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資金與創意之間:專訪李少偉


遊走在資金與創意之間:專訪李少偉

對影迷來說,李少偉(Philip Lee)的名字是陌生的,但對許多電影專業人員而言,李少偉可以說是電影融資及製片界的高手。除了他自己結合港、中及韓國國際人才所創建的「拾月堂」製作公司(October Pictures)近年屢創佳績之外,他個人也曾參與《英雄》、《臥虎藏龍》及《刺秦》等國際投資的華人影片。在電影製作國界日益消失、跨國資金日益扮演重要角色的今天,李少偉可以說是國際融資的「關鍵人物」之一。到底他有什麼樣能耐,能讓跨國銀行及完工保險公司對他的參與信賴有加呢?讓本篇訪談帶你深入他專長的製片與融資領域吧。

現代電影資金的關鍵:完工保險制度(Completion Bond)

在電影製作成本節節上漲、電影資金來源日漸複雜的今天,「完工保險制度」已經成為電影融資成功與否的關鍵。李少偉先生以其為美國電影擔任亞洲製片所累積的深厚人脈,和專業的電影及金融管理教育的背景,他通常是亞洲的製片公司及跨國保險及金融公司所能共同信任的不二人選。在這樣的機緣下他參加了數部國際共同投資的影片的「完工保險」工作,並對它有第一手的認識。

李少偉為我們解釋何謂「完工保險制度」,他說:「影片要取得銀行的貸款,銀行通常要求有大公司的投資合約作為抵押,但是如果影片在拍攝期間有任何的事故,比如演員受傷、天候不良或超支等等情況,導致影片無法在期限內交給發行公司,這樣一來就拿不到錢,那些作為抵押的合約也就沒用。銀行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在投資前通常會要求影片做『完工保險』,來確保影片可以如期完成。」

在從前古典好萊塢片廠時期(Studio Era),我們知道影片就像生產線上的商品製作,幾乎完全在棚內攝製,絕少會發生拍不完的情況。但現代片廠制度不再,拍片往往比從前有更多的「意外事件」,影片遲遲拍不完導致製片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例子時有所聞,「完工保險」制度正是因應這樣情況下的產物。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完工保險公司都願意來擔保一部電影的完工。李少偉接著解釋說,完工保險公司決定接不接受投保之前,必須要做評估。劇本、預算以及已經簽定的合同都在評估的項目之內,「他們必須看你簽定的合同合不合理、預算可不可行,劇本的可執行度如何,這些都在評估的範圍內。」所以這種看似純粹的統計遊戲,事實上必須仰賴一位有製片經驗專業人士,才能從一堆報表中看出端倪。

在完工保險公司決定接受投保之後,他們還需要一位能為他們監督拍攝進度的人。事實上李少偉在《英雄》及《臥虎藏龍》中,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他說這個角色並不需要人一直在拍攝現場,他只需要有工作人員在現場準確地把每天的進度紀錄下來,及每天要求看這特定的工作報告,有經驗的製片自然能看出數字背後拍攝進行的真相。這個角色會在拍攝團隊和資本之間產生一定的緊張關係,所以他必須是兩者都可以信任的人。李少偉說,當初拍《刺秦》的時候,完工保險公司本來要直接派一位外國人來,但陳凱歌他們不同意,最後經這部電影的其中一位日本製片---井關惺的介紹,才找到他擔任這個工作。當然,在美國的完工保險公司也認為李少偉是適當人選。

眼尖的讀者,應該已經可以看出,「完工保險」制度的背後精神,是要將電影拍攝成為一個可以合理計算的過程,也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拍攝電影的規範。對此李少偉解釋道:「這樣可以讓大家做事情更有規範,中國人做事情透明度不高。你可以問問台灣的投資人,錢用到哪去,他們知道嗎?情況往往是最後大家弄得不歡而散,這是一個我們特有的心態問題。要是可以藉『完工保險』把事務透明化,大家照著這個規範來做,這樣我覺得電影還是有人會投資的。」

獨特的製片眼光

在這樣高度商業化的信條下工作,我們可能會以為李少偉不可避免的是商業電影的信徒,信奉「最好的電影就是最大多數人愛看的電影」。事實上,李少偉有他獨特「製片取向」的眼光。他說電影當然是商品,但每部電影有其自身的life circle (生命圈)。你可以只花兩萬塊,拍一部只給你和你太太看的電影,只要你們兩人看得懂,看得喜歡,這就是一部好電影。但如果你拿兩千萬去拍這樣一部電影,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在拍一部片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影片的觀眾是誰,在哪裡和有多少。這當然和一部片的預算息息相關。總而言之,這完全是「製片方向的考慮」(it's really a producer's decision!)。當一部影片預算大時,自然目標市場就要大,在劇本寫作、選角、拍攝和之後的行銷,都要往觀眾的最大公約數方向鎖定,這一切都是製片人在影片開工前就要考慮好的。

重視影片的發展時期(development stage)

身為一位重要的製片者,李少偉說香港有不少朋友都會來找他,說他們有個好的概念,請他來投資或幫忙找錢,但其中大多數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光憑一個概念就來找人投資,如果你是史蒂芬史匹柏的話或許可以,但我們不是嘛!即使是他,有了概念之後,也許找人把劇本編撰滿意後,才再找人投資。現在香港有很多人只憑一個概念就想開工。前面準備工作沒做好就開動,你會浪費很多金錢和時間,而且在執行上會有很大的困難。很多時候,完成製作的電影會跟原先的概念有很大差別。我覺得在影片開始製作之前,即『發展時期』(development stage) 很重要,問題是在亞洲大家不很重視這個階段。」

李少偉經營的「拾月堂製作公司」,拍專題影片和廣告等賺了錢之後,他就把大部分賺的錢拿來投在「發展」電影的階段。李少偉說他最大的興趣與動力還是拍出好電影,所以投在「發展階段」的錢雖然看似毫無收益,但他還是樂此不疲。因為他覺得這是能否拍出一部成功電影,同時也是影片能否找到人投資的關鍵。

目前他有幾位很好的合作編劇,而他們合作的方式,是先付他一部份的錢,等到劇本正式開拍,再付更好的報酬﹔如果該片上映後還有盈餘,編劇再從其中分紅。不過李少偉說這種制度在香港大部分行不通,關鍵點還是影片的財務透明度不高,明明賺很多錢,但老闆到頭來不認帳,大家誰也不相信誰,一定要先把錢拿到口袋裡才算數。

《與你同在的夏天》將是拾月堂的第一部劇情片製作,預定明年拍出,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開闊的心胸,展望更廣闊的世界

就在國內一片拯救台灣電影、展望華語電影的呼聲之下,李少偉有他獨特的概念:「我的興趣是拍一些我自己喜歡的電影,不論是講英文、韓文或日文都可以,不一定要是華語片,只要是好電影都可以。」

他接著以韓國電影為例:「目前亞洲地區的界線逐漸消融,我們是不是還是一定要做『華語電影』呢?比方說台灣可以投資韓國電影,也可以有多方面的合作,從他們當中吸收新的經驗。等到更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再來拍華語電影,找韓國人來投資。現在有韓國人在中國開公司拍中國電影,所以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一定拍『韓國片』的概念,只是要拍出好的東西給人家看。」

李少偉目前和韓國電影公司有兩個計劃一起發展。最近他也和郭在容合作過《野蠻師姐》。他說韓國人並不缺資金,但他們目前正積極朝向資金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開始試著瞄準國際市場,想要製作出有「國際化吸引力」(international appeal)的電影。他說:「我們(香港)不能只滿足於國內的市場。當國內票房增加,影片製作成本和明星片酬自然也隨之而增,韓國目前就將面臨這樣的情形。你必須擴展市場。香港電影也曾經風光過,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走下坡,沒有把握住國際化的機會。」

雖然已經有了如此輝煌的經歷,李少偉還是隨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胸,隨時隨地學習新的事物。對他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和年輕人在一起。他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任教。「每次和學生一起,我就可以學習他們的想法,知道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在訪問進行的研討會場,雖然已經過了中午用餐時間,還是有一群學子熱烈地圍著他討論,他也一一親切悉心地回答。他說:「拍電影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保持創意(being creative)」。不過,怎樣才可以學習創意呢?「多看、多聽、隨時觀察和保持你的好奇心,把一切都放在腦子裡,等到有一天時機成熟,你自然而然就會有好的創意出來。」李少偉如是說。

李少偉( Philip Lee )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拾月堂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顧問( 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founder / Consultant, October Pictures Limited )

李少偉現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其曾留學日本,在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取得電影導演學位;兼擁有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行政管理文憑,及後於馳名的美國電影學院(AFI)取得藝術碩士學位。1987至1993年間,李少偉擔任香港沙龍電影有限公司的製作部經理,監製、策劃過無數紀錄片、專題片和電視廣告等等。李少偉曾經為不少的好萊塢電影及電視片集的亞洲製作部分擔任製作經理,其中包括《李小龍傳》、《蝴蝶君》、《八十日環遊世界》、《龍在中國》等。在美國電影學院畢業以後,李少偉陸續在陳凱歌的《刺秦》、李安的《臥虎藏龍》以及張藝謀的《英雄》中擔任策劃之工作。此外,李少偉亦在楊狄邦(Jan de Bont)的《古墓奇兵2:風起雲湧》之亞洲區拍攝部份擔任製作總監(Line Producer)之職位。

張貼日期:2005/01/21
更新日期:2005/02/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