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吳汰紝導演展開一場「尋情歷險記」


跟著吳汰紝導演展開一場「尋情歷險記」

文/余智虹


紀錄片內容包羅萬象,也許是單純記錄某個事件,或是急於喚起社會關懷,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愛情」,在紀錄片的領域卻很少被提起,描述愛情的詩歌常能傳頌千古,探討愛情的電影更是不計其數,愛情可以是一盞明燈照亮彼此生命,也能是一把烈火灼傷數人,而愛情與婚姻真實的面貌究竟是如何?不妨與吳汰紝導演一同展開這場現代男女的「尋情歷險記」。


結婚究竟是幸福或災難的開始?
「尋情歷險記」的拍攝計畫起源於吳汰紝導演在三十歲那年,半年間一連接到七張喜帖,同時,好姐妹也突然丟來紅色炸彈,宣佈告別單身,對於一樣屬於情路不順的好姐妹如何找到如意郎君,並下定決心結婚,吳導演感到十分好奇,深入研究後,發現背後有個重要的推手-陳海倫媒婆。吳導演因此認識許多對經由陳媒婆配對成功的夫妻,並紀錄這些主角們如何點燃婚姻中幸福的煙火,彌平爭執的戰火,攜手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尋情歷險記」的靈魂人物-陳媒婆以獨特的作媒手法措合無數對新人,她篤信「人皆可夫,人皆可妻」,乍聽之下似乎是個很麻辣的觀點,其實是陳顧問認為每個男女都能扮演好丈夫與妻子的角色,因為愛情與婚姻也是一種人際關係,重點在於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好好地與另一個人相處。


談到相親這個傳統卻不退流行的尋情活動,吳汰紝導演不諱言自己也試過不少次,但感覺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相親說穿了就是提供一個管道增加認識異性的機會,而在「尋情歷險記」裡,她更想探討的是現代人有沒有能力與另一個人好好相處,以及是否清楚自己想要的對象到底是怎樣的人。吳導演並以自身為例表示,仔細回想自己的人生,其實所謂「對的人」-意指完全符合自己理想條件者也曾經出現在生命中,只是當時沒有好好把握機會,不知道原來自己想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於是錯過。很多人在人生中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許在事業上很清楚自己的目標,但在情感關係上,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所以她認為及早看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對象,並且好好地經營兩人關係最重要。


歷險的定義?
俗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吳導演則認為婚姻是一場冒險,除了跨進婚姻的那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氣外,進入婚姻後,才是真正歷險的展開,這是一般夫妻所面臨的歷險。而在「尋情歷險記」裡,特別的地方是導演也在片中進行自我的歷險,不僅大膽剖析自己的感情狀態,更將面對愛情時的盲點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其實一開始吳導演並沒有把自己放進紀錄片裡的念頭,純粹只是想知道這些人在婚姻關係裡面臨怎樣的問題,還有為什麼好朋友可以這麼輕而易舉地進入婚姻之中,尤其在過去,他們都認為結婚是一件很難的事。後來吳導演發現結婚並不是考慮得久才算謹慎,真正清楚自己要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然後找個志同道合,可以一起經營這段關係的人。此外,一定要對自己及對方誠實,不能嘴巴上說只要兩人相愛就可以結婚,但實際上卻還希望對方要有房子、有車子、有鑽戒。因此,吳導演認為在「尋情歷險記」裡,歷險除了表示對於兩人結婚後的生活須充滿智慧用心經營外,還有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的惡魔。


乍看之下,「尋情歷險記」彷彿是一部政府擔心結婚率太低而委託製作的鼓勵結婚電影,或是為陳媒婆所開設的顧問公司進行置入性行銷,但其實並非如此,吳導演認為結不結婚是個人的自由,就算不打算結婚,只想談戀愛的人也是要面對與另一半相處的問題,因此,當一個有能力經營關係、創造樂趣、解決問題的人,是現代人必修的一門課。


該如何發現自己要什麼
現代人最清楚的是自己不要什麼,一旦問到「你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卻答不出來,尤其在感情關係上,大多數人都想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人,其實一段關係能否穩定維持,有一半的關鍵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吳導演認為想要擁有怎樣的情感關係,先找個成功的典範,請教別人如何進行良好的互動是最快的方法。比如想當作家的人,一定會先去閱讀自己欣賞的作家或是名作家的作品,在維持良好的情感關係上也是一樣。


經過拍攝「尋情歷險記」的洗禮,與影片中的主角們經過三、四年的相處,吳導演認為自己改變很多,尤其在過去對於擁有美好的情感關係,她常感到沮喪,但在影片中這些人物身上卻看到了希望。她認為這些人並非天生就是白馬王子、白雪公主,一相遇就注定從此幸福快樂地活在城堡中,他們是在真實生活中,認真努力地去解決相處上的問題,並且對彼此不離不棄。影片中有一對二度婚姻的夫妻,每次出現都讓吳汰紝導演眼眶泛紅,因為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個人雖然曾經失敗,但在十年後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站起來,讓自己走過當初那段失敗的婚姻,並將新的情感關係建立的更好,吳導演認為這段很能投射出她自己,走出過去的失敗與錯誤,重新建立夢想跟理想。她也認為人生中有個希望很重要,看到影片中的主角們努力去創造自己希望的婚姻生活,寫出自己專屬的愛情故事,「幸福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這是吳導演最想傳達給觀眾的概念。


「尋情歷險記」不同於一般談家暴、勞工權益被壓榨等社會議題的紀錄片,而是將婚姻關係中較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吳導演認為紀錄片與劇情片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內容都是真實發生在社會中的事,不管是好是壞,悲慘或幸福,其實都與觀眾無關,觀眾應該注意的是透過這些故事,好好地去思考在人生中要怎麼導、演好屬於自己的紀錄片。


製作與發行
拍攝「尋情歷險記」的過程經過大量的訪談,再使受訪者重現現場,許多拍案叫絕的夫妻鬥嘴場面才能活靈活現於觀眾眼前。吳汰紝導演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常有很多感覺打中自己的內心,逼得她不得不去檢視自己的情感關係,於是片中才會出現導演自我剖析感情的狀況。雖然過去吳導演拍攝紀錄片的成績傲人,但愛情與婚姻的議題十分龐大,一開始其實她也沒有自信可以處理好,尤其在紀錄片的形式中,訪談易流於枯燥乏味,特別需要小心處理,「尋情歷險記」的大量訪談部份曾令吳導演相當苦惱,但沒想到後來卻成為本片特色。


除了拍攝過程煞費苦心外,本片的發行計畫更是獨樹一格,當初經過半年的試片,發現觀眾反應很好,但嘗試找了幾家發行商後卻都無法落實影片發行計畫,某天吳汰紝導演與工作夥伴在開車時,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五百壯士」集資計畫,尋求五百位觀眾,每人投資ㄧ萬元為電影宣傳發行基金,想到這個點子時,車裡的音樂剛好響起七匹狼的「永遠不回頭」,於是大家決定放手一搏,大膽實踐這個計畫。而吳導演也於第一場在新竹荒野保護協會的試映會上,首度提出「五百壯士」集資計畫,沒想到現場僅有的4位觀眾裡就有3位願意投資,也讓工作團隊士氣大振,而後也陸續募集到將近200位願意投資「尋情歷險記」上映的歷險者。吳導演認為「五百壯士」集資計畫的成功,帶給她的鼓舞比拍紀錄片還大,原來人真的可以勇敢做夢,並且一步一步實踐夢想。


吳汰紝導演的作品常是各大影展的常勝軍,從2002年的《快不快樂四人行》即獲得2003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4年以《再會吧!1999》勇奪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瑞士真實紀錄片影展青年獎首獎,拍紀錄片對吳導演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只要對一件事有興趣,就能跟受訪者說,「我在拍紀錄片,可以讓我拍嗎?」而且拍紀錄片還能學習他人的智慧,體驗不同的人生,回到自己生命後會產生一種不一樣的力量,這就是吳導演喜歡紀錄片工作的原因。


吳導演也表示,若是純創作而不考慮商業放映的話,她的經濟條件及生活品質其實可以維持的很好,沒有外界想像中紀錄片工作者都很困苦的窘境。等到想把作品推上院線,產生更大影響力時,她才驚覺紀錄片真的是弱勢,因為沒有商業性,只能算是小眾市場,甚至很多人還以為紀錄片拍的都是八年抗戰之類的內容。但透過這次募集「五百壯士」的集資活動,全台走透透的辦試映會也成功的為紀錄片開拓更廣大的市場,因為參與投資的壯士們,大部分都不是紀錄片的觀影族群。


「世上最可怕的災難,就是不再相信愛情!」、「愛情毀滅人的力量不亞於戰爭」這些劇中的經典台詞輕易地道出現代社會面臨的愛情問題,誠如吳導演所說:「愛情是個公共議題」,也是一門爸媽不會教,學校學不到的功課,唯有親身經歷才知箇中滋味。「尋情歷險記」已於8月28日全台上映,不管是身陷戀愛粉紅漩渦中,或是剛逃離愛情監獄,都別忘了把握機會進戲院欣賞吳汰紝導演笑中帶淚的寫實愛情紀錄片「尋情歷險記」。

張貼日期:2009/09/14
更新日期:2009/09/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