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出奇蹟-「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專訪


翻滾出奇蹟-「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專訪

文/卓文惠

誰說紀錄片一定都是沉悶不好看?今年《翻滾吧男孩》就打破以往大家對於紀錄片的刻板印象。《翻滾吧男孩》於戲院上映時,首週票房就破百萬;更於2005年第42屆金馬獎勇奪【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兩項大獎。《翻滾吧男孩》不只創造了國片票房奇蹟,更喚起更多人對體育環境的重視。本片的成功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幕後推手-林育賢導演。

把感動帶給大家

著名的公館鬧區、福和橋旁的一棟大廈8樓,《翻滾吧男孩》製作公司就座落於此。有別於樓下環境的吵雜,一走進室內,沒有多餘的裝潢,給人明亮、溫馨的舒適感,如同整部影片所呈現的風格,少去累贅,將最樸實、純真的外貌呈現出來。

林育賢,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是導演。從高中時期,他就喜歡自己製作故事或是節目錄音帶,等待朋友生日當做禮物;再加上高中晚上熬夜唸書時最常收聽的的節目『中廣李文媛的午夜情深』,雖然節目只是將觀眾投書的故事或是心情藉由廣播傳播,「我才知道,原來這些故事可以藉由傳播讓更多人獲得感動,」一身簡單的裝扮,臉上帶著靦腆笑容,新銳導演林育賢微笑的表示。

高中畢業後,他北上就讀世新傳播管理系。在世新唸書時,曾修習廣告系的製作課程,拍了「世新有鬼」這部短片。「就是因為拍了這部短片,讓我知道除了感動之外,拍片是這麼有趣的事。」當時在林育賢腦海中已經開始正視拍電影的可能性,也重新思考是否應該從事電影的工作。當時正值暑假,林育賢去看吳乙峰的紀錄片《月亮的小孩》,影片播映完後有場座談會,會中吳導演以自己為例,講述自己爲了學電影,從逢甲轉文大影劇一事。「吳導演的經歷真的跟我很雷同,既然他都可以真正地去做,我想我也可以。當下我就決定轉學改唸電影,」喝了口茶,林育賢緩緩地道出正式進入學習電影的原因。

走上電影路

真正進入到文化影劇系就讀,整個環境隨時都讓林育賢接觸到電影。當時的上課模式就是不停的看許多電影做觀摩,再寫報告,最後就是拍電影。「一年至少會拍1到2部的小短片,」回想過去的學生時代,林育賢表示。

為了累積經驗,大學延畢一年的林育賢從大四開始,先到著名的廣告公司上班。「一年半的廣告公司經驗,從中讓我真正體會到,影視製作嚴謹的過程,」輕輕地帶過從基層做起的辛苦。事實上,當時的林育賢,不只是一個基層的小員工,舉凡買便當、擦地板等各種可以想到的雜事,都免不了他。這樣的磨練,讓他在學習書本理論的同時,早一步深刻體會業界工作忙碌的環境及方式。

廣告片的製作時間相當壓縮,再加上淘汰率高、商業化的情形嚴重等問題,讓林育賢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這裡。「廣告公司的經驗對我來說是一個相當好的訓練方式,但實際啟蒙我對從事電影工作的人,卻是吳米森導演。」退伍後的林育賢,參與吳米森的電影《起毛球了》、《給我一隻貓》、《月球學園》等片的攝製工作。

生活苦,咬牙繼續堅持

跟著吳米森的日子,讓他真正參與電影的整個製作。雖然心裡有拍片的計畫,但他也知道,真正立志走導演的路,雖不至於餓死,但是收入頂多剛好吃飽而已。擁有樂觀性格的林育賢,把遇到的困難當做挑戰,成功的部份卻歸於自己的幸運。「我享受我當時扮演的角色,我清楚地知道我在那個角色時所應該要做的事,並且將事情做到最好,」說到專業的部份,他的眼中散發著堅強的信念。不管是最基層的員工、製片,以至於最後步上導演的角色,林育賢一步步踏穩腳步前進,也才有今日《翻滾吧男孩》的成功。

《翻滾吧男孩》整個完成,其實中間經過8年的準備時間。這8年內,除了協助一些電影的拍攝外,林育賢總共也拍過2部自己的作品:《鴉之王道》、《街頭風雲》2部短片。尤其是《鴉之王道》,他嘗試利用影片與觀眾做互動,這樣的新做法,也為日後《翻滾吧男孩》影片的整體行銷加入新的形式。

「《鴉之王道》對我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我更清楚知道原來我真的可以拍片,」林育賢說。雖然已經確認自己可以拍片了,但是2年前的林育賢又正巧遇到國片市場最不景氣的時候,當時的環境,不但沒有人想要繼續拍攝國片,也接不到任何與國片有關係的案子。這讓原先利用接案維生的他,如果不要離開這個行業,只有走上自己拍片的路。但是對於電影的堅持,讓他繼續留了下來。

《翻滾吧男孩》故事完成的契機,是前兩年林育賢回到宜蘭老家過年時,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哥哥在教導未來的體操選手,所產生的故事。「這整件事真的太有趣,我看到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在裡面,讓我迫不及待想把這個故事呈現出來,」林育賢興奮地表示。企畫案好不容易完成,正式要進入拍攝,困難點就在於籌措資金。當時的林育賢身上已沒有多少錢,為了生計以及完成拍片的企劃,一定要找份工作維持生活,剛好大學時代的指導教授彭麗華要籌拍電視劇「家有菲菲」,請他幫忙。林育賢就一邊上班,一邊週六週日回到宜蘭進行自己的拍片企劃。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直到國家國家文藝基金會通知他,《翻滾吧男孩》企劃案被選上,國家將補助40萬的資金,「40萬已經很多了,因為我本來沒有錢,有了這筆錢,讓《翻滾吧男孩》多了後來看到的特效,」林育賢笑著說。

其實,《翻滾吧男孩》不只在國家文藝基金會入選,它同時也入選新聞局的輔導金,但最後林育賢放棄了輔導金100萬,只用了40萬來拍片。私下問他為何放棄100萬,他的回答也很直接,因為只能選擇一種補助,但他早已把40萬花掉了,根本籌不出錢來還國家,所以只好忍痛放棄。短短一句話,也說明當時拍片沒有資金的無奈。

創新的紀錄片手法

林育賢總共花了1年半的時間來拍攝《翻滾吧男孩》。拍攝這部電影確實也讓林育賢獲得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與做法。「拍攝《翻滾吧男孩》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要先拋棄我以前所學的各種理論和實務經驗。」他告訴自己,影片中所有出現的人物,不是演員,只能以最詳實的方式,將影片最真實的樣子呈現出來。

「《翻滾吧男孩》是一部企劃性相當強的紀錄片,」林育賢表示,影片開拍前半年都在籌畫,先去接觸每一個主角,從中找出一個清楚的影片脈絡,讓整個影片故事架構清楚,且有劇情在裡面。「《翻滾吧男孩》是一部運用劇情片的拍攝方式來拍紀錄片。」觀察近幾年國內外紀錄片的發展情形後發現,紀錄片的界線似乎不再那麼明顯,林育賢將自己對紀錄片的心得,再加上8年在業界的工作經驗,完整的應用於《翻滾吧男孩》。

翻滾吧男孩

影片拍攝完畢,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大家對《翻滾吧男孩》的看法。林育賢開始勤跑校園,從小學、高中、大專院校等進行大大小小的「試映場」。經過數不清的試映場,「超乎我們預期,不只獲得相當好的回應,年齡層從8歲到88歲的觀眾都對本片相當讚賞,這也讓我們開始評估上戲院的可能性,」短短的一句話,沒有說出當時跑校園的辛苦,林育賢只是淡淡地說明當時的情況。

很諷刺地是,「從2年前開始,我們找了無數家的發行商及戲院,但是沒有任何一家願意替我們發行,」林育賢無奈地表示。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影片想要傳達的感動,再加上當時新聞局對紀錄片也有了良好的輔導措施及補助方式,而新聞局電影處周蓓姬處長的一句話「年輕人,怕什麼,那你就自己成立公司阿!」「就賭一把吧!」他終於下定決心。為了成立公司,林育賢跟週遭好朋友借錢,成立「翻滾男孩製作公司」,由自己來發行《翻滾吧男孩》。

限於經費預算不足,也為了節省宣傳費用,林育賢與一路走來都在一起的製片,每天一起床就是騎著機車大街小巷發放海報;當有空坐下時,就開始利用網路將電影訊息盡量發送給更多人知道。幸好,這樣的辛苦有了回應。《翻滾吧男孩》終於受到傳播媒體的注意。經由電視媒體的報導,很多民眾願意花錢走進戲院,而且票房成績相當驚人,影片上映一周就已經破百萬,第二週就有中南部戲院自己跟公司聯繫,表達希望放映的意願。對照起之前沒有人看好、甚至沒人願意幫忙發行,《翻滾吧男孩》一片的成功,相信跌破許多人的眼鏡。「我真的相當地幸運,真的有許多人幫忙。」對於《翻滾吧男孩》今日的成功,謙虛的林育賢,不談過去自己有多辛苦,仍是將成就歸功於幸運、外人的幫忙。

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走,林育賢一路穩紮穩打從基層做起,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相信假以時日,他會成為台灣電影界值得期待的另一顆新星!

張貼日期:2005/12/01
更新日期:2006/09/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