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尬到贏!「街舞狂潮」導演蘇哲賢尬出電影人生


堅持尬到贏!「街舞狂潮」導演蘇哲賢尬出電影人生

文/余智虹

每年有許多影視相關科系的學生作品出爐,但能將畢業作品推上大銀幕的不多,同時以畢業作品的規格還特地拉拔到法國拍攝的學生導演,恐怕僅剩蘇哲賢一人,究竟是怎樣的信念讓蘇哲賢導演堅持追求自己對影像創作的夢想,燃燒到最後一刻,透過本次專訪將進一步了解蘇哲賢導演及他的電影夢。

從畢業製作到上院線發行
1983年出生的蘇哲賢導演,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畢業,在校同時輔修電影系,畢業後進入台藝大應用媒體所就讀。在學校一向都是拍劇情片,對紀錄片產生興趣,蘇導演認為自己受電影圈前輩影響甚大,包括楊力州導演、張榮吉導演等。談起「街舞狂潮」這個畢業作,蘇哲賢導演則瀟灑地說,能不能畢業不是重點,頂多就是領個肄業證書,反正在電影圈裡學歷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太快畢業,誰來繼續完成「街舞狂潮」這個題材。

「街舞狂潮」從2007年4月開始製作,蘇導演表示,從那時開始對紀錄片這種真實電影著迷,而就國片大環境來講,在連續幾部賣座國片的帶動下,台灣電影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回春,可是近幾部國片的型態總讓人有種重複感,不管是製作手法或內容,這些電影看起來都有點相似。另外,加上資金的考量,蘇導演開始認為紀錄片是一條該走的路,而為什麼會是街舞這個題材,蘇導演不只被問過幾百次,除了考量到街舞這個題材的紀錄片還沒有人拍過外,一般紀錄片工作者普遍被認為是文青或人類學家、社會觀察者等,感覺似乎跟街舞的形象不搭。因此,蘇哲賢導演想作一個年輕人會感興趣的題材,傳達紀錄片也可以很熱血的概念。

「街舞狂潮」的主角們
全台灣跳街舞的人這麼多,為什麼要拍阿倫及「八個小孩」?每當被問起這個問題,蘇哲賢導演的一貫反應就是:「如果你覺得還有誰更適合被拍,誰有被紀錄的價值,那就趕快去拍他們吧!」蘇導演認為,在洽談了許多街舞團體後,選中這批主角只能說是直覺加上上帝的安排。


「街舞狂潮」影片主角阿倫雖然是六年級生,不過卻與六年級後半段跟七年級前半段的人擁有共同的記憶,同樣在台灣街舞最生猛的時代長大。街舞有太多人在跳,可是能持續跳17、18年真的很少,2007年「街舞狂潮」開拍時,影片主角阿倫也正處於轉折期。他在台灣音樂最有活力時成為藝人,隸屬於「The Party」這個男子團體,然後沉潛當個Dancer,在慢慢被世界遺忘的時候又被導演找到,當時他也正要去法國參加世界街舞大賽。


「八個小孩」雖然在校園及街舞圈有點名氣,但其實就是一個地下舞團,導演覺得「八個小孩」與阿倫代表著台灣兩個不同的街舞世代。「八個小孩」跟現在許多跳街舞的小孩一樣也是從學校社團開始,而特別的是他們來自不同的高中,雖然他們不像阿倫一樣,把街舞當成生命的全部,甚至個個都是高材生,在放榜後有5個上台大、2個上政大、1個就讀中山醫學院的佳績。但即使玩樂,他們也是卯足全力在玩樂,投入街舞。在拼完大學指考後的高中生涯最後一個暑假,想做點什麼好讓這個暑假沒有白費,於是「八個小孩」組團參加捷運街舞大賽。

蘇導演認為「街舞狂潮」不是一部要讓觀眾看到街舞技巧多華麗,或是告訴大家街舞是什麼的電影。所以,也許有人覺得比阿倫或「八個小孩」厲害的人還很多,但對導演而言,最重要的是這群人有沒有熱情,是否有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雖然無法精確定義熱情,但蘇導演自認對熱情的標準很高,要親自接觸過才知道對不對味。而就像蘇哲賢導演所說的,「從一張照片可以反應出攝影師的樣貌」,「街舞狂潮」這部紀錄片也忠實反映出蘇哲賢導演熱血的人生態度。

拍攝「街舞狂潮」的過程
雖然拍攝過程號稱「一路硬幹」的拍完,但蘇哲賢導演至今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投入「街舞狂潮」的製作過程非常有趣,包括為了宣傳賣票去西門町跳街舞,結果因為沒有申請許可被警察追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因為他從來不知道2010年了,跳街舞還會被警察追。但蘇導演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阿倫教家扶中心的小朋友跳街舞的情景,因為阿倫在家扶中心教舞的時候,散出去一種「分享」的氛圍,這種「分享」的概念,就是蘇哲賢導演這2、3年拍攝「街舞狂潮」以來,一直在思索的街舞精神。街舞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瘋狂叛逆,而是基於一種「分享」的概念,街舞才能在街頭文化中深耕發揚光大。

「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贏為止」-關於「街舞鬥士」阿倫
號稱「街舞鬥士」的阿倫今年「高齡」37歲,拍攝「街舞狂潮」時34歲。從國、高中就開始混進舞廳偷學舞的阿倫,其實與許多6年級世代一樣,受中視「六燈獎」、「TV新秀爭霸戰」、「來電50」、「動感99」等節目影響甚深,年輕一代的觀眾甚至不知道「來電50」竟也與舞蹈有關,但阿倫仍印象深刻地表示,「來電50」節目一開始時,曹西平跟何篤霖會出來跳舞。而影響阿倫最深的則是1990年獲得台視「五燈獎」五度五關的舞蹈團體-蓋世太保,也是阿倫街舞的啟蒙者,而後阿倫參加「龍兄虎弟」獲得L.A. BOYZ舞蹈比賽冠軍,唱片公司隨即找上門,之後便以「The Party」出道。這次被蘇哲賢導演挖出來拍紀錄片,阿倫坦承有從兵馬俑被挖出來重見天日的感覺。走紅時,每天都有粉絲在樓下等他,當時也覺得人生這樣就算成功了吧!而現在阿倫則認為好好把握時間,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阿倫認為跳舞的人會把想法透過舞蹈表達出來,可是其他人可能無法理解舞者想表達的意涵,可是「街舞狂潮」的剪接師做到了!她把阿倫對街舞的堅持與熱情傳遞出來,這也讓剪接師李念修入圍第47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阿倫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單純,就是很熱愛街舞跟音樂,但是為了完成這個理想,必須從事商業活動,或做一些不太願意做的事。比如說有一陣子都必須穿的很緊的衣服宣傳,衣服前、後面還會挖洞等等,這些為了達成理想所要做的努力與犧牲,蘇哲賢導演都忠實地用鏡頭記錄下來,讓觀眾知道夢想是就算有所犧牲還是要繼續努力實現的!而沒在鏡頭出現的,則有限制級的犧牲,包括有一次去香港大富豪夜總會表演時做了地板動作,之後酒店的媽媽桑竟然希望阿倫能去酒店表演地板動作,不過前提是要穿丁字褲跳,這個瘋狂的提議嚇壞阿倫,雖然酬勞豐厚,還是令人望之卻步。

阿倫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能有機會成立一個「街舞狂潮青少年育樂中心」讓青少年可以有一個正當、正常、安全的管道學習街舞,而正好阿倫現在也在郭台銘先生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擔任街舞總教練,以街舞抒發高科技業界龐大的工作壓力。

下一個目標
10月25日就要收拾行囊當兵的蘇哲賢導演,認為自己退伍後還是會繼續拍跟「夢想」有關的題材,不管是拍劇情片還是拍紀錄片,蘇導演覺得有夢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蘇導也引用自己的偶像尚雷諾導演的話,「一個導演一輩子只會拍一部電影,就是不斷的重複第一部」,所以電影裡阿倫說「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贏為止!」蘇哲賢導演認為自己到80幾歲快死的時候,還是會一邊手發抖,一邊說:「80幾歲了,還是尬吧!尬到我死為止!」理想跟夢想的主題永遠不會被遺忘。

阿倫則認為參加世界街舞大賽不是重點,重點是台灣的街舞不能在世界缺席,而在法國舉辦的世界街舞大賽使用的場館是原本法國要舉辦奧運的地方,相較於台灣的街舞同好只能隨便找塊空地練習,待遇懸殊。這也讓阿倫想要趕快成立一個屬於街舞的育樂中心,讓青少年有個安全的地方可以發揮,得到更多的知識,父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小孩不知道跑去哪裡跳舞。

從阿倫跟八的小孩身上的學習蘇哲賢導演覺得這次的合作,帶給他最大的價值就是「不要放棄」,就像阿倫每次的活動及比賽,其實到了最後一刻都還是有很多問題出現,包括錢不夠等,加上身邊的人都會跟他說「算了吧」,就像蘇導演的爸媽也常勸他「算了啦,要不要好好找個工作」,但是他還是認為,不管如何就是要堅持下去,不管幾歲,找到夢想的東西就要卯足全力去爭取。「八個小孩」的環境雖然相對比阿倫好一點,但在他們身上還是看的到那種對夢想的奮鬥,蘇導演覺得自己能做的就是趁這兩個世代都還沒消失時,趕快把他們紀錄下來,尤其是90年代那種「衝出來」的幹勁,蘇導演認為以後真的不會有了。

「八個小孩」是台灣學街舞比較成熟的世代,以興趣為基礎加入社團,各自精進舞藝,而阿倫那個世代是跳街舞被當成瘋子、叛逆,旁人會投以異樣眼光的年代。也許100年後,會有人調「街舞狂潮」的帶子出來看,原來台灣街舞曾經歷阿倫及「The Party」這樣的年代。

阿倫則認為自己在看自己的時候都會有盲點,這次透過鏡頭看見原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這樣,是一種難得的學習,他也感激導演為彼此創造了這樣的機會。阿倫也特別提到,就像在世界街舞大賽輸了的時候,他一直問蘇導演他是不是跳錯了,不該跳這種style。沒想到蘇哲賢導演說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他說「我們在台灣時,花了這麼多錢請國外大師來教我們,希望我們也能變成大師,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要跳我們自己,而且要把自己做到最好,要有信心,真正世界性比賽的時候,不是在比誰把某種舞,某種style跳到最好,而是在比誰把自己跳到最好,重點是有沒有把阿倫這個人跳到最好」。

最困難的環節
蘇哲賢導演認為「錢」是每個過程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環節都跟錢有關,一開始畢業製作時期是挖自己的錢出來拍,後來雖然與CNEX合作,但錢還是不夠。最複雜的階段則是在發行時,尤其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做院線發行的街舞紀錄片,雖然說是紀錄片,但又有劇情片的元素,這個市場的策略沒有前例可循,街舞的對象又比較特別。蘇哲賢導演覺得自己其實不會去埋怨大環境,只是他認為對於新導演來說有點磨練的是,在學校只有教怎麼拍電影,沒有教學生在這種商業體系下要怎麼生存,怎麼適應。他認為這樣很危險,因為實情不是只有單純拍電影這麼簡單,還要考慮到發行等一些後續很複雜的東西,這是學校教育要加強的地方。

同時,蘇導演也覺得台灣在這波電影景氣復甦帶動下,現在出現的作品往往又太商業化,雖然不是什麼壞事,畢竟也很久沒有像現在以商業導向為主的拍片風格,不過他認為還是要保存一些不被商業浪潮控制的人。他也期許跟他一樣新一代的導演能出現幾個像蔡明亮導演這種創作型的人,再搭配一批很會拍商業片賺錢的導演,這樣台灣的電影環境就很完美了!就像舞蹈教室有專門賺錢的,也有像阿倫這樣浪子型的街舞鬥士。蘇導演認為,有多元的創作出現對電影來說才是好的循環,尤其現在創作型的導演籌資都很困難,可是也不能整個電影圈一直重複同樣類型的電影,一直重複是藝術的末路。但是,每次的創作都要建立在上次成功的基礎上,台灣電影現在整體環境算好,應該趁現在多培養觀眾進戲院看電影的習慣。

「街舞狂潮」從2007年4月開始拍攝,到2010年除夕前一天拍攝完畢,並於2010年10月1日於全台各戲院上映。由一個畢業製作起步到全台院線發行,蘇哲賢導演以自己熱血的人生態度拍出深具感染力的作品,希望藉著「街舞狂潮」帶給觀眾堅持夢想的理念。

張貼日期:2010/10/20
更新日期:2010/10/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