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飛魚】–訪曾文珍導演


【等待飛魚】–訪曾文珍導演

文/鍾馨誼


  曾導演之前的作品都是嚴肅的紀錄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世紀宋美齡)題材,為什麼這次想嘗試青春浪漫愛情電影?

當初的想法是儘量讓電影能貼近觀眾,並不是要特別挑選什麼題材。就是尋找生活中有一些打動人心的事物,例如拍「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看到她在這個年齡對於生活的學習精神和態度,她和先生之間的感情,讓我心裡有所領會;我在許金玉身上,發現了動人的特質,讓我很想去記錄,所以拍攝一個東西,其實是心裡面先有一個感動,想把它呈現給觀眾而來的。

所以妳是最近有所啟發,想要拍攝「等待飛魚」?

在蘭嶼這個地方,環境乾淨、風景優美,連人的心靈其實也算非常純淨。島嶼與台灣的互動上,沒有那麼頻繁,島上的物資主要仰賴船隻運送。對當地居民來說,存在就是一種等待,例如:等待飛魚季節的來臨。飛魚季對蘭嶼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它影響了島上幾千年來的文化及族群,也因為飛魚季這樣的東西衍生出很多的海洋文化與禁忌。這部影片想傳達的東西非常簡單──單純而美好的生活態度。在都會生活的人們來到蘭嶼那樣的環境,會被這樣的環境所解放,對生活重新有所感覺。

蘭嶼是一個很棒的景點,適合拍攝電影的地方?

蘭嶼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自然環境上佔有很大的優勢,但還有很多條件需要劇組去克服,例如島上對外的交通仰賴飛機與船隻等易受氣候影響的交通工具,而島內交通工具如機車,大多為觀光客使用,此外,島上沒有網路,因此我們拍攝電影的時候,需要克服的事情非常多。拍攝這部電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當地天候多變,拍片的進度也會隨之受到干擾,如果拍片時間沒有控制好,預算便會超過。在與地方政府的交涉上,其實還算順暢,不過因為蘭嶼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地方,為因應當地的生活作習與民情,劇組拍攝時,也儘量不干擾居民的生活。

最近台灣某些電影似乎都跟原住民題材有關係,如《山藸.飛鼠.撒克努》、《賽德克巴萊》等…(《等待飛魚》中,男主角為原住民身份)原住民題材似乎已變成電影常用元素的一部分?

這部電影沒有特別想要引用原住民題材,只是之前到蘭嶼拍攝紀錄片的經驗,有了想要到蘭嶼拍片的想法。《等待飛魚》的電影劇本便是在拍攝紀錄片時構思出來的,以當時拍攝的紀錄片為基礎,與另外一位編劇合力寫出這部電影劇本,所以並不是特意要把原住民放進影片當中。我個人很喜歡原住民的文化,因為原住民文化在台灣仍是屬於獨特性高、比較非主流的題材,就像你看到他們的部落、風俗習慣,腦海中仍會習慣性地響起問號,又如你看到蘭嶼的風景,也會有一種置身於另一片天地的驚嘆,那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環境或事物並不熟悉的關係。雖然台灣現在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但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仍是比較主流的現象,媒體所塑造出來的,也是主流現象。所以今天能拍到原住民的東西,把他們的文化帶到大銀幕上呈現,我覺得很開心。我們電影當中有一幕蘭嶼達悟族人划大船出海去捕魚的影像,像這樣的東西在大銀幕上其實很有吸引力,今天有機會到國外去參加影展,其實是透過這樣子電影的力量,讓國外觀眾無形中發現台灣獨特的人文環境。如果把電影放在一個娛樂媒體的角度來看,我希望電影是一個可以親近觀眾,讓觀眾喜歡看的東西。如果是在拍攝紀錄片,它在思考邏輯上就比較嚴肅,它可能便是某段人生、某個事物的忠實記述,不會有什麼想像的空間。如果是拍攝劇情片,拍攝面向上便可以更多元,思考邏輯也可以更廣泛。

《等待飛魚》的行銷是走商業電影的形式?

在《等待飛魚》這部片子中,其實我們在行銷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能見度高的各大平面媒體。台灣的國片佔全部戲院的上映比例很低,八大片商幾乎壟斷整個市場。如果在台灣的電影市場上已經有這麼多的好萊塢片,觀眾都這麼喜歡看,而且每年的票房都那麼高,我們也在思考在台灣拍電影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在台灣市場這麼不景氣的狀況下,為什麼還要拍電影?目前市場最大的困境是,好萊塢電影已把絕大多數的市場佔住,台灣的電影現在就像麻辣鍋,觀眾的口味已經被麻痺了。台灣電影其實有些也非常好看,只是它在宣傳管道上無法暢通、也沒有一個好戲院可以放映,所以首先必須使影片有讓觀眾看見的機會,觀眾看到影片後有所回應,可以再刺激從業人員進步,如此才會讓台灣的電影產業整個活絡起來。如果站在一個公共部門的領域,如新聞局,現在已經訂定了許多辦法來補助一些後期及直接資金投入電影後期製作,至於在行銷這部分,建議比照交通部「微笑台灣-三一八個鄉鎮」旅遊護照的模式,到一個地方只要蓋章,便可以參加抽獎,我們也許可有類似「電影護照」集點抽獎的大型行銷機制來推廣台灣電影,除了有助票房的提高,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可使觀眾給電影界一些刺激,使電影業者能拍出更好看的電影。

請談談妳對《等待飛魚》的期待?

這部電影其實表達的是一個很單純的東西、單純的愛情故事,為現代都市人的生活開一扇窗。蘭嶼當地的景色、海浪的聲音、蟲鳴鳥叫,進到這樣子的電影空間以後,會有進入世外桃源的感受。影片中在傳達一個生活態度,所有的事物不是垂手可得,都是值得珍惜的,就像愛情不是靠手機傳情,靠口頭甜言蜜語,還是需要人與人面對面相處,甚至等待長久一段時間以後,才能感受到的東西。我們的電影是普遍級,所以很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觀眾觀賞,目前我們也很努力地在國內外作行銷推廣,如影片已入選韓國釜山的APEC單元,東京影展的「亞洲之風」單元,希望觀眾都能喜歡這部電影。

(曾文珍相關介紹請見: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12569&ctNode=39

張貼日期:2005/09/29
更新日期:2006/09/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