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螢火蟲映像體」邀集了十二位導演,分頭出海到台灣周屬十二個離島上,推動一項台灣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實驗紀錄片拍攝計劃──「流離島影」。大家相約,這一年裡,把自己交給陌生的島嶼和海洋;一年後,每個人各自交出島嶼影片,於是,開始漫漫一年的島嶼、海洋與人心的對話…… 如今,一年過去了。出海的十二...
1999年夏,「螢火蟲映像體」邀集了十二位導演,分頭出海到台灣周屬十二個離島上,推動一項台灣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實驗紀錄片拍攝計劃──「流離島影」。大家相約,這一年裡,把自己交給陌生的島嶼和海洋;一年後,每個人各自交出島嶼影片,於是,開始漫漫一年的島嶼、海洋與人心的對話……
如今,一年過去了。出海的十二個人,共老了十二歲。而台灣史上第一部最長的電影、十二段精彩異趣的短片──「流離島影」則誕生在眼前。
小琉球:《浮球》The Floating Ball
Super 16mm/35mm, color, 24 mins
導演:李志薔
島嶼如浮球承載希望,但命運只能隨波逐流......
小琉球孤懸台灣外海,狀若一漂流之球,古名之曰:「琉球」。在這漂浮的小琉球島外圍,有另一群漂流的浮球,它們是大陸漁工的船屋,終年泊在小琉球外海浮浮沈沈,俗稱「海上旅館」。
在三個章節的鋪陳裡,這些海上浮球飄流的命運,訴說著人性,也暗喻著小琉球島的命運:
1.〈新生之路〉
這是一群初來乍到的大陸漁工在暈船之餘,仍對未來充滿著期盼與夢想的故事。
2.〈望鄉〉
二十五歲的阿生,漁工生涯已超過五個年頭。運氣不好時,會被船長打罵。即將回鄉之際,他笑說,已不認得孩子長什麼樣了。
3.〈鳥人阿揚〉
三十五歲的阿陽,老蹲在船舷邊發呆或唱歌,他說,人就像一隻海鳥,飛出去,沒有飛回來的時候。也陸惜U來,就是接受死亡的時候。
釣魚台:《誰來釣魚®》Who Is Fishing®
16mm/35mm, color,16 mins
導演:陳芯宜
我只是要來釣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
古人替這個小島取了一個有趣又悠閒的名字,雖然在今天,島嶼所象徵的意義已不再那麼單純,但藉由如今已複雜化的問題,反而可以讓我們看到事件真正的本質。
人和土地的關係,從共生到標示、獨佔;打著國家尊嚴、宣揚主權的大旗,有時卻模糊了具體受益的主體。如今釣魚台問題,已不能用「證明是誰擁有的」就可以解決,所以,本片更希望能跳脫愛國思想的盲點,以一個「人」的觀點出發,去探求「人欲」與「自然」、「個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國土」之間的衝突矛盾和出口。
東沙:《南之島之男之島》The Paradise Islands Tong-Sha, an Isle Like a Crab
Super 16mm/35mm, black & white + color, 17mins
導演:李孟哲
因為貝殼珊瑚風化,一大群男人因而被禁錮其中。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習慣了用某一種方式來看、來聽、來理解事物。就像片子開頭長達七分鐘的仿莒光日教學影片,既熟悉、又遙遠,又如此理所當然。然而真正的理解,卻要在聽見一封阿兵哥的書信後才開始豁然開朗,島嶼貧瘠的黑白也才逐漸繽紛起來。
東沙島是一個屬於男人之島,因為貝殼珊瑚風化成細砂,堆砌而成國土,一大群男人因而被禁錮在其中。
它是一個人人要逃離之島,一個被遺落在南中國海螃蟹的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島。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習慣了用某一種方式來看、來聽、來理解事物。我也犯了相同錯誤,在拍攝這部片子之初。
蘭嶼:《清文不在家》Libangbang
Super 16mm/35mm, color, 30mins
導演:郭珍弟
生活創作結合一體,是渾然天成的生命格局。
認識清文六年了。造屋,是他長久以來最想為父母做的一件創作。然而在賓峈犒L程中,他們用完了最後一點現金。清文不得不留下未完成的新家,離開沒什麼工作機會的蘭嶼,再度到台灣工作賺錢。
爸爸抽著清文為他做的竹抽斗,問我見到了他的新女友否?媽媽整理新房子,說要讓清文隨時可以招待外地來的朋友。清文兩個弟弟邀我去「哥哥帶我們去玩的地方」。
我們一同整理清文的畫作,坐在他刻的木椅上,舉目無處不見清文做的項鍊、清文撿的石頭、清文晒的魚尾......。
叔公唱起一首歌:「離鄉到了遠方去的孩子啊,要照顧你自己,要記得父母的思念......。」媽媽壓抑著矛盾的心情,咬著牙說:「我還是希望他留在台灣啦,工作比較有發展。」
陽光兀自照耀著,爸爸獨自划著拼板舟出海捕魚去......。
基隆嶼:《基隆嶼的青春紀事》Trouble
Super 16mm/35mm, color, 21mins
導演:吳介民
因為無法親近,所以島不存在。除非你信仰。
對摸不著、看不到它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島是不存在的。除非你信仰。
當船出發前往一個目的地的時候,對於那個目的地你的想像是多少?而那個目的地是你所想的樣子嗎?或者是你根本到不了。可是當你想到那個地方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說,你已經去過了,還是非得踏上那塊土地你才能確定。
當我們去描述一個島嶼或是一些事件的時候,描述者對於那樣的事實會有多少的掌握空間和個人的看法。因為對於事實的不確定,造成了對生命的不確定,但往往也因為如此,我們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這是一部記錄意識的紀錄片,也是一部記錄紀錄過程的紀錄片。讓我們對紀錄這樣一個名詞再加以深刻的思考。
北方三島:《噤聲三角》Silent Delta
16 mm, DV/35 mm, black & white + color, 19mins
導演:沈可尚
人能決定歷史,但噤聲的「非人」卻道出真實。
初始的原點,是作者想藉攝影機代替三個陌生的島嶼發聲。但隨著熱切進入的步伐,接踵而至紛亂命題的角度轉化成定義的質疑;原始純善的妄念,轉化成自省的憤怒。
攝影機無法記錄人的遷徙史造就的三島歷史;攝影機無法記錄原生體系中逐漸被社會力、政治力參與的排列;攝影機更無法記錄人的覺醒,或說無從記錄人理直氣壯的貪嗔。於是,記錄當下現實的工具,只看到了人高傲面對土地所遺留的窘態。
至於,島嶼所想,土地欲訴,都幻化成最直接的舉措──無聲。
整部影片由鳥靈的思念原鄉開始,以困於三角終不能逃的靈魂為終。
預言一個無解的人島爭議;也寓言一個土地噤聲的抗衡。
所有指陳透過影像沒有結論,只是一個默然的思考。
烏坵:《輻射將至》Before the Radiation
DV, Super16 mm/35 mm, color, 22mins
導演:周美玲
率先被污染的,不是大地,而是人心。
1998年初,烏坵被宣佈為「核廢料最終儲置場」優先預定地。核廢將至,烏坵居民惶恐地抗爭,卻沒有人聽得懂他們口中的浦田話。島上最老的阿嬤說,都說沒危險、沒污染,那為什麼找烏坵放核廢料?為什麼不放黃金呢?
但,這是一個封鎖的島嶼。因為身為「軍事要塞」,一般人無法前往,也難以監督。老兵朱伯伯說,國家那麼大,要殺一個人也行呀,我們島上不到二、三十戶人,能怎樣?
與此同時,台電熱烈張揚著:探勘費一億五千萬、回饋金三十億元云云,搞得人心茫茫。究竟要永保烏坵?還是要索取巨額賠償?腳下的土地與眼前的金錢,變成秤上搖穠漕熁銦A搖繕萛q民茫然的人心。
輻射將至的陰影,靜靜地侵襲著島嶼,也侵襲著人性。
龜山島:《鄉愁對話錄》Turtle Island : Nostalgic Voices
Super 16mm/35mm, 20mins
導演:李泳泉
魂牽夢縈的龜山島,是島民心中永遠的鄉愁。
遷村到宜蘭二十幾年的陳啟耀說:「每一次到外海捕魚,都想靠近一點看看龜山島。即使多看一眼也好!」
所有兒時的記憶、美好的人情味都跟著遷村埋藏在龜山島上。老島民江福讚說,如今只能將對故鄉的懷念,藏在深深的夢眠中。
「觀光只是帶來破壞。」在遷村的島民心中,看著當初被迫離去的家鄉,如今變成遊客「自強活動」的遊樂場,不免透露幾酗ㄖ啀M不安......。
綠島:《我的綠島》My Own Private Green Island
Super 16mm/35mm, color, 32mins
導演:竟穰m
放逐中,島影反而清晰;自由裡,島影反而迷離。
綠島與政治犯的關係,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密不可分,那段囚禁政治犯的歷史歲月,早已成為綠島這個島嶼最深刻的烙印。
然而現在,全面觀光化的綠島,已嗅不出任何囚禁政治犯的肅殺氣息。滿街看到的,盡是觀光客呼嘯而過的摩托車,以及蜂擁而至享受海上浮潛樂趣的青年男女。
綠島,顧名思義是一個翠綠之島,然而,他卻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火燒島」。「火燒島」,顧名思義,火紅而乾燥之島。現在的綠島,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充滿矛盾,是一個沈重的政治犯的肅殺印記與觀光遊樂並存的矛盾之島。
本片藉由一個政治犯的女兒小雲,一個有憂鬱症的藝術工作者阿才,以及綠島當地青年阿德,三個人在綠島的活動、交會,來呈現這個具有多重面貌的迷離之島。
金門:《03:04》03:04
16mm/35 mm, color, 16mins
導演:黃庭輔
沒有變動的時間,沒有目標的等待......。這是一場沒有期待的期待──
一桌撞球的碰響、一串電視節目的跳接、一碗泡麵的輕煙、一班公車的窗影、一件迷彩服的陽光、一刻鐘的假寐夢緒、一張一百元電話卡的蜜語。
老人等待一副好棺材、小孩等待快快脫離島嶼、阿兵哥數著饅頭等待退伍、老兵等待發薪再來預支老米酒、小狗徘徊門檻等待阿婆溫慈的眼神、而老闆娘等待股票漲停板、老師等待無憂的退休金、小鳥等待不再有的高粱穗......樹等待風、風等待石、石等待歸人、而我等待電影的結束。
馬祖:《馬祖舞影》Shadow Dancing at Ma Tsu
Super 16mm/35mm, color, 22mins
導演:簡偉斯
流動的海、流動的舞,流動著對安定的渴望;動態的舞蹈,流動的海水,不確定的天氣影響著交通的航班,住在島嶼的人似乎也在流動的不確定感中。
本片以一位女性舞者舞蹈的四個段落──希望、恐懼不安、憤怒、渴望安定,交叉剪接馬祖人的心聲、軍人到此當兵的心情,以及來自台灣的拍攝者初訪此地的見聞。
面對駐軍不斷減少,兩岸情勢渾沌不明,馬祖人對於馬祖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也對於自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深感無奈。軍人來此當兵,學習精確的殺人方法,克服對孤獨、死亡的恐懼,面對戀情的疏離、前途未知的茫然,內心有釵h苦澀,有如遊魂晃蕩。
馬祖的問題,其實也是台灣的縮影,只是它因為人口稀少、緊臨大陸而更顯得尖銳。如果台灣人對馬祖有更多的同情理解,對於未來應會有更寬廣的視野。
澎湖:《西嶼坪》West Island
Super 16mm/35mm, color, 35mins
導演;朱賢哲
真正的遺棄是孤立,真正的流放是遺忘。
澎湖群島有六十餘個小島,在一個島上,只有十幾個人,活在一個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我們很難知道這個小島從有人煙到興盛時期的二百多人,再到不久的將來人口全部凋零或外移......這是否就是偶然性,如是,我們用緩慢凝視的鏡頭與這偶然性交會,傾聽卑微的人與自然之間的耳語。
西嶼坪島上四戶人家,兩戶是殘障的獨居老人,另兩戶各有一長期疾病患者及一腦性痲痺患者,島上分配四名駐島警察,包括和長官互告訴訟者、涉及職業賭場者、毆打長官者。
孤立與遺忘不僅是這島嶼的特質,島上這十幾個人無論本地人或暫時的駐警同樣是被遺棄的邊緣人。然而,即使大自然與社會逐漸遺忘他們,他們卻也快樂地在此生活,宛若生命在此低聲循環。