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活上的困境注入全新力量---專訪《熊熊愛上你》導演鄭芬芬


為生活上的困境注入全新力量---專訪《熊熊愛上你》導演鄭芬芬

 文/楊子峯

一群將愛投注在「絨毛玩具」上的人,他們願意花錢請導遊帶「絨毛娃娃」們出國旅行;導遊彼得在一次接送泰迪熊的途中發生車禍,遺失了客戶委託給他的泰迪熊,在善後賠償的過程中卻碰到一連串事件,造成三方人馬意外結盟,攜手踏上玩命之旅。


《熊熊愛上你》是鄭芬芬繼2009年《聽說》之後的最新作品,《聽說》是在2009年上映,故事題材除了以愛情為主軸以外,還包含運動勵志的元素,也因此與當年台北舉辦的聽障奧運結合,不僅成功吸引社會大眾目光,劇情流暢感人也深受觀眾喜愛,上映後台北票房將近1500萬,是2009年國片票房冠軍。


《熊熊愛上你》則是有點奇異卻又有些許浪漫的療癒作品,談及的層面包含家庭、親情、愛情及現在社會常見的文明病,故事延伸的議題廣泛且發人深省,雖然題材沉重,但角色間的對話不時也會幽上一默,算是在近期春節及情人節檔多支國片中別樹一格的電影。

現實中的《熊熊愛上你》

《熊熊愛上你》劇本靈感是來自於2007年國內的一則新聞,報導提到德國柏林有一個男生, 他就是會幫忙帶別人的寵物或公仔去旅遊,這則聽起來有些荒繆的新聞卻受到導演的關注,一直想再追蹤後續消息,不過對新聞媒體來說,這只是每天的奇聞軼事,報完就沒了,更不會做其他相關報導。

 即便當時找不到其他資訊,但故事雛型與想法已經烙印在鄭芬芬導演的心中,之後一兩年陸續聽到更多相關資訊,便開始著手寫劇本,不過導演卻提到當時寫故事的時候,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覺得花錢帶一個玩偶出遊是不可置信的。

鄭芬芬很能理解的說道:「可能是文化差異的關係,帶玩偶出遊的心態,東方文化比較不能理解,歐洲人則比較有博愛的精神,像他們願意領養跟自己不同文化的小孩,即便家庭裡有黑人和亞洲人,但彼此相處起來還是可以像一家人;也由於台灣現實背景及文化上的差異,《熊熊愛上你》只是借用帶泰迪熊去旅遊的IDEA,實際上卻是講關於現代人心靈孤單時需要的寄託,這層孤單指的不全是愛情,還有更大的部分是來自於親情與家庭。」

《熊熊愛上你》---狠狠愛上你

《熊熊愛上你》用台語唸的話,意思會是「狠狠愛上你」,情感的強度增加了許多,乍看之下似乎是很強烈的愛情故事,不過背後要談的其實是一個社會縮影,像電影中小女孩的疾病照顧問題、家庭親子關係及憂鬱症等等。

 之所以觸及這塊議題,鄭芬芬感慨的說,現在的小孩很習慣跟父母要求東西,卻沒想過要怎麼靠自己,有時候看到新聞報導說有人因為跟父母要不到兩千塊,就把爸媽殺了,無形之中會發現到整個社會在質變,以前單純社會裡不會聽到這樣的事情,可是現在誘惑太多,也讓人的慾望變多,但我認為父母是為了讓小孩子成長、獨立,如果總是有人在背後幫助,可能會無法看清自己面臨的困境,不過若是溝通不好,造成彼此誤解,就會導致衝突及悲劇發生。

電影中柯佳嬿飾演一個因失戀18次而患有憂鬱症的護士,一出場就以誇張的煙燻妝模樣現身,看起來有些許的異常,但在其他時刻又與我們一般人無異,對於角色設定與行為舉止,導演語重心長的表示,「憂鬱症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文明病,患有憂鬱症的人日常相處可能不會有什麼誇張的表現,但在一些很細微的地方則會顯露出來,尤其是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往往是最崩潰的,他們會偽裝自己,不讓最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就像電影中煙燻妝就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

衰尾導遊「彼得」

以模特兒出道並迅速獲得注目的郭品超,在2004年偶像劇《鬥魚》中飾演重義氣的黑道大哥,外型高挑英挺,在當時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過去幾年時常在台灣或大陸看到他演出的身影,不過角色都偏向比較陽剛、強勢的個性,《熊熊愛上你》的角色彼得,則是設定成細膩貼心,卻又常不假思索地說出得罪人的話,是要一個看起來衰衰的角色。

導演坦承的說,一開始完全沒有想到他,因為他太高、太Model了,可是製片陳希聖在演員人選上給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覺得可以先試著跟郭品超見面聊聊。

鄭芬芬接著說:「過往我在選角的時候都會先和演員聊過,希望可以更認識他私底下的樣貌,所以後來發現郭品超並沒有像他外表看起來那麼自負或驕傲,他本身其實是個很可愛的小孩,某些地方跟彼得這個角色也有點類似,雖然彼得的角色有別於他以往給人的印象,不過我常常希望演員除了演出上能幫助到電影之外,在拍攝過程中還能有其他的收穫,是可以讓彼此成長的,所以也想讓他試試看不同的角色,不過也因為如此,我們在拍攝之前,大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排練,才能看到和之前的品超截然不同的形象。」

算命也是一種寄託

台灣很流行算命,在生活最無助的時候,常常會去求助一些不知名的力量,像是塔羅牌、紫薇斗數、占星等等,而電影中的男主角彼得也是如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根據塔羅牌的結果,給自己一個信心,確信往這個方向走會是好的結果。

導演說:「我們小時候都會有不離身的東西,可能是娃娃、玩具或是其他有特殊意義的物品,也許還會替牠取名字、跟他說話,不論小孩或大人都可能把情感投射在某些喜歡的東西上,有些人的投射比較少,而有些人會放更多心思,而當你很順利的時候,不會想靠其他力量來幫助你,但電影中的角色,都在生活或感情上面臨困境,所以把情感寄託在泰迪熊上,彼得則是靠塔羅牌,但我真正想傳達的概念就如電影中呈現的,不是要特別去相信塔羅或其他力量,最後選擇權還是在於自己,要靠自己的決心走出困境。」

重新前進的力量!

電影主要角色因為彼此的泰迪熊出國旅行碰到意外,巧妙的相識、相知、相遇,繼而共同踏進生命中一段冒險旅程。

 鄭芬芬在專訪的最後談到:「這個旅遊團裡,每個要把泰迪熊送出去的人,都有他們自己感情的投射,也因為如此才會有這段奇幻的故事,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段旅程中找到一點希望,找到往後的日子裡,面對生活的勇氣,不論活得再怎麼跌跌撞撞,重要的是能夠爬的起來,要再爬起來其實是需要一些力量的,這股力量則是來自於親情、愛情、友情、或者是信仰。」

張貼日期:2012/02/15
更新日期:2012/04/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