寫與文字功力,將同志主角在情感上的跌跌撞撞與面對當代社會不同階段的壓力,盡情揮灑,雖然篇幅稍長,仍看得出作者努力的田調功課與濃烈的情感投注。 —評審 塗翔文 |
MyVideo內容力量獎 |
瘋媽的十三個孩子 |
鄒維剛 |
故事描繪主角李大鳴於現實與幻象之間追尋編劇工作創作初心,與虛構角色的交鋒凸顯理想與妥協的拉鋸。作品兼具懸疑張力與心理深度,結構嚴謹、主題深刻,角色鮮明立體,不僅展現內容力量,同時具備商業價值與國際潛力。 —評審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