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頭》囝仔胸懷新意 在地文化再創新局


《陣頭》囝仔胸懷新意  在地文化再創新局

文/劉秀玲


《陣頭》囝仔胸懷新意 在地文化再創新局
傳統能不能再創新格局?在地文化可不可以成為躍上國際舞台的藝術?看似被放棄的囝仔如何成為有自信的青年?只要來看國片《陣頭》,這些問題都可以獲得滿意的解答!

競爭激烈的賀歲檔期
面對百花齊放的2012年春節賀歲檔,《陣頭》導演馮凱坦言蠻擔心的,「過去2年僅有1到2部國片排在賀歲檔,觀眾選擇比較集中,而今年過年出現這麼多部國片要上映,這是極少有的情況,要在八部華語片中達到破億票房不容易」,「畢竟,拍電影本身就是個商業行為,希望投資下去的錢可以回收,甚至還能夠賺錢,有賺錢的電影事業才能繼續往下走;而身為媒體工作者,我則是希望大家看完電影走出戲院時,心情是愉快的、被感動的,就那夠了,」。

電影新人‧電視老手
馮凱導演是台灣電影界的新人,但他過去拍攝多部知名電視連續劇,像是「飛龍在天」、「懷玉公主」、「天國的嫁衣」、「綠光森林」及「天下第一味」等等,還獲得金鐘獎最佳導演的殊榮。雖然是首次執導電影,《陣頭》的鏡頭運用和故事節奏卻是緊湊無冷場,對此,馮導演表示,由於電視劇有天天播出的拍攝壓力,所以劇情需要一直發展下去,不能停滯,甚至於前20到30秒就要讓觀眾進入劇情中,而電影長度頂多2個多小時,觀眾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自然不能給人「悶」的感覺,劇情的鋪陳更需要自然地安排,這是我應當要做的功課。

認識九天劇團,是緣分
馮導演表示,他很早之前就想要拍有關陣頭的題材,就去詢問三立電視台「台灣民間故事」的劇組,剛好透過該劇組認識許多廟宇團體,像是嘉義朴子的電音三太子等等,因此和九天民俗技藝團結緣,初次見面時便相談甚歡。

雖然和九天民俗技藝團認識過程順利,但馮導演憶起當時表示,剛開始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聽到他想拍陣頭時,其實並沒有正面的答應,態度甚至是有點保留的,因為團長在推動陣頭文化時,是碰到許多質疑的,常有人表示這種廟會活動是低俗的,從事陣頭的人是愛鬧事的不良少年,如何能成為表演藝術?團長花了將近十幾年的時間,才將行動街頭藝術變成表演藝術,在長期受外界質疑和打擊之下,團長自然不會輕易地將辛苦發展陣頭的經歷交給別人去運用。

面對團長的反應,導演表示可理解,並以自己為例解釋,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拍電視劇的,頂多就是拍偶像劇,怎麼跑來拍電影,他感覺在製作過程中一直都是不被祝福的,「其實,我們遇到的困難很相似,像是天涯淪落人」。

電影的基礎-劇本
馮導演表示,光是《陣頭》劇本的誕生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從有想法、形成雛形到寫劇本分場,就已經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在這六個月裡,我並沒有跑去做其他事情,而是專心構思劇本,幾乎每隔一個禮拜就會跟編劇討論劇情,每次都會有新的點子不斷出現,連劇本中的每位人物都會量身設計不同背景,儘管電影用不著這麼細節的部份,我可以說《陣頭》的劇本相當完整」馮導演如是說。

撰寫《陣頭》劇本的日子裡,馮導演來回台北和台中的次數多到無法計算,有時他會和團長聊天,有時和團員講話,甚至有時候就只是坐在一旁,看著大家練團打鼓一整天,馮導演表示,他想透過日常生活中去體會主角們的真實生活,並找尋故事的蛛絲馬跡,用來豐富故事的內涵,或許觀眾無法發現這些細微處,但這卻是建構整部電影的基礎。

《陣頭》的角色皆真有其人,如被家暴的阿信、自閉症的孩子等等,其中,在電影演出的男團員瑪利亞,現實生活中同時也是教導九天團員的老師,之前因為被認為學習能力障礙而勒令退伍,「在民間信仰裡,這些孩子被稱為『天公子』,外表也許看起來有殘缺、不足,但實際上他們皆有上天所賦予的命運,他們都在陣頭裡獲得滿足和肯定」,「我相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我的價值,這些孩子們也一樣,況且原本他們是不被看好的。」然而,透過團長一次次的考驗如跑撒哈拉沙漠、爬玉山和環島等等,這些孩子們無意間自我成長,「看到他們從畏縮無自信的模樣到挺胸驕傲的神情,我覺得很感動!」

電影中常常出現的愛情元素,在勵志的《陣頭》中僅點到為止,馮導演坦言,原本劇本有意納入愛情故事,但在左思右想之下,為避免繁雜、模糊焦點,馮導演決心將父子親情和兩代糾葛作為電影重點,讓愛情變成點綴、成為劇情發展中的過場橋段。而言言的記者角色代表一種「觸媒」,「當機會出現,你準備好了嗎?言言飾演的記者協助九天上報紙,甚至安排上舞台表演時,九天能夠給台下觀眾什麼樣的表演?如果準備好了,機會一來就可以成功」,這是馮導演想要述說的理念。

被問及希望帶給觀眾的感受,馮導演表示,不用說教而是強調他們積極向前的能量,相信大家可以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精神,「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嘴角帶著一抹微笑、眼角帶著一點淚水,心中還留有餘韻,我覺得就好了。」

艱辛的創新過程
台中的九天玄女廟收容國、高中學校中輟生,組成九天民俗技藝團,透過鼓的學習讓青少年改頭換面,發揚台灣文化的表演,更因此揚名國際,看似風光的背後其實是蘊含著艱辛的日子,馮導演表示,團員們正如電影所演的以貨櫃屋為家,過著相當簡單樸實的生活,根據團長闡述,剛開始時九天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團體,團長獨自扛著千萬債務買地,才讓這些孩子們得以有個較好的棲身之所,並逐漸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為讓劇情更具張力,其實馮導演把原本的團長拆成兩個角色,利用年輕團長改革創新的精神,來和傳統價值相對抗,他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團長年輕時就是學習傳統陣頭,後來才想要把陣頭變成一種藝術表演,在創新的過程中,團長自己首先面臨的是自己心裡是否要遵循傳統還是要創新的拉鋸戰,後來又遇到傳統民俗試圖轉型成藝術所要跨越的藩籬,而且若要提升成表演層次,勢必要和廟宇活動有所區隔,那麼就會失去與在地廟宇間的交情,種種的考驗都讓團長花了一番的努力才克服。

在九天團長備受考驗的日子裡,最讓導演印象深刻的是,先前九天受政府委託赴加拿大表演,台中市政府有指派指導老師協助表演,但這位教授從來沒有出現過,直到後來表演完,隨行的指導教授才跟團長說,九天的團員和他原以為不學無術的孩子大大不同,還和團長成為好朋友。馮導演遺憾表示,這是因為外界對陣頭錯誤的印象所致,希望透過電影讓大家了解台灣的民俗文化,不要老是把陣頭和幫派聯想在一起。所幸,克服困難的九天民俗技藝團開始展露頭角,甚至和知名劇團紙風車、明華園等團體合作,「文化,應該是一種包容」馮導演如是說。

過去十年裡,團長曾帶領團員們爬玉山,每年農曆七月還會扛著三太子環島一週,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舉動有著收服各地孤魂野鬼的意味,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而從人的角度來看,這無形中磨練了團員們的意志、提高了體能,去年他們甚至還在45度的高溫下,扛著三太子征服撒哈啦沙漠,奮鬥堅持的精神讓《陣頭》劇組們個個哭成淚人兒,雖然馮導演認為過於瘋狂,但九天就是如此特別的團體,團長就是要讓這些孩子們知道,努力付出是會有代價的。

同樣艱辛的電影拍攝
為拍攝《陣頭》,以嚴厲著稱的馮導演特地讓演員們到九天宿舍Home Stay長達數月。練習過程中,主要演員如柯有倫及林雨宣練鼓皆練出水泡,連筷子都拿不穩,小鬼更將手掌長繭視為家常便飯,表示「雙手虎口隨時都是破的!」。全員亦扛著十幾公斤重的三太子和鼓跋山涉水,一步一腳印爬上合歡山,好不容易登上空氣稀薄的山頂,不到十度的低溫讓大家冷到全縮在一起,但導演一喊action,又立刻盡全力狂奔、擊鼓,每個演員都被操到快虛脫。

硬底子演員如阿西、廖峻和柯淑勤知道導演要拍攝如此感人的故事,便一口答應為好友的首部電影站台演出。曾獲得金馬獎男配角的阿西,這次是睽違十多年後首度接演電影,而廖峻同樣是台灣戲劇重要的資深演員,兩位獲獎無數的實力派演員攜手在新片中飆戲,精湛地詮釋電影中兩家大團長的角色,替影片增添可看性。

感謝台中市政府大力支持
馮導演感激地說,台中市政府在這次的電影拍攝給予許多幫助,像是免費提供圓滿劇場供拍攝,尤其片尾那場四、五千人一齊觀賞主角們打鼓的戲,就是台中市政府大力協調的結果,連市長胡志強也在戲中露臉,馮導演表示,雖然特地為那場戲舉辦晚會、印製T恤、文宣品等過程相當辛苦,但整體的效果確實不錯,替整部電影創造完美的高潮結尾,他認為這是大家齊心努力的結果。

阿泰(柯有倫飾演)出生自台中知名陣頭世家,小時調皮的他總拿家中陣頭神明搗蛋,是爸爸(阿西飾演)眼中不成才的兒子。而父子關係也因為他的叛逆持續緊張,但一次意外,阿泰竟陰錯陽差接下團長位置。不僅手下這一群由中輟學生組成的陣頭團員,對這個血氣方剛的少爺充滿懷疑,另一個陣頭世家(小鬼飾演)也等著看他好戲。上有長輩傳統,下有團員的質疑眼光,阿泰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背起鼓、扛起神明,帶著一幫年輕團員跋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誓言為台灣的陣頭文化闖出新氣象!

《陣頭》於2012年1月20日新春上映,由新生代明星柯有倫、小鬼(黃鴻升)、林雨宣、劉品言擔綱,以及廖峻、阿西、柯淑勤等硬底子資深演員在劇中精湛演出,從三太子、八家將這些大家最熟悉的廟會記憶,掀起一場全新的革命。

張貼日期:2012/01/19
更新日期:2012/01/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