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奇

HSIN Chi

導演 , 編劇

本名辛金傳,出生於台北市萬華,日本大學藝術戲劇科肄業。留日期間曾參加劇團,其原始動機係欲藉戲劇演出表達抗日思想,但也讓他自此與戲劇結下不解之緣。1944年返台後任職於日本官方的皇民奉公會台灣影劇協會,光復後再與張武曲、楊文斌、陳登財等人合組「台灣藝術劇社」,推展劇運,曾因執導獨幕劇「壁」和負責四幕喜劇「香蕉香」的舞台設計受治安單位關注,而兩度遠走廈門避禍。1949年大陸淪陷前夕,時在廈門的辛奇隨空軍高砲隊回台,投考鳳山軍中政工中隊(即「國防部儲備軍官訓練班成功劇團」前身),任上尉隊員,退伍後於1954年擔任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秘書兼「地方戲劇」雜誌總編輯,以辛奇為筆名發表『談舞台技術』等文章,此後進入電影界亦沿用同一化名。

1956年台語片勃興初期,辛奇首先投入編劇工作,將「雨夜花」話劇劇本改編為電影劇本,由邵羅輝執導,是本省第一部時裝台語片。翌年受好友蔡秋林鼓舞,辛奇執導了第一部電影作品《甘國寶過台灣》,其後作品還包括《妙英飄零記》、《薄命女》、《地獄新娘》、《後街人生》、《天災地變彼一夜》等。綜觀辛奇的台語電影作品多寓含有針砭時事的意義,並常藉由小人物在困厄中的奮鬥反映一般市井小民的心聲,極富時代性。

台語片日趨沈寂後,辛奇在1966年執導了改編自日本作家三浦綾子同名小說的國語片《冰點》。其後隨著電視益發普及,辛奇也於1971年轉入電視圈擔任導演,作品有連續劇「嘉慶君遊台灣」、「望你早歸」、「西螺七劍」、「母淚滴滴愛」和社教節目「愛心」、「為善常樂」等,獲得多次金鐘獎和教育部的頒獎表揚。1990年起辛奇因健康因素減少工作,轉而協助電影資料館進行台語片史料的蒐集和整理。在居中聯繫的過程中,辛奇有感於當年許多一同拍攝台語片的老夥伴晚景堪憐,因而於1997年與蔡揚名、高仁河等人一同發起組成「台語片影人聯誼會」,2000年經正式核准定名為「台灣影人協會」,致力推動幫助老藝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學習與傳承。其歷年珍藏的電影資料,包括數十本電影劇本、三千多本電視劇本、數百張劇照、工作照,和無數電影本事、剪報、歌譜手稿等,均全數捐予國家電影資料館整理運用。

辛奇於2000年獲「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選為年度傑出導演以及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在2010年逝世,享壽85歲。

榮譽
2000 第37屆金馬獎 終身成就特別獎
2000 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 1999年度傑出導演

得獎
1985 中華民國教育部 社會教育獎章
1979 第15屆金鐘獎 最具創意節目獎《愛心》
1978 第14屆金鐘獎 最佳教育文化性節目獎《愛心》
1965 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 最佳影片獎《求妳原諒》
1965 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 觀眾票選十大導演之一 - 寶島獎

作品列表:

出品年份 片 名
1979 醉魚醉蝦醉螃蟹
1975 浪子心
1970 盲女勾魂劍
1969 燒肉粽
1968 處女心
1965 悲戀公路
1963 湯島白梅記

導演
1972《晶晶尋母記》
1971《大煞星》《隱身女俠》
1970《鬼見愁》
1969《無法度》《丈夫要出嫁》《危險的青春》《暗光鳥》《阿西父子》《鑼聲若響》《劉茶古遊台北》《新烘爐》《新茶古》《金瓜寮老師父》《再會十七歲》
1968《醉俠神劍》《勿欠賬》《阿西返外家》《阿西做大舅》《妙夫妙妻》
1967《三八新娘憨子婿》《南北歌王》《玉面狐狸》《三聲無奈》《酒女夢》《暗淡的月》
1966《故鄉聯絡船》《夢中的媽媽》《死光錶》《悲戀關子嶺》《冰點》
1965《地獄新娘》《難忘的車站》《雙面情人》《破棉被》《後街人生》
1964《為著五角錢》《天災地變彼一夜》《河邊春夢》《求妳原諒》《女通緝犯》
1963《吻一下》《恩愛三百六十五日》
1959《真假千金》
1957《妙英飄零記》《薄命花》《恨命莫怨天》

編劇
1971《隱身女俠》
1969《危險的青春》
1968《勿欠賬》《少女的煩惱》《阿西返外家》
1967《三聲無奈》
1962《雨夜花下集》
1956《雨夜花》

製片
1965《小浪子》
1963《豔福不淺》

張貼日期:2005/03/16
更新日期:2022/07/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