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嘲弄的荒謬喜劇《寶島漫波》


反諷、嘲弄的荒謬喜劇《寶島漫波》

文/劉秀玲


「寶島曼波,曼波寶島,寶島天清雲薄薄……」這首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經典台語歌曲「寶島曼波」,如今將搖身一變成為國片《寶島漫波》,和輕快、歡樂的音樂旋律不一樣的是,國片《寶島漫波》講的是你我都相當熟悉的經驗-詐騙集團。

故事從三位傻瓜綁匪開始,藍領工人阿忠因生活困頓,只好淪為綁匪,和夥伴一同綁走一位名叫喬治的小孩,他們在電話中勒索小男孩的媽媽,卻被誤認為詐騙集團,而正牌的詐騙集團首腦Toro意外攔截了這通電話,預計要詐騙這位心急如焚的媽媽。白領階級阿光因經濟不景氣被資遣,走投無路之際加入了同學Toro的詐騙集團,引發出一段充滿瘋狂、諷刺,卻又洋溢人性的感人故事。《寶島漫波》的故事採用詐騙和綁架雙線發展,詐騙的一方是像是白領階級一樣光鮮亮麗,舒適地坐在辦公室中,透過科技產品輕鬆騙取他人的財物,綁架的一方則是飽歷心酸的藍領階級,日夜勞動為了一家大小的三餐溫飽而努力,甚至做出如綁架的不光采之舉,「綁架最重可以判到死刑,而詐欺頂多關個幾年就出來,很奇特的現象。」王導演如是說

「人性」是電影的重心
《寶島漫波》其實是改編自民國93年聯合報小說首獎〈我不是故意的〉,故事內容以詐騙集團為主,王啟在導演認為,若要拍成電影原著故事內容略嫌單薄,於是後來加入綁架的情節,來襯托主線的詐騙故事,也讓電影內容更加豐富和有層次,同時也開啟王導演研究詐騙集團的契機。

詐騙在台灣相當普遍,為讓電影內容更貼近真實的狀況,王啟在導演曾到警察局進行田野調查,翻閱了許多詐騙相關檔案,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詐騙手法,甚至還有模擬各種情境並教導詐騙成員詳細應對方式的教戰守則課程。由於相關資料多是重要證物,為讓導演能仔細研究,警察們還特地打成文字檔供劇組使用,王導演對於這些警察的幫忙相當感動。

收集這麼多詐騙資料,從中導演感到心痛的是很多人被騙一次就算了,詐騙集團還會繼續編理由再騙第二次、第三次,許多老榮民的積蓄就這樣慢慢被詐光,而被詐騙的民眾多半集中於中南部的老人家,被詐光積蓄的他們心灰意冷,有的甚至會尋短見,所以,電影裡也安排了小戽斗飾演被詐騙的獨居老人,凸顯這個融合各種社會問題的現象。「這些沒有人性的詐騙份子卻利用『人性』」來詐財,所以,我要在這部電影裡面講『人性』」,王導演想要透過電影控訴這些「殺人兇手」。根據導演的調查,台灣一年因詐騙報案的約有20多萬人,總金額更超過新台幣百億元,目前詐騙集團更轉移陣地至大陸、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選角指標:外型
為打造《寶島漫波》中十幾個外型迥異、個性鮮明的角色,王啟在導演第一個考量的是「外型」,認為綁匪就要有綁匪的樣子,警察就要有警察的氣勢,王導演更表示,由於電影的表現時間短,只要外型對了,觀眾的印象自然鮮明。電影《寶島漫波》中出現的多位新演員,王導演表示,雖然他們大部分沒有電影經驗,但都有一定的舞台劇等戲劇訓練,演出方面不成問題。

選擇名模姚彩穎飾演男主角的老婆,王導演表示,當初想找一個有傻大姐性格的女演員,姚彩穎的外型還蠻符合的,而且姚彩穎對自己的演藝生涯很有企圖心,在片場時,他就有發現她的劇本記滿密密麻麻的註解,證實她很專注於表演上,只可惜媒體只對她過去抽菸的舉止有興趣,掩蓋了她的努力。由於,姚彩穎過去所接演的角色多是名模或是情婦,《寶島漫波》中家庭主婦的角色對她反而是種全新挑戰,王導演也清楚姚彩穎和屈中恆的搭配有點唐突,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趣味,讓電影更有效果。

屈中恆所飾演的失業丈夫是一個不容易掌握的角色,王導演說,這個男主角阿光在電影前半段是個善良樸實的丈夫,後半段卻變成精明的詐騙成員,這些情緒、行為的轉換必須要有說服力,需要一個硬底子的演員來飾演,「屈中恆成功詮釋出在鋼索上行走,那種搖搖晃晃的不安感」,故觀眾可以看到屈中恆因為失業而踏入詐騙集團的無奈心情,又因為良心不安而有各種心理和生理的反應。王導演表示,他不喜歡演員“演出”情緒,而是將情緒暗藏在電影情節中,種種具有象徵性的細微動作,就等觀眾們看個仔細。

導演:一直在想要如何騙人!
《寶島漫波》從籌備、拍攝到完成大約花了兩年的時間,尤其是劇本。王導演表示,《寶島漫波》的劇本花了相當久的時間,是因為劇情需要環環相扣,所以和另一位編劇針對細節琢磨了很久,「其次,我和編劇一直在想要如何騙人!」王導演哈哈大笑地說,他們很努力想要編出一個全新、沒人用過的騙術,可惜沒有成功,由此可知詐騙集團相當厲害,而且一人還必須飾演好幾種角色,《寶島漫波》中利用小貨車當做移動式基地台的點子,就是來自於警察局中已經偵破的詐騙案件。

觀眾或許會發現,電影中的詐騙集團竟然會有寺廟禪修、捐款等等矛盾的行為,王導演說,他覺得電影中添加這些看似荒謬的部分,會變成一種趣味性,喜劇常用這樣的手法,不過許多的荒謬累積起來時會形成很大的悲劇,《寶島漫波》就是這種讓人心酸酸的喜劇。王導演還表示,會在寺廟禪修的人不見得都是好人,也有做了壞事來廟裡面懺悔求心安的,藉機諷刺一下這些表裡不一的人,「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壞人了,大家都去拜拜就好。」

首位詐騙題材的國片導演
王啟在導演坦言,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是第一個拍詐騙題材的國片導演,他捨棄所謂藝術的技巧,只想拍一個有趣又好看的電影,「任何影像都避免不了『幽默』兩字」。王導演認為,觀眾花錢進戲院並不想要揹負什麼沉重的心情,讓他們看了開心愉快就好,當然電影有許多面向,他覺得國片可以再多些有趣的內容,並應貼近人民的真實現況。

與免費的電視劇相比,王導演覺得拍攝讓觀眾願意花錢看的電影更有壓力,所以必須研擬更好看的劇本,更加緊湊的情節,不讓電影有沉悶的時刻。「電影拍完之後就是觀眾的!」這是王導演發現戲院觀眾在他意外之處爆出笑聲時的心情,他認為觀眾是無法控制的。

人世間的是非善惡
王啟在導演提到,佛家有說到「如是觀」,其概念是說世界上許多的都是用道德、法律去規範,但依如是觀的角度來看,是非善惡都不重要,重點在於所有的事情都有因緣果報,沒有人能夠在法律或道德上去確定一個人行為的好壞,因為背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所以,王導演特地讓電影的每個人都有其良善的一面,「不過,並不是說有這些原因就合理化一些不好的行為,而是凸顯做壞事後的那種良心不安的一面」,如主角阿光嘔吐、塞錢給獨居老人等。另外,最讓導演印象深刻的是,有位高中生觀眾看完台北電影節播放的《寶島漫波》留言說:可以感受到臺灣人民的善良,這番話除讓王導演驚訝,他更開心電影雖運用了這麼多負面的題材,但也讓人看到電影的另一個面向。

「真」的電影配樂
王啟在導演微笑地說:「若仔細看《寶島漫波》的劇本、選角、場景,就可以知道這部電影並沒有要講求『美』這件事,而是求『真』。」,王導演表示,電影大可以找俊美的演員和精緻的場景來拍攝,但這不夠接近真實的生活樣貌,所以,《寶島漫波》演員沒有太多帥哥或美女,而詐騙集團的辦公室凌亂、四處散落著紙箱,為的就是要讓人感到親切、熟悉,當然,電影配樂也得配合這樣的設定,所以摒棄管弦樂團的磅礡曲風,改用探戈、卡拉OK式的通俗音樂來襯托,為讓音樂更貼近電影,王啟在導演還買下「寶島曼波」曲的版權,並根據電影不同的調性,製作出抒情、歡樂等等變化。而在和作曲人商量電影配樂時,因為作曲人的外型具有濃厚的台味,竟讓導演意外找到詐騙集團車手「盧仔」的最佳人選。

此「漫」非彼「曼」
之所以在「曼」字加上水字邊成片名中的「漫」,王啟在導演表示,因為當初為決定片名花了很久的時間, 連「大騙子」、「行騙天下股份有限公司」等名字都出籠了,後來才想到既然電話詐騙用的是電波,電影歌曲又用的是經典台語歌「寶島曼波」,那就乾脆把「曼」換成「漫」,也呼應台灣瀰漫著電話、網路等種種電波。同時,歌詞中描寫寶島好風光的部份也用來對照電影的內容,帶有一種諷刺、悲哀的意味,王導演認為,很多悲傷的事情無需赤裸裸的呈現,用一種快樂的敘述方式,依然可以讓人悲從中來。

從寫詩到拍電影
王啟在導演學生時期就在寫詩,甚至自己也出版詩集,這次拍電影時,也有多位詩壇的朋友幫忙。導演多年的寫詩經驗對其影像創作也有相當大的幫助,王導演解釋,自己常用文字思考畫面,並表示任何一位影像創作者如果無法用一句話來形容畫面,大概就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覺,例如想拍「一朵悠悠哉哉的雲」,那麼雲的形狀、顏色、甚至運鏡的方式便可產生出來,如此才容易讓人感受到想要呈現的東西,「我深信所有的影像都可以用文字來形容!」王導演如是說。

電影與電視的差別
與電視劇不同之處,王導演認為電影是民眾花錢享受的,會有種期待的心情,專注力和投入程度大幅提升,這對電影創作者來講是件開心的事,因為更加容易看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涵,如果是電視劇,觀眾往往會因為身邊事物而分心,甚至隨時都有轉台看其他節目的可能。再者,電影是大螢幕,演員表情、場景佈置等演出細節都需要注意,電視劇的鏡頭就不用這麼費工。

對於台灣今年暑假國片大增的現況,王啟在導演感到非常開心,認為這是一個將國片觀眾拉回戲院的好契機,王導演說,之前的《海角七號》雖然大賣創下紀錄,但總是孤軍奮鬥,隔幾年後,才又再出現破億的《艋舺》,這種「點」狀式的現象,可望在今年暑假變成「面」狀式,觀眾可以知道台灣電影的內容其實是豐富又多元,任君選擇,更顯示台灣電影開始考量觀眾的需求,與台灣這塊土地產生連結。

張貼日期:2011/07/28
更新日期:2011/09/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