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電影與文學的旅程—黃玉珊導演專訪


走訪電影與文學的旅程—黃玉珊導演專訪

文/董育麟

集結影展策展人、資深編導、教授等多重身分的黃玉珊,一直致力於以獨立製片為核心的電影工作,她所成立的黑巨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劇情片製作之外,也有不少的紀錄片作品。這位游走於紀錄與劇情之間的女導演,自稱從小就很愛聽故事,長大以後,換她來用影像說故事給我們大家聽。
 

看似偶然卻冥冥注定的電影導演夢
大學時代的黃導演,唸了一年中文系後便轉到了西洋語文系。由於對文學的濃厚興趣,接觸了大量的台灣文學作品,也發表了一些散文與小說,記得當年的系主任余光中還在她的畢業冊上寫下:「好好努力,不出三、五年你將會是一個作家。」的鼓勵話語,只是連她自己都沒想到,畢業多年後,黃導演寫的是劇本而不是小說。

回憶起從影之路,大學畢業後的她先在「藝術家」雜誌擔任編輯工作,在這期間因緣際會認識了李行導演,並自薦到片廠實習,先後參與了「汪洋中的一條船」、「早安台北」、「原鄉人」等多部國片的製作,自此,也開始了接下來數十年的電影生涯。

在片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黃導演憑著一股對電影的熱愛,毅然赴美取經,獲得美國紐約大學(NYU)的電影碩士學位,當時同期的台灣留學生們還包括目前在紐約從事數位藝術工作的鄭淑麗、李道明導演以及現在全球聞名的華人導演李安。談到如今讓台灣影壇驕傲的李安導演,黃導演說:「李安從學生時代就是一個很沉穩內斂的人,話不多但都會不時關心同學們的近況,記得我的影片「雙鐲」到美國參加影展之時,李安還特別詢問是否需要海外發行方面的幫忙。」,在美期間,黃導演完成第一部紀錄片「朱銘」,可是當時卻還沒想過將導演工作當做志業,至於決定當導演的一個轉折點,她笑說:「其實是受到當時一位資深電影人的刺激,覺得女性難以勝任導演一職,一聽之下,反而成為我前進的力插天山之歌量。」

這段看似偶然的導演路,其實冥冥之中彷彿又自有安排;目前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所的她,仍然秉持著對電影的熱愛,希望盡一己之力,培養新一代的影視專業人才。


防空洞的偶像—關於黃清埕
2005年,黃玉珊導演獲得了台灣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完成劇情片「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的拍攝,這部影片的故事是出自於導演家族成員中的一個真實故事,也揭開了日據時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故事敘述赴日求學的畫家黃清埕與相伴多年的鋼琴家女友桂香搭乘由神戶啟程往基隆的巨輪--高千穗丸,準備返鄉。未料,船抵基隆港外海時,竟遭美國潛艇魚雷擊中,黃清埕及女友與船上千名乘客皆不幸罹難。這段堪稱世界第三大船難,也是台灣歷史中的重要紀事,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懷,還遭受到官方禁論及打壓,而此大時代下的悲劇,因亦伴隨著高千穗丸的沉寂逐漸被遺忘,這位早逝的藝術家,正是黃玉珊導演的叔叔,只是船難事件發生在她出世之前,所以黃導演與這位藝術家叔叔未曾謀面,一直到大學時代,加入美術社,因為協助採訪一些旅日畫家及整理口述歷史,才驚訝發現自己的叔叔當年的藝術成就與才華。

黃導演回憶說:「小時候,家裡的人對於船難意外幾乎不曾提及,印象中只記得書桌前一直擺著一尊貝多芬頭的雕像,卻不知道那就是叔叔的傑作,大部分我對叔叔的記憶,是在爸爸的回憶錄中看到的。」片中飾演黃清埕一角的是閃靈樂團的主唱Freddy(林昶佐),當初Freddy原本是希望負責電影配樂的部分,卻在監製的引薦下,成為了該片的男主角,並為此剪掉多年的長髮;Freddy清瘦的身影與氣質看在黃導演的眼中,倒真的與叔叔有幾分相似,對於他的銀幕處女作,黃導演也頗多讚賞。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中的人物幾乎都是真實存在的,叔叔與女友的愛情故事,在船難事件後,雙方家人為他們倆舉行冥婚儀式,畫下一個淒美的句點。而當時他留下的許多作品,幾乎都托藏在好友謝國鏞家中的防空洞裡。這段台版的「鐵達尼號」結束一個正要展翅飛翔的藝術夢想,而黃導演藉由這段尋根之旅卻繼承了叔叔的藝術生命。


插天山之歌—重溫鍾肇政的文學路
插天山之歌今年,黃玉珊導演即將於11月2日再度推出最新力作「插天山之歌」。影片改編自客家文學作家鍾肇政的同名小說。鍾肇政一直是黃導演從大學時代就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拍攝此片的靈感,也是因為先拍攝紀錄片「鍾肇政的文學路」過程中發想出來的。

拍攝「鍾肇政的文學路」期間,有感於時機成熟,於是黃導演決定雙管齊下,一面繼續紀錄片的進行,一面拍攝劇情片「插天山之歌」,整部影片以低成本的獨立製片進行,除了小部分來自紀錄片的預算外,加上自掏腰包,前後湊齊了約5百多萬的預算完成該部影片的製作。影片的拍攝範圍集中在桃竹苗一帶,感覺像是重溫了一次原著小說中走訪客家莊的旅程。

影片中70%的對白皆以客家話發音,對原住民出生的女主角安代梅芳以及台語家庭長大的導演而言,都是一項新挑戰;不過黃導演認為:「語言其實不過是一個表達工具,情感與思想其實是沒有障礙的。」雖然預算有限,不過加上鍾肇政與李喬兩位客籍作家的協助,拍攝過程中頗為順利;原本已無行銷預算的黃導演,在影片完成後也因獲得新聞局的行銷映演補助而得以進行影片宣傳事宜,目前全台已有5家戲院預計上映,其餘映演尚在洽談中。

黃導演的作品從早期的「落山風」以及「雙鐲」到「插天山之歌」向來跟文學都有很深的淵源。回顧港台70年代到80年代初一些重要的電影代表作像是鍾肇政小說改編的「魯冰花」、黃春明小說「看海的日子」和「兒子的大玩偶」等等,曾經也帶動了一波文學改編電影的熱潮。即便如今在台灣,由文學改編的電影作品已趨式微,黃導演仍然深信優秀的電影與文學之間的密切性,並會繼續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插天山之歌1


女性導演與影展召集人
除電影導演之外,黃導演曾經策劃過的影展包含了女性影展、南方影展、高雄電影節、台北國際電影節等多種類型的影展,相信在電影圈「黃玉珊」的另一個代名詞,應該就是影展創辦人了,尤其以「女性影展」應屬最具代表性;多年前,黃導演曾以「雙鐲」一片獲邀參加美國紐約的同性戀影展及法國女性影展,也因此接觸了許多以女性為主題之影片。回台後,深感台灣女性影像資源的匱乏,便積極策劃「女性影展」的誕生,並擔任女性影像協會理事長,建立台灣女性影像的地位。

近年來,黃導演的工作重心逐漸南移並積極開發南部的藝術活動。由台南藝術大學主辦的「南方影展」從開辦至今,黃導演已一路與執行團隊攜手走過第七個年頭。採訪之時,黃導演才剛剛忙完「南方電影工作坊」中的影片拍攝。「南方影展」從2003年以後增設華語片競賽項目,也期待它為我們發掘更多優秀的華語電影。

張貼日期:2007/10/12
更新日期:2007/11/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