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低音歌王-郭金發


台灣也有低音歌王-郭金發


文/林蔓繻


電視台尚未開播之前,收聽電台廣播是許多百姓的重要娛樂。當時的電台,正風行自由歌唱的比賽,不分男女老幼,不須繳納任何報名費,只要有興趣就可以到各電台參賽,吸引許多愛唱歌的民眾爭相參與。


當時,郭金發的父親在台北市經營皮鞋店。早先台灣皮鞋沒有賣現成的,都是要量腳的尺寸去訂做。所以,郭金發從小就跟著爸爸一邊修理皮鞋,一邊聽電台的節目。


年僅十五歲的郭金發,在家裡皮鞋師傅們半開玩笑半惡作劇的情況下,為他報名了歌唱比賽。當時收到比賽通知的他,還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是誰替他報了名;可是天生的好嗓子,讓他在四處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順利地摘下了冠軍。


「還記得初次參加比賽時,我緊張的心臟都快跳出來。現在,看到一些少男少女個個膽大超人,一點也不緊張害羞,我非常的羨慕及佩服。」不過,郭金發緊張歸緊張,冠軍可是照拿不誤。幾乎所有電台的冠軍,都非他莫屬。


「尤其是有二三名的比賽者,每次看到我都搖頭,這下又無望了。因為電台也沒有限制比賽資格,所以是名符其實的自由歌唱比賽,連我自己後來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在郭金發的「不好意思」中,我們感受到的卻是無比的自信和驕傲!


1960年,他又去參加歌唱比賽,但是這一回,裁判團決定不能再讓他參賽了!因為他每次拿冠軍,再比賽還是會得第一名,這樣沒意思,應該讓他去灌唱片當歌星。


所以,就由裁判團的主審葉俊麟老師──台灣很有名的作詞家和作曲家──引薦之下正式踏入歌壇。十七歲那年,在鈴鈴唱片公司錄製了個人的第一張唱片,讓《夜都市》、《半暝三更》紅遍半邊天。


初入歌壇還是新人時,郭金發隨著電台主持人到雲林登台演唱。第一次遠離家鄉這麼遙遠,再加上跑一次「通告」都要一兩個星期──離家的鄉愁,難免讓年少的郭金發有些難受。再加上,過去僅有知名的大歌星,能被電台安排住進旅社,當時還只是新人的郭金發,就只能跟其他的新人們,一起住在電影院或者是戲台附近的空房間。


當時的心酸與難受,仍令他有些感慨。不過歌友在當時的支持與認同,卻是他最大的力量與快樂。雖然在過去,不像現在的歌星有瘋狂的粉絲熱情追隨,送上各式各樣的禮物,但只要他收到歌友的花、錦旗、花籃,就會令他感動不已。


隨著他不斷的努力、一口親切的台灣國語,終於深入人心,逐漸在歌壇闖出自己的一片天。1963年和鈴鈴唱片公司另外三位基本的男歌星,林春福、陳木、賴謙祺,組成了四騎士合唱團,以四聲合音來唱流行歌曲,風靡全國。


1964年加入金星唱片公司,發表了《溫泉鄉的吉他》,這首歌曲也是當代的知名歌曲。


1964年和易原、周遊、陳楓一起演出歐雲龍導演的電影《有話無地講》之後,郭金發就正式入伍,成為了海軍。在軍中一視同仁的教育下,他利用在軍中的機會,不斷地進修,學習關於信號方面的專業知識。雖然僅有國小學歷的他,一樣認真地學習英文及摩斯密碼。


在軍中令郭金發印象較深的事,就是當時的輔導長,非常喜歡歌后美黛。「他經常會來問我,你有沒有見過美黛呀!她最喜歡什麼……」這些小插曲,讓郭金發現在回味起來,仍然覺得相當有趣。


在海軍服完一年的兵役後,郭金發被調到藝工隊。雖然還在當兵,他卻是一邊當兵,一邊利用休假時錄製唱片。1965年參加電塔唱片公司,灌錄了《愛你入骨》、《七逃人的眼淚》、《最後的一封信》、《生命的太陽》,當年唱紅了不少歌曲,當然也包括許多電影的主題曲。


雖然不見其人,但唱片卻依舊發行,成為一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歌手。他一點都沒有現在男藝人的苦惱,擔心當兵時,無法上節目曝光,而被觀眾遺忘,等退伍之後,又要一切重新來過。


郭金發的知名度及實力,已經讓電影公司替他「數饅頭」,就等著他退伍!而且,就在他退伍後的第三天,立刻就開始了電影《慈母孤兒淚》的拍攝工作。隨著電影票房長紅,造成全國轟動,再加上年輕時的他,長得英俊瀟灑──當時的郭金發,可以說是當代最有票房、最受歡迎的歌王了!


之後,他除了拍攝電影之外,就是隨片登台演唱。因為當時的西餐廳正在流行,聘請一些知名歌手駐台演唱。為了家計及幼小的孩子,當時約二十五六歲的他,開始在各西餐廳四處演唱。


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成立,郭金發被邀請參加主持每日一星的節目,在電視的帶動下,讓他的知名度再次提升。


在那個年代,國語為主流語言,台語則難免被視為「次語言」的感覺。唱片公司以國語唱片較為流通,再加上當時的十二吋唱片的售價較十吋唱片高(有些類似在過去唱片僅要一百多元,但CD唱片動輒三四百元),唱片公司為了能讓台語唱片賣更好,所以僅以售價較低的十吋唱片發行台語歌曲。


可是郭金發則向唱片公司老闆反映,既然他為當紅歌手,唱片又賣得好,再加上十吋及十二吋的稅金都是一樣的,何不嘗試發行台語十二吋唱片呢?雖然老闆還是持保守態度,郭金發決定採用「激將法」,告訴老闆有別間唱片公司願意幫他出十二吋唱片的情況下,順利讓老闆點頭,讓他成為當代第一張、第一位以十二吋唱片出台語專輯的歌手!


郭金發總共發行了約一百多張專輯。雖然每一首歌,他自己都很喜歡,因為歌曲中都有其特殊意義及感受。「聽友們最熟悉、最喜愛的歌曲,應該非《燒肉粽》莫屬了吧!」郭金發笑著說道。


很難想像吧!在杜哈亞運棒球冠軍賽,《燒肉粽》變成中華隊抗日致勝的加油戰歌。只要《燒肉粽》樂聲一響起,球迷們就如同聽到天籟,瘋狂地為球員們加油!雖然是播放一個女生唱的電音版本,但還是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原唱郭金發渾厚低沉的《燒肉粽》。


《燒肉粽》原來歌名叫做「賣肉粽」,是1949年張邱東松所作的詞曲。當時台灣正從戰火中脫離,一切都在重建中,社會物資波動很大,民眾生活都很困苦,做小生意的人都會沿街叫賣。


郭金發回憶小時候在父親的小皮鞋工廠裡,一邊聽師傅敲敲釘釘做鞋,一邊也常聽到「燒肉粽」叫賣的聲音。他神情凝重的說:「有的賣肉粽的連腳踏車都沒有,三更半夜背著一個籃子,裡面裝幾個肉粽煨一個小爐子保溫,大冷天也這樣出來賣,有時候還遇到下雨……」所以,他唱起《燒肉粽》這首歌時,總是特別地有感情。


隨著《燒肉粽》這首歌的走紅,知名度甚至於遠傳到日本,受到NHK的注意及邀請。郭金發在良山兄與呂金守的陪伴下,到日本演唱該曲目。當時的司儀用《蘋果花》這首日本當代的歌曲,來引薦郭金發的《燒肉粽》。


郭金發也曾經因為這首歌曲,實在是太紅了,而真的從事過「燒肉粽」的事業。當時決定經營燒肉粽事業的關鍵點,是第一間麥當勞旗艦店在民生東路開幕後,「速食熱」吸引了眾多的人潮。讓郭金發感覺到,「其實,粽子也是一種另類速食」,因此決定要經營肉粽生意。


當時郭金發的冷凍燒肉粽,還外銷至日本,相當出名。只可惜,後來因為「大家樂」的盛行,再加上「勞工法」的誕生,勞工不但相當難請,且成本也高出許多。在為了降低成本的考量下,郭金發決定與廠商開發以自動機械化包肉粽機器來取代人工。但因為當時開發新機械的基金相當的龐大,而且技術又還不成熟,在資金幾乎用罄後,只好忍痛抽手放棄肉粽店的投資。


愛唱歌的郭金發,不只唱別人的歌,也很喜歡自己作曲。1970年時,一位遠親因故離家出走。那位遠親的家人告訴郭金發,他非常喜歡聽郭金發唱歌,希望郭金發能幫忙唱一首歌,勸他回來。


在如此的機緣下,郭金發創作了一首《勸回頭》。當時參加了中國電視公司金曲獎節目,獲頒金曲獎及金詞獎。


之後,陸續創作的歌曲,也都深植人心。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為什麼》、《命運的鎖鏈》、《媽媽我要做好子》、《行船的人》、《天涯浪子淚》……都曾經紅極一時。


1992年,由「文化總會」主辦的「鄧雨賢作品音樂會」,首次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在謝愛潔教授的推薦下,認為郭金發的低沉嗓音,很適合詮釋鄧雨賢老師未曾發表的《風中煙》。在當時國家音樂廳裡,流行歌唱者是不能在國家音樂廳裡演唱的,而當時郭金發以民俗歌謠演唱員的身分登臺,是相當榮譽的一件事。當時就連鳳飛飛與鄧麗君等歌手申請,也未被批准。因此,郭金發成為了第一個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唱的流行歌手!


對郭金發而言,進入歌壇讓他學習了相當多的人情世故。唱歌是他的最愛,而他的太太則是他背後溫柔的力量。在他事業忙碌南北奔波時,將三個孩子照顧得相當好,讓他可以專致於事業上。從年輕到現在,他和老婆都以「Honey」互稱,如果在外面遇到有女人對他示好,他還會回家跟老婆自首,夫妻鶼鰈情深連朋友都稱羨。


身為台語歌壇的資深前輩,郭金發完全沒有身為大哥的架子與老觀念。他覺得現代新的歌手及新的台語演唱方式,也是另一種詮釋台語歌謠之美與藝術的方法,並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現代與過去的台語歌手及歌曲,都各有其特點及優缺點。但如果可以,能與現代新台語歌手合作,他則會偏向整合過去與現代的優點,改進缺點,讓歌曲更為動聽。


但隨著歌廳的沒落,再加上唱片市場在盜版猖獗的影響下相當不景氣,郭金發只好轉到電台發展。主持的節目為星期一至五,下午一點到五點的「台灣音樂情」。


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最好的歌聲,獻給每一位喜愛他的歌友們!他希望有一天,新舊世代也許可以合作;也許,歌聲可以用更好的技術保存下去;也許……只要還能夠繼續唱下去……

張貼日期:2008/08/20
更新日期:2008/08/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